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魏良卿之子

作者:重铸天朝 | 分类:都市 | 字数:57.3万

第15章 出海的准备续

书名:重生魏良卿之子 作者:重铸天朝 字数:2061 更新时间:2025-01-20 12:34:03

“好,这样的话,我就放心了。你们辛苦了。”魏希孟说道。

“孙少爷,您太客气了,其实我们都非常感激您,要不是您的话,我们大家现在还做着为新皇努力干活,然后新皇就会如先帝一样重赏我们的美梦,浑然不知道其实新皇已经听了东林的话把我们放弃了。每当我想起一旦新皇在东林的鼓动下,下令让厂卫解散后那些文官为如何对付我们这些原来的厂卫人员,我心里都是心惊肉跳。”

“您想现在东厂人员有一万人,锦衣卫有六万人,再加上家属我估计不会少于三十万人。一旦新皇那样做了,就意味着这三十万最忠于大明皇帝的人绝大部分被杀。新皇这是不打算要大明江山了。”吕先有点愤愤不平的说道。

“再加上他把阉党的人都打成了逆党,并动辄就抄家灭门,最后还要扩大化,这样算来,这一次可能会因为他的这个动作而被杀掉近百万人呢!而这些人可以说都是大明的死忠呀!孙少爷在您的梦中新帝真会这样做了,他这是要把大明的根给挖掉呀!”吕先有点不敢相信的问道。

这种事情不要说他有点不敢相信,就是当时任何一个人都不敢相信。毕竟大明由太祖设立了锦衣卫,成祖设立了东厂,如果按魏希孟梦中说的那种情形,其实崇祯皇帝最应该把这两位皇帝的坟给扒开,然后对这两位大明皇帝的先祖鞭尸才行。毕竟他们才是阉党的最初来源。况且大明历代皇帝如果按崇祯皇帝的那种作法,都应该把他们从坟里给扒出来,毕竟他们在位时厂卫也都在横行呢?

而且大明皇帝中也不是没有皇帝相信文官的话,而不喜欢厂卫,但就是最听文官的孝宗也只是对厂卫的活动有所限制,而不是解散,毕竟孝宗有时也要根据厂卫的信息做出一些决断的。要知道厂卫从大明建立就设立了,没有了厂卫,那大明还能维持下去吗?

这其实也是一些厂卫人员对于魏希孟的说法有点不敢相信的原因,不过他们大部分人都不敢赌,毕竟一旦赌输的话,那就不是自己的命保不住,而是全家人的命都保不住。魏希孟其实也知道他们的这种想法,但事实就是事实,崇祯皇帝在历史上的确是这样做了。

“唉。”魏希孟叹了口气,眼睛看着远方说道:“吕大人,你知道在我的梦中,那些人是怎样评价现在的新皇崇祯吗?”

“哦,怎样评价?”吕先有点好夺的问道,就是大厅坐着的其他人闻言也好奇地看着魏希孟。

“他们称咱们现在的这位崇祯新皇为大明拆迁工。”魏希孟说道,不过看到众人有点不解的样子,他就继续解释道:“拆迁工,这个词我们大明现在还没有,这是在我的梦中他们那时的一个工匠的工种,就是专门拆那些旧房子的工人。之所以给崇祯皇帝起了这样一个称呼,是因为他们认识咱们这位崇祯皇帝上台后做的事就是为了把大明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老房子给拆掉。”

“这个称呼还真是形象呀!”众人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叹道。叹了这口气后,大厅的众人都不在说话,气氛也有点压抑,说实话,这些人都是一出生就生活在大明,而且这些年来也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定做了不少的事,也因此挨了不少的骂。

大明这些年来虽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在阉党执政的这三年来,大明的形势已经在慢慢的好转了,东北辽东后金的攻势已经得到了遏制,并且大明还在不停的利用自己国力的强盛在慢慢的压制后金,看情况也许用不了二十年,后金最终会因为大明的封锁而崩溃。

再说国内的情况,虽然说大明各地还是有很多地方受灾,但由于朝廷现在有钱赈灾,所以形势还算稳定,而且魏公公已经着手兴修水利,想来如果这项工程最终完工的话,那大明也不怕这些旱灾、水灾了。到那时大明就会重新兴盛起来。

现在倒好,先帝英年早逝,结果新帝要把这一切都给打碎,让大明重新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虽说江山是他朱家的,他朱由检要把大明给送掉,那就送掉吧!不过大家想到生活了这么久的大明要没了,想到这其中会死很多的人,因此大家心里都是沉甸甸的。

“算了,我们都是些小人物,他新帝都不要他们朱家的江山了,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家人能安全度过这即将到来的乱世。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呀?”吕先最先抬起头说了这么一句。

大家都默默的点了点头。是呀,还是先顾自己的家人要紧。自己毕竟是小人物,管不了那么多。况且他当皇帝的要把自己家的江山给卖了,谁能挡得住,谁挡他还不得杀谁吗?自己还是先顾眼前,先把自己的家人转移出去才是正确的事。

到了晚上,锦衣卫指挥使崔大人领着人从南京城中回来了,并且带来了一众兵器。别的兵器魏希孟不关心,他现在只关心到底领到了多少炮和燧发枪。

不过没等他问,崔应元大人就告诉他,一共领到了海船用的红衣大炮二十门,燧发枪一百支。这样到了第二天,众人就开始把这些炮安到船上,二十门炮都分别安到了二艘船上,等于一艘船十门,这样等于把这二艘也改成了战船。毕竟南京锦衣卫下面还有一支水师,那都是战船,到时可以派一部分水师护航就行了。

在他们安炮的过程中,一些北京来的家属已经到了南京,这样大家就从运河的小船上转移到了这二十艘大船上,不过并没有都转移完,毕竟来的家属实在是太多了。这样的话,没转移的船只继续载着家属去上海县,而转移空了的河船则马上驶向北方,毕竟还有很多家属在等待着转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