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分类:历史 | 字数:173.7万

第402章 摊牌了,汉王的真正身份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字数:3416 更新时间:2025-01-20 12:34:22

李默飞快的道“汉王的意思,周王肯定是高皇后所生,朱棣应该是碽氏所生,两位不是同母兄弟。”

“。。”边上陈懋也是目瞪口呆,汉王这是啥操作?

朱棣是庶子,那汉王也不是庶出了?他有点惊讶汉王的思路。

朱橚听到李默这句话,脸色稍微缓和了点。

他马上摇头“高煦把俺四哥定为庶出,对他有啥好处?这事,也不是他想定就能定的?”

李默道“只要大王认定了,自然还会有其他人认定,如果大伙都说他是庶出,朱棣自然就是庶出?”

朱橚寒着脸,冷笑“那高煦不也成了蒙古血脉?”

“不是啊。”李默一本正经道“汉王其实是,原太子朱标的儿子。”

“什么?”

房间里瞬间一片安静,朱橚不可思议瞪着他,差点把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高煦这不孝子,这事都能编?

他疯了吗?朱橚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此时房中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被李默的话给惊呆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哈哈哈,周王朱橚大笑“高煦想什么呢,这种事也能瞎编?”

“怎么是瞎编?”李默还是很认真的表情“大王早就准备周全,到时自有安排。”

李默的声音越来越大“当年太子朱标到朱棣家中喝酒叙事,因酒醉而露宿其府中,徐皇后…”李默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几息。

顿时朱橚不敢相信的又瞪起眼睛。

李默继续道“身边有个侍女不小心走错了房门,使太子朱标因醉酒犯错,太祖高皇帝为防皇室丑闻败露,下令由庶子朱棣负责带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汉王在靖难中立下赫赫战功,他也要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原因了。”

“朱棣还怀恨在心,故意推朱标落水,以至朱标伤病不起,因而早逝。”

“汉王在靖难后遇到建文帝,得知真相,愤而起兵,为兄报仇,以正皇威。”

“如今汉王回京,继承大统,合理合法,天下同庆。”

扑通,朱橚一屁鼓坐回原位,满脸惊恐的表情。

不孝子朱高煦真是狠毒,朱棣、徐皇后、甚至父皇朱元璋俱被抹黑,为了皇位,简直不择手段。

陈懋也是被这脑洞惊呆了,久久不能回神。

特别李默在说到徐皇后时还顿了顿,这很让人浮想联翩,后面又说到朱棣怀恨在心?

房间里安静了很久。

朱橚的脸色一直变来变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长长吐了口气,瞪着李默“俺要不肯说呢?是不是要把俺也定为庶出?”

“朱棣是不是庶出并不是太重要。”李默不动声色“汉王的出身才是最重要。”

言外之意,你愿不愿意指证朱棣是庶出,都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能证明汉王是太子朱标的儿子。

李默又道“汉王还说,自古以来,每一次的帝王交替,都是用血与火换来的。”

“大王一心为了百姓和身边人,仁厚善良,应该不想再看到天下再起战乱,血雨腥风。”

这句话威胁之意是非常明显了。

什么血与火,什么身边人,什么血雨腥风。

高煦这畜牲,朱橚心中再次大骂,为了皇位简直不择手段,不计一切,罔顾伦常,比四哥朱棣还可狠。

李默再道“大王或许会觉的汉王为了皇位无所不用各种手段,但是汉王说了,尽管他现在必须要做出一些让人厌恶甚至憎恨的事。”

“但是若干年后,天下人都会知道,只有汉王,最适合当大明的皇帝,大王将来,一定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此时一直不说话的陈懋突然道“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还杀了亲生兄弟,诛了幼弱子侄呢,大伙都能理解汉王。”

李默立刻给了他一个赞。

朱橚又好气又好笑的白了陈懋一眼,真是为了拍马屁,啥脸皮都不要了。

他突然想到一件事,要是四哥听到朱高煦为了当皇帝,连他这个亲生爹爹都不要了,还含沙射影母妃?会是什么表情?——

九月下旬的清晨。

轰,随着一声沉闷的炮响,京师的安德门轰然打开。

这边比金川门距离皇城更近,此时城里已经布满了讨逆军的兵马。

三天前,汉王先锋瞿陶部已经进入京师,然后分兵控制各处。

当朱高煦骑着千里马,再次看到京师城墙时,他的心中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当初离开时有多不甘,现在回来就有多痛快。

