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子堂
作者:溪畔茶 | 分类:其他 | 字数:5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2章
刺骨的寒意透过几层衣衫侵袭到了皮肤上, 展见星蓦然回神, 忙跳起来,一边拍打着腰腿处沾上的积雪, 一边打招呼:“九爷。”
朱成钧拥着斗篷, 手抄在里面,眼睁睁瞧着她撞过来, 把奏本撒一地, 跌倒,再爬起, 一直不言不动,直到这时, 才终于挑了挑眉,出声道:“我又不是郡王爷了?”
两人因选妃事件倏忽冷淡下来以后,展见星就把对他的称呼改了,一切都按官面上的规矩来,这一下重逢得突然,她没防备,不自觉恢复了旧形容。
被点出来,她讪然着, 又极力若无其事地躬身行礼:“下官参见郡王爷。”
朱成钧没说话,目光从她半湿的袍摆,拱在面前冻得通红的手指, 微颤的身躯上一一掠过。
“郡王, 皇上正等着您。”领路的内侍见他干站在雪地里, 也不叫给他行礼的给事中起来,小声含蓄地催促了一下。
“嗯。”
朱成钧抬了手。
片刻后,展见星有些挨不住,刚想抬头看看朱成钧的表情,头顶陡然一黑,一件斗篷劈头盖脸将她罩住,里面的狐狸皮『毛』还带着融融暖意。
她手忙脚『乱』地把斗篷拿下来,再抬头望时,朱成钧已走出去三四丈了,背影挺直,头也不回。
“……”
展见星看看斗篷,再看看还散在雪里的奏本,挣扎了一下,终于还是打消了追上去还给他的念头——她没时间耽搁啰嗦,再者,虽然反目,毕竟无仇,连他这点好意都不肯受,未免是她太孤介了。
她便蹲下,把斗篷摊开,匆匆把奏本往里捡拾起来。
**
乾清宫。
皇帝先前动了场气,本已转好的身体又虚弱下来,加上寒冬时节,乾清宫的保暖要比文华殿好一些,皇帝大部分的政务便都挪到了这里来做。
召见臣子,也多在这里。
朱成钧待通报过后,进去行礼。
“起来吧。”
皇帝蛮有兴趣地把他打量了一下,他上一回见到朱成钧,已是三年前的事了,当时对朱成钧的印象还算不错,但不深刻,只觉得他是随心所欲没事找事的无数个宗室里的一个。
这个堂弟是在人走到了江西以后,才把存在感刷了回来。
如果可以,皇帝并不想把他调离,诸藩之中其实不乏有能之人,但是他敢用可用的,屈指可数。
用朱成钧,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不算用,因为朱成钧在江西是震慑宁藩,回大同是镇压本宗代藩,虽然两边都连着天下大势,但从他自身来说,所有的作为只在宗藩之内,与地方民政军政是干系不大的。
这么有限的发挥空间,朱成钧偏偏就是都能彰显出他的能力与重要『性』,而同时他还很安稳,没问皇帝讨过任何王庄护卫之类,这么一想,皇帝自己都有点过意不去起来。
朱成钧当初自己主动要求去江西,明说了喜欢那儿的气候山水,不过三年,他这么没商量地一封旨意就把人调回来,总得给点恩典。
“坐下说话罢。九郎,大同如今的情势,你可还清楚?”皇帝先问。
朱成钧安坐点头,道:“知道一点。瓦剌崛起,野心勃勃,大同防线告急。”
皇帝听得最后两个字,微微扬眉,道:“大同并未有失,为何告急?”
“如果只能守,不能攻,就是险了。”朱成钧道。
皇帝瞬间几乎失笑:“你口气倒大!”
但笑过以后,他不得不承认,朱成钧说得对。
先成祖在日,五征蒙古,远逐蛮虏,后来从先帝直到如今,休养生息,近十年太平无战事,四海现盛世之相,但是,曾经的敌人也借此时机整合壮大,重新变成了一大威胁。
这个问题不能说是谁做错了,成祖五征固然战功赫赫,但几乎把国库都打空了,继任者因此必须以文治天下,给百姓恢复元气的时间。
“那依你的想法,该主动出击,与瓦剌一战了?”
朱成钧想了想:“可以等一等,冬天不打仗。”
意思最晚开春,还是应该打。
皇帝不由点头,其实他也是这个心意,他是敢于御驾亲征打亲叔叔的人,怎么会畏惧个瓦剌?朝廷目前的国力,本也远强于瓦剌,不过战场上的事,究竟怎么样,还是得打一打才知道,再多的预测代替不了实战。
皇帝深为清楚这一点,他把朱成钧调回来,就是为将来一战做着预备,大同不能总是被动防守,长此以往对士气是一大伤害,那么既然要战,所有不利苗头就要尽早掐灭。
“朕旨意里已说了,因着你大哥没了,特调你回来约束代王府。”皇帝道,“你本宗这些人,个个胡闹得不像样,才又险些给朕捅了个大篓子。这不是个好办的差事,你觉得你成吗?”
