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作者: | 分类:玄幻 | 字数:20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天下一统
东吴的地方守将和那些朝堂大员,和宗族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人直接就是地方大族出来的人,所以那些朝堂大员的劝降信还是很有作用的。
汉军接收东吴剩下的地盘,比当初接收魏国的地盘顺利多了。之前接受魏国的地盘,还需要大军压境,采用武力胁迫的办法,而接手东吴的地盘,基本上都是和平解放,根本不用出动多少军队,很多时候派一名信使或说客就行了。
当然,这也和天下大势已经明朗有很大关系,现在大汉的重新崛起已经不可避免,任何想和滚动的历史车轮对抗的人,肯定都会被碾压得粉身碎骨。那些地方守将也不是傻~子,他们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当然不会再做犯傻的事情。
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算一统了,现在的大汉疆域已经恢复到黄巾之乱之前,甚至比那个时候还大,起码北方草原和吐蕃的一些地域,之前是不控制在大汉手中的,现在汉军已经侵入这些地方,并且已经开始经营了。
虽然说大汉已经一统,但是战事并没有停歇,现在在三个半的方向还有战事。第一个方向就是北方草原,素利正领着鲜卑骑兵在北方草原进行清扫。草原广袤无边,这个清扫的过程也不知道要持续多长时间。
第二个方向就是吐蕃高原,张飞,庞统军团在那个地方缓缓推进。这块地盘也相当大,关键是高原的气候汉人很难适应,所以推进的速度也相当缓慢,这里的战事也不是短期内能结束的。
同样情况,第三个方向是南方交州再往南,也即是后世的东南半岛。这里的地方不算太大,也没有太强力的政权和军队,都是些小国和土着部落,可是,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不好,到处都是热带雨林,环境非常恶劣。
这里各种瘟疫、瘴气横行,汉军在这里非战斗死亡的人数,远远高于战损人数。如果不是高定不断地将当地土着吸收进部队,如果不是刘厚派出大量的医务人员随军出征,这支南征军恐怕早就全军覆没了。
大量的蛮夷散落在莽莽丛林里,想彻底征服这片土地也并非一年半载的事情。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征战这里并不比征战中原容易。
还有半个方向在东方,在东海,那就是出东海追捕东吴出逃的君臣。因为这个方向需要等待海船建造完成,等待海军组建完成才能开始,现在这个方向的战事暂时无法进行,所以,这里只能算是半个战区。
朝中很多大儒都劝刘厚尽快结束那三场战事(东海的战事还没开始,尚处于保密当中,只有几位朝中重臣才知道,一般的朝臣并不清楚,他们以为只有三场战事),将重心转移到国内来,他们认为,现在正是全力搞好国内建设,打造一个太平盛世的好时机。
理由他们也讲了一大堆,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什么“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什么“天下久乱,百姓不堪,民心思安,宜休养生息以养民生”之类的大道理说了一堆又一堆。
这些文绉绉的大道理刘厚听着都觉得头痛。为了打消这些大臣的顾虑,关键是,不想被这些人在史书上~将自己写成一位暴君,刘厚只好耐心跟他们解释,这并不是穷兵黩武,而是在为后世子孙抢占生存空间。
所谓的穷兵黩武不但要耗费国家大量的物质财富,还要牺牲国内大量青壮的性命,使得国内的工农业生产因为缺乏劳动力而受到破坏。这等于是在不断损耗国家的元气,长此以往,国家就会困顿不堪,那种情况下,国家当然会面临倾覆的可能。
可是,现在这三个方向的战争却完全不是这样,首先,这三场战争不但没有耗费国家的资源,反而源源不断有资源和财富输入中原,使得中原获利良多。
北方草原就不用说了,素利的鲜卑骑兵每征服一个部落都要大肆掠夺一番,掠夺到的东西通过“不平等交易”的形式,使得一大半的利益流入“军功处”,继而转入刘厚的钱袋子。
抢到的地盘建设起一个个牧场,牧场养殖的牛羊不断生产出奶、肉、皮、毛、筋、骨等,这些东西或作为原材料,或经过加工成成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
对吐蕃高原的征战也一样,不但能掠夺大量金银财富回来,也有牛羊和它们的副产品。还在那里勘探出很多矿藏,以待以后开采。
对中南半岛的征战能得到的好处也不小,除了大量的木材外,关键是稻米。那个地方的稻米一年三熟,要不是从这里掠夺大量的稻米运回中原,中原这些年征战不休搞不好就要出现饥荒了。
当然,中南半岛是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其他人不知道,但是刘厚心里很清楚,最起码,他知道某个地方蕴含~着世界上大部分的翡翠玉石,这是个现在还没有人知道的秘密。他下定决心,这个地方一定要抓在自己手中。
从这三个方向源源不断输入的各种物资大大充实了中原的物质财富,也大大改善了汉人的生活质量,可以说,这三场战争不但没有使国家困顿,反而使得中原的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至于说损耗青壮人命方面,那的确是有一点,战争哪有不死人的。但是,其实这三个方向的战争,汉人士卒战死的并不多,更多的损失在于恶劣环境和疾病带来的非战斗减员。
这三个战场现在都已经大量使用仆从军,汉人士卒直接参战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在北方草原,原本就是鲜卑骑兵作为作战的主力,后来,随着俘虏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鲜卑骑兵也懒得出手了,都是让那些俘虏组成的仆从军冲在最前面。
吐蕃战场上也是一样,庞统将一些俘虏的吐蕃人、羌人及其他民族的夷人组建成多路的仆从军,有战事时也让这些仆从军先上,汉军上战场的机会已经很少。
由于这个时候吐蕃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吐蕃高原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些人也没有什么民族、国家之类乱七八糟的观念。对于大汉和汉军,他们都只有仰慕的份,对于接受能天朝的统治,为天军征战他们并不排斥,甚至感到光荣。
而且这些人熟悉当地地形,适应当地气候,在那个地方作战有着不一样的优势,如果不是凭借着火器之利,汉军恐怕很难压服得了他们。但是降服了他们之后,他们就成为作战的主力,汉军的伤亡数量迅速减少到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