我一定会回来的?他依稀记得自己当初离开时的承诺。

他不但回来了,而且带回了超过五十万的大军。

从此以后,这座象征着能统治天下亿兆子民的京师,将完完全全归他朱高煦所有。

而在京城之外,那些所有还敢继续反抗和无视他的人,都将会被他的火炮和铁骑,碾压粉碎。

无论我夺取帝位的过程有多么卑鄙和无耻,历史,只会记载我的贤明。

“驾”朱高煦狠狠一夹马腹,轰隆隆的铁骑声中,他在大股精骑的护拥下,冲进了安德门。

诺大的京师街面上看不到什么人,大部份百姓都在家里不敢出来。

朱高煦的大旗迎风飘扬,这是他起兵以来,第一次竖起汉王的大旗。

在汉王大旗的后面,讨逆伐恶的旗帜更加的明显,字迹也更加的大。

进入安德门没一会就能看到能仁寺,能仁寺的右边,就是大报恩寺。

此时在能仁寺的西侧街道上,跪满了密密麻麻的人。

这边全是留在京师没有走的锦衣卫,他们身后同样站着更多的讨逆军。

但朱高煦在大股精骑护卫下靠近时,身后的讨逆军中突然有人大喊“汉王必胜。”

“必胜。”南京城的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声音连绵不绝。

诸多锦衣卫都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那群起的呼声,激昂的声音,像战鼓似的震颤着他们的心灵。

他们庆幸,庆幸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没有再继续和汉王做对。

“驾。”朱高煦直接往东而去,经过雨花台(唐朝命名),一会功夫,就看到了南京的大教场。

这是南京囤兵练兵的地方,讨逆军进城之后,有部份兵马暂时都驻守此处。

沿路全是密密麻麻的讨逆军,成队成队的排列着。

看到朱高煦的骑队,所有人举臂振呼“汉王必胜。”

“必胜。”声音久久在空中徘徊。

朱高煦一路过去,一边向他们挥手示意,汉王必胜的声音叫的更加的响亮。

很多军将都是热泪盈眶,大伙跟着汉王出生入死打了这么久,不就是等今天吗?

虽然朱棣还没有败亡,但在大伙眼里,已经和离死期不远了。

穿过大教场后,朱高煦直面了正阳门。

等他来到正阳门南面的中和桥前,只见桥上桥下和秦淮河两边都站满了文武官员,看到朱高煦的大旗来到,哗啦啦,好像约好了似的,纷纷下跪,场面比起当年朱棣进京还要夸张。

有过朱棣进京被人剌杀的前车之鉴,所以这些官员四周都有大量的讨逆军。

周虎、贺如虎两只猛虎,更是手持兵器站在桥头,虎视眈眈看着这些官员。

明朝官员品阶不同,衣服颜色也不同,朱高煦稍微看了下,似乎没看到什么大官儿。

特娘的,他心中暗骂,这些古代人,就喜欢装逼。

但他也不在意这些,且没有从中和桥进入正阳门,轻轻调转马头,大声道“太常寺卿在不在?”

跪着的人群微微有点晃动,但很快有人起身“回大王,杨荣已经逃去北平了。”

原来杨荣还兼职太常寺卿。

“你是何人?”朱高煦问。

“下官太仆寺少卿江仲隆。”

江仲隆这职位相当于太常寺卿的副手。

“江少卿是吧,好,你找些官员,带本王去孝陵,拜祭先祖。”

四周一片哗然。

当年靖难朱棣进京时,急着去皇城,结果被杨荣拦着,问朱棣先去太庙祭祀,还是先继承皇帝位,朱棣后来去了太庙,然后重用杨荣。

今天汉王进京,突然要去孝陵。

拜奠先祖不是要去太庙吗?

但江仲隆也没说什么,高兴道“是,大王。”

他随便点了几个官员,基本都是太仆寺的,因为官袍都差不多。

朱高煦等这些官员上前后,突然又道“本王要去孝陵拜祭先祖,有愿意来官员们也可以跟随。”说罢,轻轻呃动战马,缓步往前。

众官员先是不解,还跪在地上。

但见有人嗖的一下站了起来,快步跟上。

大伙一看,好家伙,居然是朱棣的宠臣黄淮,接着前些日子说要辞官的胡俨、胡广、金幼孜纷纷跟上。

“呸”人群中有官员对着这几人后背吐口水,然后也赶紧纷纷起身。

这几人脸皮也真是厚,当初朱棣进京,约好一起赴难,结果全都没去,并转身投靠了朱棣。

朱高煦进京前,他们又说要辞官,现在又立马屁巅巅的跟过去。

于是呼,很快现场几百位大小文武官员,排成长列,跟着朱高煦往孝陵去。

正阳门到孝陵可是挺远的,官员们走的又累又渴,却不敢哼声。

朱高煦开始骑在马上慢走,后来也跳下马,并把江仲隆和黄淮叫了过去。

“六部尚书来了谁?”朱高煦问。

“只有吕震来了。”黄淮抢先道。

江仲隆没他说的快,鄙视的看了他一眼,也没说什么。

“其他人都不想当官了吗?”朱高煦似笑非笑。

然后对黄淮道“等会拜完孝陵,你派人去通知他们,明天上朝,都要到。”语气意不容辞。

“臣遵旨。”黄淮赶紧道。

臭不要脸的,江仲隆被他气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