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魏良卿之子

作者:重铸天朝 | 分类:都市 | 字数:57.3万

第184章 自己的一点总结

书名:重生魏良卿之子 作者:重铸天朝 字数:4599 更新时间:2025-01-20 12:34:03

就这样,徐光启就样一边想着事情一边向前赶路,一行人终于在十二月初五这天的上午到了北京。

到了北京后,曹化淳安排徐光启住在一个客栈里,至于文震孟则表示自己要住在浙江会馆。当曹化淳安排好这事后,他就回皇宫去向崇祯皇帝交旨。

由于今天上午在朝堂上首辅赵南星突然吐血后昏了过去,因此造成了朝堂上很大的混乱。而崇祯皇帝在回到后宫后也忙着派人去赵府慰问,因此曹化淳根本没有见到崇祯皇帝。

到了下午,曹化淳好不容易见到了崇祯皇帝,但由于崇祯皇帝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听他详细的说事情的经过,因此,曹化淳只是告诉崇祯皇帝他已经把徐、文两位大人给请到了京城,并且已经安排他们住下了。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皇帝表示知道了,然后说让两位大人今天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有时间再接见他们。

毕竟崇祯皇帝现在也很忙,他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奏折,再加上今天还要抽时间去赵府看望赵南星一下,也好让人看到自己对大臣的态度。还有,他还要想一下到底由谁来当首辅,赵南星是当不成了,本来他就压不住下面的那些人,现在身体不行了,就更不能做这个首辅了。

当然,崇祯皇帝也不会现在就下旨免去赵南星的首辅之位,还要看赵南星的病情来定,否则的话,下面的那些大臣会怎么看他这个皇帝呢?

他之所以现在要考虑这个问题,也是因为今天在朝堂上发生的事吓到他了。毕竟群臣一致都推荐孙承宗当首辅,但他怎么能任命孙承宗呢?他现在连孙承宗这个名字都不想听到,更不要说让他天天看见孙承宗了。

所以,学古代的贤君让群臣来推荐这条路是不能走了,那就只能自己任命了,至于群臣会不会因此而说他的坏话,他已经顾不得了。毕竟让人在背后说几句坏话只是自己的名声会有些损失,而如果真的任命了孙承宗为首辅的话,他的日子就没法过了。对于这个事情,崇祯皇帝是拎得相当清楚的。

到了下午酉时时分,,崇祯皇帝派往赵府去看病的御医回来了,求见崇祯皇帝。

御医来见他也是为了向他交旨,毕竟是他让御医去给赵南星看病的。

当御医进来给崇祯皇帝施过礼后,崇祯皇帝就开始问了。

“刘太医,赵爱卿现在怎么样了?”

“禀皇上,赵大人的情况不太好,本来他的身体就不太好,岁数又有些大了,现在由于吐血就更加的糟糕,臣估计,臣估计……”刘太医有些为难的说道。

“你估计什么,刘太医有话直说。”崇祯皇帝吩咐道。

“是,皇上。”

“臣估计赵大人难过今天晚上。”刘太医叩头说道。

“呀!这么严重,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崇祯皇帝吃惊的问道。

“请赎臣无能。”刘太医又叩了个头答道。

“算了,此事也不能怪你,那现在赵爱卿醒了没有?”崇祯皇帝又问道。

“皇上,赵大人已经醒了。”刘太医回答道。

“好了,你下去吧!”崇祯皇帝想了想后,摆了摆手说道。

“是,皇上。”刘太医施了个礼后退了出去。

“王承恩,”崇祯皇帝看刘太医出去后叫道,

“在,”王承恩答应道。

“你去安排一下,咱们摆驾赵爱卿家。”崇祯皇帝吩咐道。

“是,皇上。”

…………。

半个时辰后,赵南星府的卧室内,崇祯皇帝坐在床上拉着赵南星的手,而赵南星则是脸色灰暗的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向崇祯皇帝叙说着。而边上,钱龙锡和成基命恭敬的站在旁边,而赵府的其他人则是站在门外。

