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作者: | 分类:玄幻 | 字数:20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十八章 皇家葬礼
第九十八章皇家葬礼
那个时候管风水、管选日子这种事情的衙门还不叫钦天监,而是叫太常寺,其主官叫太常卿,是九卿之首,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等,机构复杂,编制庞大。
刘厚对这样的一个杂七杂八的机构很无语,对于一个管风水、管占卜这样杂事的衙门竟然居九卿之首更加无语。古人将祭祀看作是比战争更重要的国家大事,这一点令刘厚很难理解。
他很想将这个部门中关于迷信的一些功能去除掉,但是显然现在还不是个好时机。现在要给刘备选一个下葬的好日子,还不得不用到这些神棍们。
于是,在刘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折腾下,战战兢兢的太常卿终于挑好了一个适宜安葬的日子。
十月二十七,宜:成服、祭祀、沐浴、安葬、除服、斋醮、移柩、入殓;忌:开市、嫁娶、安床、入宅、作灶1。
于是,这天就定为刘备下葬的日子,作为人子,刘厚本应该亲自扶灵送葬,以彰显自己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不过诸葛亮、步骘、郭攸之等一干重臣研判过国内外的局势,认为现在时局还不稳,皇帝实不宜轻易抛头露面,以免为敌国所趁。
事实上的确是那样,现在魏吴两国都有大量细作潜伏在成都,他们也的确有想趁机行刺刘厚的计划,众大臣的小心不无道理。刘厚也知道这种情况,否则他就不用花费那么大的成本打造那部防弹马车了。
现在这部防弹车正好派上用场,刘厚打算自己就坐在那部防弹马车里去送葬了,这样的话,就算遇到行刺自己也可以安枕无忧。
由于天下未定,财政紧张,葬礼一切从简(看吧,刘厚又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其实他是嫌麻烦而已),不过再简化,毕竟也是一位皇帝的葬礼,一定的规模、排场还是要的。
出灵这天,皇室、官府倾巢而出齐齐去送葬,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1628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hong军战士;
然后是皇亲国戚、各级官员,他们都不能骑马坐轿或坐车,全部要披发徒步,以示对先帝的尊敬,只有刘厚这个皇帝例外,他身穿内甲,外罩孝服躲在防弹车里不敢露面,车驾前后左右还有大量荷枪实弹的亲卫拱卫着,看这架势不想出殡,倒像出征。
最后是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等做法事的出家人,他们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支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整支送葬队伍绵延十里长,队伍前头已经到了成都城南的陵地,尾部还没出皇宫。
刘厚现在虽然手头上没有多少钱,但是人马还是很多的,除了各级官员、皇亲国戚外,hong军士兵多的是,用他们来撑排场、干苦力、干杂事又不用费什么钱。
所以,一切从简指的是那些要花钱的仪仗、装饰物、陪葬品等,对于这些不用怎么花钱就可以弄出来的排场他当然不会去省,于是愣是给他折腾个十里路长的送葬队伍出来,这么大的排场算是对得起自己这个便宜老爸了。
用来盛敛刘备的棺木,则选用兀突骨老家乌戈国进贡的上好金丝楠木造成,棺木雕工精美,造型古朴,堪称艺术品,棺木做好后还刷上四十九道漆,防虫、防蛀、防潮措施做得十分到位。
当初看到这副严丝合缝的棺木时,刘厚不知怎么就想到马王堆女尸,心里想,不知道刘备的棺木会不会在两千年后被人挖出来,然后发现他的尸身还保存完好,尚未腐烂。
不过前提条件是他的墓葬不要被盗。这可是个大难题,他曾经问过诸葛亮有什么办法避免被盗墓,诸葛亮说,盗墓贼想盗墓,无非是想得到墓葬里的金银财宝而已,如果没有什么值得偷的,自然就没有人去盗墓了。
话是那么说,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为什么那些帝皇和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都喜欢放些金银玉器进墓葬中陪葬呢?