朱成钧点头:“可以。”
皇帝:“……”
他有点噎住。
朱成钧话不多,但很实在,没一句虚头巴脑的,皇帝甚为中意,话里就留了缝,朱成钧要是机灵点,这时候就该表示出为难,好提提要求了——谁知他也太实在了!
“你就不能谦虚点!”皇帝忍不住含笑说他,“朕问你,你就没什么要求朕帮忙的了?”
朱成钧望着皇帝,皇帝的表情舒展,但是说了一阵话以后,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透着一点蜡黄。这是病『色』。
他没朱议灵那么好打听,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皇帝病了。
病得不轻。
朱成钧心里下了结论,他本来无事可求,这时候心下一动,站起来道:“我有一个问题,想问皇上。”
皇帝听他只是要问问题,奇道:“你说。”
朱成钧先看了看左右。
皇帝会意,命宫人都退出去,只留了一个老太监在角落里。
朱成钧不去管他,低声开口:“我想问皇上,当年究竟是怎么避过汉王追杀,赶至京城的?”
……
室内安静得可怕,又凝滞得可怕。先前那一种严谨又带着些家常轻松的气氛『荡』然无存。
好一阵之后,皇帝终于喘出口粗气来,伸手指他:“——朱成钧,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朱成钧道:“我知道。我没什么可求皇上的,只怀此问九年,成不成全,皆在皇上。”
“你——你敢怀疑朕!”
“皇上,我如果怀疑,就不会问了。”
皇帝瞪眼片刻,发现这个歪理居然是对的——但他还是很生气!
“那你问这干什么?!”他怒气冲冲地问,并且内心深刻觉得,代藩这一支,实在没一个正常的,这一个顶多是疯得不明显!
“我想求个明白。”
“求个明白——”皇帝冷笑起来,“你知道你这一求,求没了什么吗?”
“知道。亲王爵。”
“……”皇帝无话可说。
赔一个亲王进来也要问,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好,朕告诉你!”皇帝道,“当年先帝登基以后,怀念旧都,安排朕在南京预备回迁都城事宜,朕不赞成,悄悄提前回来想说服先帝,没想到先帝年寿不永,竟就与朕天人两隔。”
朱成钧静了片刻,道:“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皇伯父在那个时候逝世,皇上不便说出有违背圣意的言行,所以才假借托梦绕小道之说。”
与那个神棍般的言辞相比,皇帝眼下怒极而出的话显然合理得多,只是朱成钧那个时候才从王府里放出来没多久,字都没认齐全,对于庙堂之上皇帝与太子在政见上的不同又哪里能知晓,所以他虽觉不对,无从猜测起。
在以后漫长的年月里,他没有再提起来,但是,他从未忘记。
这一个明白,他替自己求,也替先帝求。当然,从利益的角度,他干这种事没有一点好处。
皇帝的怒气降了下来,因为他也想到了这一点。
他跟着忽然领会到了,伺候先帝的千喜曾说过的朱成钧其人——有些异于常人之处,以及,很投先帝爷的缘法。
他端起茶盅来喝了一口,再开口时,就冷静了不少,又带着些很不君王的幸灾乐祸之意:“你说得没错,就是这样。现在后悔了没有?”
一个亲王位,就换这么个没奥妙的答案,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亏。
朱成钧摇头,然后道:“多谢皇上告诉我。”
显然毫无悔意。
皇帝便不满意,摆手撵他:“问完了,就去吧!别杵这叫朕来气。”
朱成钧行了个礼,便走了。
皇帝靠在炕枕上,闭目养神。
老太监走出来,手脚轻巧地将茶盅添满。
皇帝听着涓涓的水声,没睁眼,但是忍不住想说话,道:“这是个什么人——朕还以为他省心呢!”
老太监嗬嗬地缓慢笑了:“皇上,这样念恩重情的人,您明明也觉得感慨。”
“他胆敢怀疑朕,朕感慨什么?!”
“他是不恭,但皇上本来坦『荡』,自然能容得下。何况崇仁郡王虽不大会说话,可是这一片心,重着呢。谁待他一点好,多少年过去了,都记得清楚。”
皇帝没说话,许久之后,才似犹带不满地哼了一声。
**
朱成钧往皇城外走。
快到端门时,他顿了一下,往西边的一排廊房拐去。
这时候不需要面君了,时间上不着急,内侍不敢再拂他的意,便老实站在道旁等着。
朱成钧挨间寻了一下,很快在左手起第三间找到了他要走的人。
展见星裹着他的斗篷,凑在一个火盆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封文书。
她看上去很冷,把斗篷裹得紧紧的,脸颊挨着领边的绒『毛』,只有手臂『露』在外面,纤长的手指捏着文书翻看。
察觉到门口的光被挡住,展见星抬起头来,然后——
呃,她看了眼堵门的朱成钧,又忍不住瞄了眼身上的斗篷,感觉,有点尴尬。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