“皇上,臣是……不行了,不能再为皇上……分忧了,不能看到在皇上的治理下,我大明重现盛世的情景了。但臣也很欣慰,臣这两个徒弟都是大才之人,可以代替臣辅佐皇上治理好大明。”说到这里,他停下来看着崇祯皇帝。

“赵爱卿,你放心,朕一定会重用两位爱卿的。”崇祯皇帝真诚的保证着。此时他的内心已经完全放下了对赵南星私心的成见,反而是觉得自己对不起赵南星,毕竟如果不是他的话,赵南星也不会病成这个样子。

再说了,他本来就认为这两位是很有才华的人,只不过那时因为赵南星是首辅,钱龙锡是内阁大臣,如果再让成基命担任吏部侍郎的话,他们三个的权力就太大了。但现在,赵南星不行了,没有赵南星这个首辅,那这两个人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从这方面看,崇祯皇帝其实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只不过,他这个聪明都是表现在事情的本身,至于事情的本质他就看不出来了。所以,赵南星他们才会评价他小处聪明,大处糊涂。

而他的哥哥天启皇帝和他相反,那是个大处聪明,小处糊涂的人。因此,天启皇帝在朝堂上争不过东林党人,毕竟他没有这个天赋。但对于大明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弄得非常的透彻。

第184章 自己的一点总结

而且天启皇帝也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既然争不过这些东林党人,他干脆来了个釜底抽薪——不上朝。尽管不上朝,但人家把大小事情都处理得相当的好,并且大明在他手里彻底的扭转了局面,反而有向盛世走的迹象了。

我有时常常会想,如果再给天启皇帝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历史会不会就会大不一样呢?

首先,就大明的敌人来说,如果天启皇帝不死的话,就建奴现在的情况,可能五年他们都坚持不了了,毕竟没有人能再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活下去。甚至再有一两年的情况,建奴的统治地就会出现崇祯皇帝统治时大明陕西出现的情况了。

那就是流民四起,到处都是活不下去的人起来和女真贵族们作战。当然,女真军队的战斗力比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强。但不要忘了,起来反抗他们的人也是女真人,这些人的战斗力也比大明百姓强。

而且女真人实行的是兵民一家的政策,这些人平时是民,打仗时就是军。这就造成了皇太极用来镇压的军队减少了很多,减少的这部分人恰恰就是因为家里没有吃的了,起来和皇太极作战。

这样,女真人打女真人,这就是个血肉磨坊,用不了几年,女真人就会自己互相杀得差不多了,到时明军几乎不用什么工夫就能平定辽东。

可以说这本来是天启皇帝给建奴准备的血肉磨坊,没想到崇祯皇帝反而把这个磨坊从建奴手里抢了过来,用到了大明自己身上,并最终把大明给磨没了,而整个中国被这个血肉磨坊给磨死了一亿五千多万人。

其实,我们再看看大明内部的情况,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大明现在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被士绅和藩王们占据着,根本不用交税,仅仅依靠着这百分之五的土地根本养活不了大明。因此,没办法的情况下,天启皇帝才会利用魏公公来收商税。

要知道在天启七年时,魏公公仅仅只是收了国内的商税,而海关税才刚刚准备收,这样就能满足辽东军费以及北方赈灾所需要的钱财。

而在南宋时,朝廷的主要税收是来自海关税,仅仅依靠这个税种,南宋的财政收入就是大明的五倍,而明末时的对外贸易甚至比南宋时还要繁荣,再加上魏公公他们为了多收税采用了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那等他们把这些税给收齐的话,一年能收多少,我估计五千万两是很轻松的事。

而天启七年时仅仅只用了一千万两就能使大明过上一个几乎是盛世的日子,那五千万两呢?到时可想而知大明朝的富裕了。尝到这个甜头的大明朝廷会更加鼓励对外贸易。

我们都知道明末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形成的阶段,有个阉党的这个鼓励政策,那资本主义还不在大明蓬勃发展起来?我们现在都说英国的资本主义是由于克伦威尔才发展起来的,但你要比较一下阉党的政策,就会发现阉党的政策其实比克伦威尔的政策更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毕竟阉党的这个政策和现在我们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天启皇帝的大明与克伦威尔的英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大明实行的是皇帝的独裁统治,而克伦威尔的英国实行的是民主制。但独裁就一定坏吗?我看不一定,毕竟从利比亚和伊拉克的教训我们就能看出来。

