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 分类:历史 | 字数:114.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78章 张文表叛乱
【张文表叛乱】
在大宋建隆三年(962),“结义十兄弟”只剩下了周行逢和张文表。这年9月,周行逢忽然重病不起,预感到自己可能要去找大哥王逵汇报工作了,并且很可能“勿复还也”。9月29日,周行逢召集幕僚将佐托孤,让儿子周保权当场拜自己的首席幕僚李观象为老师,让幕僚将佐用心辅佐他。
周行逢托孤时给出两个重要指示:
1,张文表必反。届时当以杨师璠讨伐之。
2,如果无法战胜张文表,则当举族归顺大宋。
周行逢为什么笃定张文表必反?请看史籍中周行逢的原话:
《资治通鉴》:“衡州刺史张文表,与吾同起陇亩,以不得行军司马,志常怏怏,吾死,必为乱。”
《十国春秋》:“吾起陇亩为团兵,同时十人,皆以诛死,惟衡州张文表独存,然常怏怏不得行军司马。吾死,文表必乱。”
《三楚新录》:“麾下将校有凶狠难制者,除之已尽,惟衡州张文表耳。吾死之后,此人必叛……”
乍一看差不多,但意思逐步递进,且越来越对周行逢的人设不利。
《资治通鉴》最保守,意思是周行逢说张文表是自己的创业合伙人,只因为没有得到满足而心怀愤恨,所以一定会在我死后叛变;
《十国春秋》省略了最重要的一个主语,即“皆以诛死”的主语,“结义十兄弟”皆被谁诛杀?是王逵,还是周行逢?模棱两可,让读者自行脑补;
《三楚新录》脑补出了这个画面,说周行逢宣布对此事负责,并且还说出了作案动机,就是要为子孙开万世太平,为了确保子孙基业永固,而有计划地把这些骄横难制的勋旧们一一铲除,只是还没来得及对张文表下手。
《三楚新录》还特别强调,说这番话是周行逢对儿子说的,“且谓保权曰”。
周行逢是位成功的预言家,他的两个预言全部应验:张文表反,举族归宋。
张文表为什么会叛乱?除了他资历老、功劳大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原因赵匡胤都会抢答:主少国疑。其子周保权年仅11岁,小学四五年级水平。
周行逢病逝的消息传到衡州,张文表果然戟指朗州怒骂道:“我与行逢俱起微贱,立功名,安能北面事小儿乎?”基本等于官宣谋反。
恰逢周保权调换永州驻军,换防的部队要经过衡州地面,张文表将这支部队吞并,并穿上缟素,对外声称要去朗州为大帅周行逢奔丧,实际则是奔袭潭州,开启了他的夺权之路。
潭州留守、行军司马廖简素来轻视张文表,认为他只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汉,当时他正与诸将宴饮,得到军情奏报后,竟然不做任何准备工作,还信誓旦旦地对部下说张文表黄口小儿而已,来了也是送人头的,慌什么?“饮笑如故”,幕僚将佐们纷纷称赞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豪迈气概和胸有成竹的迷之自信,渐渐地也开始认为廖简可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宴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廖简下令点上灯,接着奏乐接着舞。
正在欢歌笑语时,张文表忽然带人冲进府衙,出现在众人面前。
廖简虽然混蛋,但绝对是硬汉。醉眼朦胧中瞅见张文表,立即摘下身后的宝雕弓,然而——“时简已醉,不能发弓矢”,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这属于是。
虽然醉得无法开弓,但廖简仍然“箕踞大骂”,“箕踞”就是张开双腿席地而坐,像簸箕一样,因为古代的裤子类似于今天的裙子,或者说是开裆裤,这种坐姿是非常不雅的,也是对人最大的侮辱。比如荆轲刺秦王的时候,负伤倒地后的荆轲就对秦王“箕踞以骂”。
张文表用大戈亲手杀了廖简(文表亲以戈戮之),同席的等待见证奇迹时刻的幕僚将佐数十人无一幸免,全部被杀。
张文表轻松拿下潭州,自称潭州留后,然后向大宋上疏汇报,并请求大宋册封。随后,便紧锣密鼓地筹备北伐朗州。
消息传到朗州,周保权叹道:“我爸太厉害了!我虽然不如我爸英明,但也不能坐视基业落入他人之手。”
据记载,11岁的周保权“英爽有胆气”,沉着冷静,成熟老练。他遵照父亲的遗命,以大将杨师璠挂帅征讨,大军出征之日,周保权为杨师璠等人饯行。
周保权泪流满面,对三军将士慷慨陈词道:“先君病逝,坟上的土还没干,就有叛徒谋反作乱,这乃是我不孝所致!却要烦劳诸位前辈辛苦出征。请诸位就看在先君的面子上,同心协力,如果能剿灭叛贼,也可以告慰先君的在天之灵了。我替先君谢谢你们了!”
周保权声泪俱下,晓之以义、喻之以仁、动之以情,就连杨师璠也感激涕零,对手下将士说:“汝见郎君乎?未成人而贤若此!”三军将士无不感动,军卒皆奋,士气高涨,斗志昂扬。
实际上,杨师璠率足以胜任讨伐张文表之重任,这也是为什么周行逢千叮咛万嘱咐要让杨师璠挂帅征剿的原因。然而周保权毕竟是一个11岁的孩子,虑事不周,但他自以为虑事周全,在杨师璠出发之后,周保权又派使节前往汴州,请求天朝上国派兵助阵。
这就是前文的重要节点,赵匡胤镇压了“潞、扬合流”,平息了内乱,又“杯酒释兵权”巩固了皇权,正寻思着找机会南下收复南方诸藩的时候,接到了周保权的求援信。赵匡胤心里顿时乐开了花,随即酝酿出了“假道伐虢”之计。
要想理解赵匡胤为什么如此开心,就要将这个节点继续搁置,倒叙一下荆南“高赖子”家族的兴衰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