古人觉得人死了还可以重生,或者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所以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金银财富都是必备的,都是按照活人的需要置办的。这个做是为了死者在来生能够应有尽有,继续享受这一生的荣华富贵。
另外,古人认为,以玉敛葬,可保尸身不腐,使复活成为可能,因此到了汉代,葬玉极为普遍,并已渐渐演变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窍塞、玉含等葬玉的完善形式。
汉代的君王以及贵族死后不光口#含宝珠,头枕玉璧,还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葬服从头包到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金缕玉衣,史书中也叫“金缕玉柙”。
这种极尽奢华的做法在刘厚眼中无疑愚蠢无比,因为这无异于跟那些盗墓贼说:“快来挖我的坟吧,这里有好多好东西啊。”用那么多财物给先人陪葬,这是生怕别人不来盗自己先人的墓啊,这真的很坑爹,而且是死后继续坑,或者说是往死里坑。
要知道盗墓贼自古以来就多不胜数,连曹操在早年都做过这个营生,据说当时他还是个校尉,“摸金校尉”这个名词就是来源于他,可想而知中国的盗墓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
但是,身为别人的子孙,有时候又不得不这样做,中国人都是好面子的一群人,有句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
作为子孙,如果给自己的先人陪葬的东西太少了,很有可能会给人戳着脊梁骨骂不孝之子。尤其是身为皇帝,一举一动都受天下人关注,一言一行都会被起居郎记录在案,并记入史册,这就更要讲规矩、讲排场、讲面子了。
所以,刘厚对于诸葛亮那句类似于“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话,感到很大的压力。如果自己真的不在刘备墓里放值钱的东西,会不会给全天下人指着鼻子骂不孝子?会不会成为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压力山大的刘厚在思索了多天后,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他以前看过不少网络小说什么的杂书,其中有一个办法就是,有些事情皇帝明明很想做,但是又不方便自己出手,于是就明示或暗示手下的臣子去推动这件事。
这样一来,事情成功了,皇帝就达到自己的目的,假如事情失败,那也是那个发动这件事情的臣子的过错,对皇帝一点影响也没有。所以,皇帝总能稳坐钓鱼台,而臣子只能是在皇帝这杆大旗下冲锋陷阵的马前卒,还是可以随时被牺牲的过河卒。
其实这样的事件在历史上比比皆是,远的例如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被部下黄袍加身。史书上说他是被动的,之前完全不知情,这可能吗?连黄袍都提前做好了,还装无辜?
近的如刘备称汉中王、称帝,都是先由诸葛亮、许靖等一干大臣一再请求他进位的,难道他之前就没有做过什么暗示?
好吧,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刘厚为自己想到这样的一条妙计觉得很高兴。他衡量了一下各个人选,最后选定了新任大鸿胪刘琰来做这件事。
本来他是想让郭攸之做的,后来想到这段时间已经有很多事务压在他身上了,还是找个空闲的人吧,于是就想到刘琰。
除了够闲外,还因为刘琰是个名士,有声望,可以让他发动一批官员摇旗呐喊为他助威,而且这样的变革可能涉及到一些礼教的问题,他这种御用文人最适合做这种将弯的说成直,将死的说到活的事情。
于是,刘琰得了刘厚的授意后,写了一篇措辞华丽的奏折上奏天子,请求改革丧葬规矩,倡议新的丧葬风气。
这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章内容很多,其中包含了:揭露曹操曾经做过“摸金校尉”的黑历史,从这件事引申出天朝盗墓成风的事实。而避免先人之墓被人盗掘,做子孙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又指出为免先人的坟墓被人掘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能在墓里陪葬贵重物品;
这篇文章还指出,丧葬规矩风俗其实一直在变化,上古时候,有用活人殉葬的规矩,但是后来就逐渐转变为用甬殉葬。
甬即是是用木头、陶土做成人的样子,随着死者埋入地下,代替活人殉葬。着名的秦始皇墓兵马俑就最好的例子。
但是,甬的造价还是比较贵,不是一般人负担得起的,于是后来发展到纸扎品,纸人、纸钱、纸扎各种生活用品因其造价便宜,在民间大行其道,即使到了现代依然被民间广泛采用。
刘琰就是通过一段类似历史考证的文字论断,丧葬习俗其实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的,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规矩。
而且,可以看的出,这种变化是一种进步,是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一种改变,所以,我们不要害怕改变,不应因其不合祖制就拒绝这种改变。只要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改变,我们就应该采用。
注1:这就抄今天的黄历,今天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竟然是个适宜做白事不适宜做红事的日子,大家要注意喔,今天忌嫁娶喔。
哈哈,开玩笑,新时代的人那里有那么多禁忌,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