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大人物
作者:沙黄 | 分类:悬疑 | 字数:172.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八十五章 记忆差错
“黄老板,你真聪明,我唱一遍你就能记住,不愧是文化人啊。黄老板,我说的你可能不会相信,这首儿歌,当年还被批判成反动歌曲呢,说它诬蔑攻击新社会,不准孩子们唱。”
江师傅的这句话,把吴望迅速拉回现实。他黯然神伤地随口问道:“还有这等事?”
“是啊,我听大人们说过,那个很有名的文化人,因为写这首打油诗打成反革命,最后被关进监狱,在里面待了十五年……黄老板,咱们还去哪里?”
“还去哪里?”吴望本能地反问一句后,马上心头一惊,对自己的表现极为不满,我怎么可以如此失态!
正在他反省自己的时候,敏感的江师傅发现客人的情绪变化,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说:“对不起,黄老板,是不是我多嘴多舌,让你不舒服……”
“不不不,江师傅,一切都与你无关,是我这个人天生多愁善感,听说那位文化人的结局,让我心里感到难过……”
吴望赶紧说道。他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左右自己,更不能让它影响到江师傅。他想,一旦让江师傅变得谨慎起来,就会失去租这辆车的价值。不管是不是冒犯,我租的是车,但实际租的是他这个人。
蚯蚓说过:许多有价值的线索,都来自他人的言谈之间。尽力去找那些有话痨特点的人。你必须让他说,不停地说。你要学会用网上点赞的方式,不停地为他点赞,赞到他忘乎所以时,对方不管什么话都敢说出来,以证明自己的话语权威。这时候,你便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于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情绪,更为了让对方继续话痨,吴望立马为对方另起一个话头。
“江师傅,你知不知道当年……在南大街一带,有一座‘七节大楼’?”
江师傅一怔,随即得意地笑起来,说:“黄老板,提起这个七节大楼,你算找对人了,我不仅知道它,当年,我大姑家就住在它对面刘家大院,不过,现在都已经拆掉了……嗯,二十多年啦,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人听说过它。”
“江师傅,我们过去看看,如何?”
“没问题,咱这就走。可是,我要提前说清楚,我只能拉着你到那边看看……当年的七节楼早就不在了,你可别失望。”
“没什么,江师傅,咱们去看看它的旧址,你再给我讲讲有关七节楼的故事,真的假的都无所谓,说说话,聊一下,这就很好,我也很感激。”
“没问题……黄老板,只要你不嫌弃我多嘴多舌就行。”
“这说哪里话?通过你的介绍,我得到很多有关烟海方面的史料,对我的报道帮助很大,我应该好好谢你才对。”
“是吗?”江师傅很高兴地说,“想听我们烟海这边的故事,只要你不嫌烦,找个机会,等我休班的时候,我请你到海边吃烤串,喝扎啤,我给你好好讲讲……对了,黄老板,你怎么会知道这个七节楼?看起来,你对我们烟海很熟嘛……”
“江师傅,我是听朋友说的,他说他们家就住在它附近,因为说不清具体地址,就找了一个在当时有点影响的建筑物做标记……我本人搞新闻多年,每到一个城市,喜欢和当地人聊天,找点有关这座城市的老故事。我这次来烟海,是为创作‘风貌人物志’找点素材……”
“哦,我不知道你是干新闻的,还是个记者。不好意思,我看你一身儒雅气质,文质彬彬的不是一般人,不像我们这些粗俗……。”
“江师傅,请你不要这样说,如果不是你的帮忙,我怎么会知道烟海这么多老故事?这样说吧,你们整天守着它,生活在这里,你说烟海会嫌弃你粗俗吗?”
“这倒是真的,我祖辈都生活在这里,从来没想过这些东西,黄……先生,我应该称你先生才正宗……”
“随你方便吧,江师傅,怎么称呼都行……请你说说七节楼的故事吧。”
“黄先生有所不知,三十多年前,七节楼在我们当地是最有名的建筑。不象现在,高楼大厦到处都是,几十米几百米的,听说还有一个正在建的上千米高的大楼。那时候,在我们这个小城,能看见两三层的筒子楼都是稀罕东西,用现代话说,让人羡慕嫉妒恨。当年,它刚建起来的时候,一下子就成了我们这里的大新闻,大家都来看光景。现在想想,是不是很可笑?小城里的人没见过大世面,没俩法啊。”
“江师傅,我听朋友说,在七节楼的东边挨着一个什么仓浦巷,是真的吗?”
“是真的,可是,先生有所不知,它东面有一个东仓浦巷,还有一个西仓浦巷,不知道你朋友说的是哪个。这两个紧挨着,细说起来,不管是哪个都一样。”
“是吗,江师傅?请你说得详细点,等朋友再问起来时,我可以讲给他听。”
“黄先生,它东边紧挨着的是西仓浦巷,属于单片胡同,中间隔着是东仓浦巷的住房,所以,它们两个巷子其实是一个半巷子,属于一体的两个胡同。再往东是厚安巷,跟着是一家电影院。七节楼的西边是所城内里,现在还在……可惜,西仓浦巷已经拆了。还好,那个东仓浦巷不知为何还留了半截。唉,作孽啊,那可全都是我们烟海最有名的明朝民居群。
“我记的在东仓浦巷口,还有两棵两个大人才能搂过来的大槐树。每年春天,它们的树冠连起来,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记得我听大姑父说过,它们是两个老槐树精,就是那个七仙女和董永转世的。在几千年前他们迁到这里,躲避玉皇大帝地追捕。我还听说,如果哪家小孩晚上闹夜,大人们都会抱着孩子到树下转几圈,嘴念叨几句‘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哭儿郎,槐树老仙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当然,这些都是民间传说,有点迷信,是老百姓说着玩的……”
“这么说,现在还有半个东仓浦巷……其它地方都改成居民小区了?”吴望听说还有半个胡同,心里非常激动。但他不想再犯错误,赶紧改变话题。
“那里紧挨着南大街,属于咱们这里的黄金地段,怎么可能成为咱们老百姓住的地方?那个半截,据说是因为留给一个国外财团大佬看的,说是他的祖居,目的是准备动员他投资……其它地方现在是商贸局、银行,外贸大厦等等,都属于官办仕家的。不过吧,黄先生,你是搞新闻的,又是大地方来的,你说说,他们干嘛把一座座大楼,都建成又窄又薄像个纪念碑似的还那么高?”
“纪念碑?你的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许这就是当代人的心理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