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朱棣重生土木堡

作者:崛起的石头 | 分类:穿越 | 字数:62.8万

第一百一十七章 时势造英雄

书名:朱棣重生土木堡 作者:崛起的石头 字数:2575 更新时间:2024-11-25 23:33:53

“启奏陛下,臣与王文,率军于本月八日抵达云贵石仁宣慰司,受到当地土蛮酋长吴思干的热烈欢迎,休整补给后于本月十二日继续南下。

十五日,大军抵达黎平府,与贵州总兵武定候郭铉所部当地官军会师,进抵贵阳府,与贼对峙。”

十八日,参军王文设招讨署于都匀,坐镇后方,臣与贵州总兵郭铉分兵两路,西进剿贼。

郭铉由平越卫向西,至金鸡驿,阻敌归路。

臣与十八日晚率南征主力十万众,由平伐司进至上马桥,京师官兵不熟悉当地道路和语言,被雇佣的当地民众诱导遭伏。

我官军将士奋勇当先,击退埋伏之贼众,乘胜追击二十余里,斩将夺桥,捣贼巢穴一处,平灭苗寨二十五所,斩首三千八百一十六级。

郭铉总兵于北路另有捷报奏闻,征南将军右都督刘聚遥拜京师,祈切圣闻!”

朝会。

曹吉祥站在阶上一字一句的读完刘聚从云贵发挥的讨贼捷报,朝堂上静了下来,很明显,所有人都没料到这个在北京保卫战时想要入城的逃跑将军,居然会如此勇勐。

这是最奇怪的一次捷报。

以往捷报入京,此时都该是连绵不绝的恭贺之声,但现在却寂静如斯,似连银针落地亦清晰可闻。

朱棣冷冷环视着他们,道:“都哑巴了?”

“刘聚当时在西直门硬扛也先主力,朕是亲自杀出城见识过的,西直门两万守军,列阵城外,最后回来的就几百人。”

“把你们谁放在西直门,能挡得住?”

这话一出,便是朱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石亨立即在下面附和道:“陛下说的不错,陛下亲临战阵,最是有发言权,臣当时也奉于少保之命赶往西直门,战况之惨烈,记忆犹新!”

“呵呵,你说的对。”朱棣看了一眼显得老实巴交的石亨,自然明白他在私下里都干过什么龌龊事,但也没有戳穿,只是说道:

“朕上个月底让户部讨论对西直门战后回来那几百人的加赏,讨论得怎么样了?”

户部尚书金廉,原本是刑部尚书,他之所以能从朝廷地位不高的刑部尚书改任户部尚书,靠的就是山东平定邓茂七之功。

说起来,这还和刘聚在山东的战败脱不开关系。

当时水贼邓茂七在山东造反,声势浩大甚至一度控制漕运,朝廷这才派遣时任右都督的刘聚率军征讨。

但是谁也没想到,刘聚当时连吃了几场败仗,虽然损失都很小,但是很折官军的威风,水贼邓茂七于是更在山东济宁一带攻掠州府。

不得已,刘聚被换下,随后出场的是三个人。

除了宁阳候陈懋以外,其余的两个人,任参军的刑部尚书金廉,当时还一名不闻的中层军官董兴,都是那次平定邓茂七的最大得益者。

陈懋、金廉也就因陈懋在山东的战败,阴差阳错避免了不久之后发生的那场,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

之前的户部尚书王左、户部左右侍郎丁铭、王永全都战死在土木堡,这就给当时还在山东善后的户部尚书金廉,本不可能会有的机遇。

因为金廉曾在户部供职,而又身兼平定山东水贼之功,被破格提升为户部尚书,召还京师,也是在今年景泰元年才回来的。

说起来,金廉和陈懋,都是得益于去年刘聚在山东的那次看起来根本不可能战败的战败。

还有一个小角色,也是倚靠此事起家,便是后来在平定广州巨寇黄萧养中立下首功的董兴。

这个董兴,在去年上半年还只是个不名一闻的小军官,却忽然在平定山东邓茂七之战中跟随陈懋立下大功,被提升为都督佥事。

而后,广州巨寇黄萧养作乱,官军讨伐不力,急调刚刚在山东升任的都督佥事董兴率领本部兵马前去。

本来朝廷也没指望这个董兴能把广州平定了,因为据说当时那个黄萧养手底下有至少数万能征善战的水贼。

但是谁也没想到,董兴只用了两战,就彻底平定了广州声势浩大的“黄萧养起义”,而且在首战就在广州城外击杀了贼首黄萧养。

这份捷报,朱棣当时是见过的。

后来董兴在第二次战斗的捷报中,将战况描述得十分详细。

“贼首萧养中流失死,函首诣京师,枭于市,其余伪总兵五府都元帅庆国公曾贡等百余人俱伏诛。”

当时朱棣看到这,还是觉得董兴这个人很不错。

毕竟当时他是主将,击杀贼首黄萧养这是大功一件,他完全可以吞没这份军功,但是董兴没有。

在捷报中,也只是老老实实地去写,贼首萧养中流失死。

后来的描述,几乎也证实了,董兴这个人之所以能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朱棣作为亲身领兵的马上皇帝,看得出来这份捷报描述战况的真实性。

“萧养族党从广州城外退却,屯聚三山及大良堡等处拒守。臣以为不能给贼众修养生息之机,便于四月十五,率本部官军进攻三山。”

“贼军聚船六百余艘接战,臣将部下分兵五哨,旁两哨为左右翼,进抄其后,自领中三哨直冲贼船,生擒八人,杀溺死者甚众,焚船百余艘,吕公车七辆。”

“十六日,追贼至五斗口及北水堡。十八日,追贼抵潘村冲鹤金斗。前后遇敌拒战,生擒二十余人,又斩首三百余级,焚船三百余艘。”

“鹤金斗是逆贼黄萧养的故乡,臣以为,必是贼巢所在,务必清剿干净,以给余贼宵小之以震慑,于是尽杀降贼,将贼首萧养残存之党族押缚京师。”

就是这第二份捷报,在朝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言官、御史开始扣字眼,说董兴是在山东就没干好事儿,以屠杀邓茂七所部降贼献功起家,是个十足的刽子手。

更有言官,拿着广州当地百姓所谓的联名疏,弹劾董兴在黄萧养的家乡鹤金斗实行“三光政策”,残酷镇压,焚烧房屋,挖掘坟墓,使鹤金斗遭到一场浩劫。

这些奏疏,都被朱棣压下来了,但实在是太多了,就这么压着不是办法,得派人去调查调查。

于是,原名叫做徐珵,现在改名为徐有贞的佥都御史站出来了,作为前往广州、山东调查此事的主持者。

所谓时势造英雄,每个人,都有属于他本身的一次机遇。

董兴这个人,作为时代浪尖上崛起的一个小人物,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他不像陈懋和云贵总兵郭铉,都有祖上的战功荫福,朱棣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董兴已经二十八岁了。

而当时的他,原本只是一板砖砸倒一大片的山东济宁当地中层军官,这样的人,却在水贼邓茂七作乱时,率领本部接连告捷。

朱棣不相信董兴会是这样一个人,之所以派徐有贞出去,也只是为了堵住那帮言官御史的嘴。

相比于文官们的嘴皮子,朱棣更相信东厂密查的结果。

毕竟,朝廷之事不能全都是言官们的一言堂。

如果底层有人崛起,上头就拼命的打压、极尽抹黑,那就算民间、军中有良才,不也是难以展露头角?

朱棣当时率领的靖难勋贵,大部分都是董兴一样的人,所以对这类凭借自己能力崛起的小人物,还是很有好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