当然,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说明大明能一直存在下去,但有一点能肯定,那就是无论谁当政,也不会再返回到重农抑商的老路上去了,毕竟天启皇帝的大明给了他们一个不一样的统治方法,并且这个方法能给朝廷带来更多的收益。

清朝在代替明朝后,为什么会定一个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甚至到了清末时,他们还严格遵守这个基本的国策,造成清朝的洋务运动根本发展不起来呢?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从明朝灭亡得来的教训,那就是商业发展起来后,商人地位就会上升,那朝廷就会统治不下去了。但如果他们看到天启皇帝政策的好处,他们还会制订这样的政策吗?

再说说清朝的文字狱事件。我们现在看一下我们现代史学家文字狱的描述:

清代文字狱泛滥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

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情绪。

大规模、有组织的抗清武装斗争结束之后,反清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字作品在民间流传,并与以恢复明朝为目的的反清暴动结合起来,使满族统治不得安宁。雍正皇帝曾说:“从来异姓先后继统,前朝宗姓臣服于后代者甚多,从未有如本朝*民,假称朱姓,摇惑人心,若此之众者。”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清朝是满清入侵中原,冒充正统以自居,对天下极尽压迫与变态。

清代前期文字狱大致有3种情况:

①先世曾臣服于明朝,受官袭爵,闻命即从。入主中原之后,清廷对此段史事讳莫如深,因此,不仅将旧有史籍刊削、禁毁,而且对凡继续编写乃至收藏者,则以“大逆”之罪滥加诛戮。

②清初反清思想久久不能消弭,尤其是汉族士大夫眷恋故明,宣扬“夷夏之防”一类思想,对巩固清廷统治极为不利。为了强化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对反清思想就势必要用暴力加以打击。

③康雍之际,清皇族中权力斗争空前激化,史称夺嫡之争。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巩固已得的胜利,除杀戮夺嫡诸王外,不惜借助文字狱来打击“党附诸王”的势力。此外,尚有皇帝滥施专制淫威而出现的文字狱。

文字狱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措施。清代前期文字狱的冤滥,遏制言论,禁锢思想,造成了“万马齐喑”的严重历史后果;它极大地桎梏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助长了阿谀奉承、诬告陷害之风,是历史发展中的浊流。

那么上面的总结对吗?作者本人认识这个总结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总结和崇祯皇帝看明朝的问题一样,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制度最为完善的一个朝代,但他的制度其实也都是来自明朝。对于明朝制度中好的部分加以沿用,不好的加以改正。

清朝为什么会实行文字狱,其实从明朝的历史中我们也可以找出答案。明朝对于士绅文人极为优待,对于他们的言行当然也是放开的。但造成的结果呢?

这一点,清朝修的《明史》中虽然把放开言行记载为忠臣的作法,但清朝的统治者其实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看得很清楚。放开言行的结果就是皇权的旁落。从仁宗开始,明朝的皇帝就做得非常的憋屈,到土木堡之变后,那皇帝就不能算是皇帝了,几乎就成了文官的傀儡。甚至有几个皇帝都是死得不明不白。

清楚了这一点的清朝皇帝才会实行文字狱,其根本目的就是不给文人势力壮大的空间,任何的危险都要掐死在萌芽状态。当然,看过清史我们都知道文字狱其实是达到了实行的目的,清朝的文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奴才的命运,而清朝的皇帝那才真叫皇帝。

所以,当我们把明清两代的历史放在一起来考虑,就会发现造成中国近代悲惨的命运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我们一直同情的崇祯皇帝,清朝其实是替他背了锅。毕竟如果没有他的胡作非为,不要说明末中国就能发展起来,即使到了清末,中国仍然有机会。毕竟如果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觉醒,采取日本明治维新一样的政策的话,近代的屈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