扫码手机阅读

大阁老

作者:离之渊 | 分类:其他 | 字数:39.6万

第一百章 朝会

书名:大阁老 作者:离之渊 字数:2486 更新时间:2025-01-23 02:09:46

五月初一,是朔望朝的日子,现在的隆庆皇帝也就偶尔会参加一下这样的礼节性朝会了。

按照规定,在这样的朝会中,京中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要参加。

张敬修一大早就步行着往皇城中去,至于张居正,自是乘他的八抬官轿。

一路上,张敬修遇到不少坐轿子的官员,皆为三品以上大员。

在国初之时,是不允许官员坐轿上朝的,因为让人台轿,简直就是把人当牲口使。但朱元璋、朱棣一死,谁还管这个啊,违制的官员越来越多,后来干脆规定三品以上可以坐轿子朝会。六七品官同样坐轿,只是不坐轿上朝而已。

张敬修也是有官轿的,不过他并不喜欢坐轿,所以从到翰林院上班这一个月来,大多时候都是步行,偶尔才会坐坐轿子。当然,这也是他家离翰林院不远。

走了近两刻钟时间,来到了承天门外,此时已有不少官员在城门口验牌进入。张敬修将跟随的两个仆役打发走,也拿出牙牌,进入皇城之中。

说起来,这还是张敬修第一次以官员的身份参加朝会,上次金殿传胪时,虽已有了官身,但毕竟还不算正式官员。至于为何这么久才得以参加朝会,也是因为隆庆皇帝这一个月来,几乎未曾临朝。

在候朝的地方,张敬修翰林院中的一些同僚已在等候,便上前一一见礼,就连那与他有些嫌隙的周子义,也互相拱手,行了一礼。

众人等了一会儿,见聚集的官员越来越多,都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参加朝会的人太多,甚至连一些不入流的杂职,居然都跑来参加朝会。

林士章笑着解释道:“陛下难得临朝听政,故而在这朔望朝之日,礼部就要求在京的官员都来皇城之中感受天威,任何人都不得缺席。是以今日督察院和鸿胪寺都查得极严,才会又怎么多官员来参加朝会,若是往常,可没多少人会来早朝。”

张敬修一听就明白了,据史书中说,隆庆皇帝因为宽仁的性情,又宅在后宫之中不怎么露面,以至于大臣们,经常要隆庆皇帝参加一些精心安排的盛大典礼,以此来树立他的威严,这朔望朝就是特意给他立威用的。

黄凤翔惊讶道:“这朝会也能缺席?”

林士章低声笑道:“朝会早就是形式了,孝宗实录上还有过记载,在一次朝会中,百官中竟有一千多人未来上朝。在孝宗皇帝时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现在。故而你们为官后,到今日才第一次参加朝会。”

黄凤翔恍然道:“原来如此。”

其实,这大明朝的朝会确实没什么必要,也没什么人能够扛得住天天参加这种天还未亮就举行的朝会。

当然,朱元璋除外,他可是常年早朝不断,把官员们折腾得半死。不过就算是强悍如朱元璋,到了晚年,也没有这个精力天天参加早朝了,只是规矩仍在。

到了内阁制成熟后,诸事都由内阁先行票拟,这样早朝就更成了走过场,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都默契地把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抛开,各种罢朝。

得益于良好运转的行政系统,这种形式化的朝会是否举行,对国家政事的处理毫无影响。于是嘉靖皇帝就抛出了‘早朝无用论’,公开说‘朝堂一坐亦何益?’。于是,越来越多的官员旷工,不参加朝会成了常态。

所以说,祖制就是扯淡,需要用时才拿来当令箭用,大家都不喜欢时,就丢得远远的,无人问津。而‘清流’官们总拿嘉靖、万历常年不上朝,而批评这爷孙两怠政,是很说不过去的。

众人谈笑一阵,随着官员们缓步过了午门,在金水桥外候朝,张敬修举目四望,顿时惊呆了。只见月光之下,密密麻麻站满了穿着各色官袍的官员,他大略估计了一下,上朝官员接近有两千人。

皇极殿里肯定装得下,但太过拥挤成何体统。因此末流小官,以及杂职小吏,只能站在广场里上朝,待遇类似后世游览故宫的游客,只不过他们不用掏钱买门票而已。

张敬修穿着从六品官服,随着翰林院的同僚们,默默站在人堆里当背景板。至于陈于陛、王家屏等庶吉士还未正式授职,只能穿着金殿传胪时的进士服来上朝。

跟电视剧里不一样,没有太监喊“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而是鼓乐队奏乐,鸿胪寺官员宣布入班,接着再行礼奏事。

早朝没有确切时间,什么时候天光微亮,就什么时候正式开始。隆庆皇帝明显没睡醒,打着哈欠坐在上边,听取昨日已经在被内阁处理的事务——皇帝面前甚至放着剧本,各种台词都准备好了。

鸿胪寺卿李用敬首先出列:“启禀陛下,翰林院检讨成宪、礼科右给事中王玺,赴朝鲜诏谕册立东宫事,今已复归,朝鲜国王李昖,遣陪臣睦詹等,来朝进马及方物,贺东宫册立之喜。”

隆庆帝立即对台词:“宴赉如例,成宪、王玺传谕有功,皆与赏赐。”

于是李用敬便领命退回去。

接着,礼部尚书高仪又出列奏请宗室册封之事,隆庆即传制遣使持节赴各地册封。

户部尚书马森又出列奏道:“陕西西安府县,地震经月,压伤人民甚众,乞赐赈恤。”

隆庆帝说道:“地震重大所在,被灾人民朕深悯念。赈济一事,户部议处以闻。”

马森同样领命回到班中。

然后,首辅徐阶也出班奏道:“前番陛下令廷臣议开海事,臣等经廷议,拟重开广州、泉州市舶司,并放宽船引发放限制。臣等又商议,升太仆寺卿曾省吾,为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东,并提督广州市舶司;以常州知府李幼滋为福建右参政兼泉州知府,掌泉州市舶司事。”

隆庆帝再次对台词:“如议行,内阁并吏部当对广东、泉州原掌事官妥善安排。”

徐阶及站在朝班中的吏部尚书杨博都是领命。

一桩桩国家事务,就这样被大佬们说出来,皇帝只需照本宣科回答表态。而张敬修等小官小吏,犹如一根根木桩杵在那里,听到的全是被内阁处理好的结果。

所以说,这样的朝会确实没什么必要。长期以往下来,别说皇帝不耐烦,就是张敬修也想旷工。

还是自己的老爹牛逼啊,这种陋习延续一百多年,谁都知道浪费时间且无用,但又谁都不敢从制度上改革。只有老爹敢下刀子,把每天早朝,改成三六九早朝,一个月只需早朝九次。

没过多久,早朝就上完了,众臣在礼乐声中退去。

隆庆帝突然站起来:“张敬修何在?”

张敬修都打算离开了,好去翰林院中,将拟好的《庶吉士储养培训疏》给庶吉士们看看。此时听了皇帝找他,立即上前:“臣在。”

隆庆帝笑道:“你且来西暖阁听差,朕有要事与你说。”

百官闻言反应各一,大部分都向张敬修及他的父亲张居正投去羡慕的目光。

张敬修看了眼丹陛上笑意盈盈的隆庆皇帝,躬身应道:“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