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03.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15章 凌迟
事实上,金玉奎当机立断这么做,也有自己的私心,就是不想看到尚可喜再说什么话了。
对金玉奎来说,万一自己一个犹豫的工夫,尚可喜趁机向杨振讨饶求降了怎么办。
万一要是杨振接受了尚可喜的求降,那么莫说自己的大仇不得报了,恐怕自己今后还得继续在尚可喜的手底下混了。
如此一来,现在归在自己麾下的前天助兵人马,恐怕转眼之间,就不再是自己的了。
却说金玉奎怀揣着自己的小心思,直截了当地刺开了尚可喜的喉咙,看着他脖子汩汩冒血,最后扑倒在地,没了动静,尔后才转身跪在地上,对杨振垂首说道:
“男子汉大丈夫不能护佑家人便是最大的耻辱,卑职感谢都督,给了卑职报仇雪耻的机会!”
杨振一直在观察金玉奎刚才跟尚可喜的问答,见他真就这样轻易地杀了尚可喜,心中多少有点不快。
但是一想到正是自己将处置尚可喜的权力当众交给了金玉奎,当下苦笑着摇了摇头,也就不计较这个了。
杨振将尚可喜交给金玉奎处置,本来就有彻底断他和他的部众其他一切后路的意思,那么既然要收服人心,那就干脆做全套得了。
“金参将节哀顺变,今日由你杀了尚可喜,只能算是本都督为你,为你部下将士,报了一半的血海深仇。
“等将来有一天,我们攻入了盛京,平灭了清虏,本都督答应你,那个尼堪的妻妾儿女,一律交给你来处置!”
“卑职谢过都督!”
金玉奎不是小年轻了,一点小恩小惠不可能真正打动像他这样的人。
但是杨振所说的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复仇之法,却叫他一时忍不住心潮澎湃。
方才他杀尚可喜,除了报仇雪恨之外,原本也有在杨振面前再立投名状自断后路表示效忠的意思。
此时他见自己的一番表现,显然是得到了杨振的认可,连忙叩谢起来。
杨振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先是叫他起来,然后自上前,从随从手中接过一把刀,三下两下砍了尚可喜的头颅,拎着金钱鼠尾提起来,将之扔在了范文程的面前。
“范文程,本都督听说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仅能言善辩,而且长于用计,常常自比汉之留候张良?黄台吉数次入寇关内,据说皆出自你的谋划,此事,是真是假?”
“范某不敢当杨都督如此之语。范某区区辽阳一书生,只是生逢乱世,外缘内扰之下得遇明君圣主,遂效力于左右,甘受驱驰而已。
“且我大清皇上天资敏捷,聪睿绝伦,雄才大略,冠于古今,自登帝位以来,内修政事,外勤讨伐,允文允武,用兵如神,何须我的谋划?”
范文程可能是看见杨振已经杀了尚可喜,自知这一次他是脱不了身了,所以干脆在杨振面前保持他所谓的文人气节,破罐子破摔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唯有这样做才有活命的机会。
总之,此刻面对杨振,范文程仍旧端着架子,在不冷不热地回答了杨振的问话之后,便闭目不语,一副并不服软,并不怕死,不肯求饶的样子。
“呵呵,没错,你果然还有几分自知之明。汉之留候张良,乃我汉家之谋圣。你一个投靠异族谋危华夏的汉奸文人,又怎么能跟留候相提并论?”
如果单论个人的才情谋略,这个范文程其实与其他王朝开创者背后的谋士相比,是很有一拼的。
可是像他这样的汉奸文人,越是有才华,其对华夏的危害就越大。
遇上了杨振,那杨振自然就得想办法尽快把他干掉。
当然了,杨振也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是不是可以把这样的人收为己用。
毕竟他的身边没几个像样的文人谋士,仅有的一个方光琛,只能算是一个半吊子文人。
而且现在杨振麾下曾经投降过螨清、曾经当过二鞑子的将领,可不是一个两个了。
对于投靠螨清当过二鞑子当过汉奸的人,杨振也不是说个个都要赶尽杀绝。
只要这些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投靠自己以后竭力报效,杨振也不介意他们过去有过污点有过黑历史。
可是这一次,他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招揽这个范文程,还是决心杀了他。
因为这个人跟其他汉奸不一样,其对华夏的伤害尤其巨大。
特别是这个人跟明末那些投靠螨清的武将们还不一样。
明末武将们不管是出身行伍,还是出身军户,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大老粗出身,没读过什么书,对于夷夏之防,对于华夷之辩可能并没有那么上心,并没有那么了解。
但是出身官宦世家的士大夫读书人却不同,他们熟读儒家经典,熟读华夏古圣先贤的教诲,对夷夏之防,对华夷之辩是很了解的,很清楚的。
所以,他们这种人投靠异族的行为,屈膝事虏的行为,就尤其可恨,尤其不能原谅。
这个范文程早在老奴奴儿哈赤时代就要已经死心塌地屈膝事虏了。
到了黄台吉时期,他更是尽心竭力、肝脑涂地地帮助黄台吉出谋划策,谋危华夏。
如果不是范文程这种人以及跟范文程一样的辽东汉奸文人们使劲煽风点火撺掇鼓吹,螨清上层权贵圈子里面的很多人,其实是没有太强进取心的。
尤其是对于入关夺取大明的天下,统治全天下的汉人,他们是没有什么信心的。
然而有了这帮汉奸文人带路党及其他们的汉奸后代的使劲跪舔鼓吹和竭力帮衬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螨清不仅入了关,捡了漏,而且最后在关内站稳了脚跟,使得华夏文明停滞不前,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
而在螨清入关前后那些如同过江之鲫投靠异族屈膝事虏的所有汉奸文人之中,范文程应该说是作用最大的一个,也是最可恨的一个。
因此,对于范文程,杨振早就想杀他了。
此时见他在自己面前谈起黄台吉仍是一脸无限崇敬的样子,杨振自是十分来气,先是点出了他投靠异族谋危华夏的汉奸行为,然后转身对左右说道:
“李禄,找几个剐过人的,把这个汉奸拿去公开行刑,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啊?——是,卑职遵命!”
对李禄来说,杀人不过头点地,犯不上这么大动干戈,所以听见杨振的命令,一时有点发愣。
但是杨振说出命令时的语气之冰冷,所包含的恨意之浓重,让他在一愣之后马上领了命令,转身布置去了。
与此相应的是,杨振所说出来的话,同样大出在场诸将以及范文程本人的意料之外。
尤其是范文程,更是被杨振突然而至的怒气一下子给吓蒙了,惊呆了。
但是他跟其他人毕竟还是不同,很快就意识到,杨振方才安在他头上的汉奸罪名,是杨振要杀他的主因。
于是情急之下,不想稀里糊涂死在镇江堡内的范文程,就像落水之人看见了水面上漂浮的一根稻草一样,立刻喊叫道:
“杨振,你以汉奸之名处死其他明国降兵降将,或许师出有名,但却唯独不能以汉奸之名杀我范文程。
“遥想当年,范某只是辽阳城中一介书生而已,也曾把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做平生之愿。
“然而天启元年辽阳城破,明国朝廷不能护佑辽阳军民,弃之如敝履,辽阳自此即不再为明国之所有,从那时起,范某就已不是明人,今日你怎能以汉奸之名罪我?
“且自万历以来,明政不纲,主昏臣迂,民不聊生,盗贼蜂起,我料不出数载,朱朝必亡其国。
“而我大清自立国以来,帝业肇兴,大勋将集,天命所在,众望所归,范某生为辽人,自当效力于新朝,此乃顺应天命,何罪之有?”
“范文程——你无耻!”
范文程的确有两下子,将一通歪理说得头头是道,先是通过否认自己的明人身份企图洗掉杨振给他的汉奸罪名,然后又说出大明盗贼蜂起民不聊生,来反证螨清得了天命。
这一堆话说出来,把杨振身边很多大老粗将领们都说懵了,明明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就是说不出来。
包括闻讯赶来的朝人平安道兵马节度使兼平壤府尹柳林,虽然也是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出身,听了范文程的歪理,也只能指着他骂了一句无耻,就不知道该往下说什么了。
好在,范文程所说的这些看起来勉强能够自圆其说的一套歪理,对杨振是完全无效的。
因为杨振根本就不打算跟他讲什么道理。
杀掉范文程,是杨振已经决定了的事情,这个时候再跟他讲什么道理都是多余的。
“范文程,既然你这么能言善辩,那就下到地府去,去跟你那个当过大明兵部尚书的曾祖父讲吧,杨某今天就送你下去!
“当然了,我这里也有一句话送你,当然也送给在场所有人,凡是投靠异族谋危华夏者,人人得而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