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凰女
作者:白羽凤麟 | 分类:古言 | 字数:58.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70章 送的是心意
“凰儿,等过几天我们回村,再去山里找些菊花,虽然赶不上今年重阳的菊花酒,但还是可以泡几坛的。”
忙完送走伙计,栓上院门后,叶子皓过来揽着叶青凰的肩膀,笑吟吟地提议。
“可以呀,菊花酒就到酒坊去买,放到家里,不要又拿到县城来了。”
叶青凰笑着点头,说出她的想法,反正最后又要拿回去的,何况拿来拿去呢。
俩人说笑着,把杂屋的门关了起来。
等菊花晾个两天再放进酒里去,而叶子皓买回来的枸杞和冰糖,竟然是直接从酒肆买的。
“没想到酒肆还有这东西买,我以为只有去杂货铺或药铺才有呢。”叶青凰感慨。
“这时候正是泡酒的时候,酒肆准备了这些东西,还能根据客人需求做点小赚头呢。”
“他们还有桂花、人参、当归、黄芪那些泡药酒的材料呢。”叶子皓解释。
只不过那些东西比桂花、枸杞的价高多了,他就看了几眼,长了下见识。
“若论药酒,讲究太多,也不是所有人都喝得了,我们还是就泡这个,送礼也不贵,送的是心意,人家更愿意收下而不惶恐。”
叶青凰连忙说道。
“嗯,我家媳妇儿懂事,就照你说的办。”叶子皓笑着认同。
他们都没有提县学的师长。
不是不尊师重道,而是县学师长太多,就算只送自家老师也说得过去,但到底容易得罪人。
若全送,成本太高,而只送桂花酒,礼又太轻。
他刚入学,只是顶着案首之名让许多人认识,跟那些师长也不是很熟,不知性情如何。
若冒然送礼,不但有讨不着好的风险,还有给其他人带来不利的隐患。
想来有钱人家多会送礼,这个重阳节就是好机会。
但很多寒门秀才肯定送不起,又或者有人天生就不爱结交,不会助长送礼之风。
而他身为案首若带了这个头,只会让更多人为难。
他没有提及,她也没有问及。
所以他刚才说:我家媳妇儿懂事。
是真的懂事!
转眼到了九月初三,天空有些阴沉,怕要下雨了。
叶青凰匆匆为自己赶了一件夹袍,照在衣裙外面暖和多了。
她也把自己的旧夹衣给了陈杏花。
陈杏花今年也长了不少,自己的旧夹衣同样短了许多,接上叶青凰的,正好能穿。
叶青凰的旧衣虽小了,到底没有补丁,因为爹再穷,只要叶青霞做新衣,她就一定也有。
只不过这两年爹的身体越发差了,两个兄长又不回来,直到收粮时才回来卖粮。
而爹能收到的钱又让奶奶管了去,她和叶青霞都是许久没做过新衣裳了。
直到今年矛盾爆发,各过各的把家过散了,叶青霞自己买布做了新衣裳,而她也同样是。
大家都添了衣,陈杏花也给小兄弟们和小妹都做好鞋底儿,准备把鞋面做好,就可以穿了。
做了这么久的针线活儿,她的手指都有针茧,只不过绣花的机会还是很少。
但每天看着凰姐姐在绣花,她也看得眼熟了,理论上的东西也知道不少,就是练得比较少而已。
等鞋做好,她就会接着夏天的花样子继续练习绣花。
这天下午,未到黄昏,天色便有些暗,陈叶氏却来了。
“娘!”陈杏花听见前面的喊声,从厨房里跑出来,一看到娘顿时激动地扑了过去。
她紧紧抱着娘,撒着娇便红了眼眶。
叶青莲跟在后面跑过来,看着杏花表姐和大姑那亲昵的样子,不禁表情怔愣。
这就是见到娘时的心情吗?
“傻丫头,还不快放开,这么大个人了,羞不羞呢。”
陈叶氏正抱着女儿,眼角扫向站在穿堂后门口的小小身影,连忙嗔骂着将女儿放开了。
她走过去把小侄女抱了起来。
“我的莲儿哟,有没有想大姑?”
她故意哄着,就怕这孩子看到刚才的一慕,思念自己的娘亲而难过。
“想!”叶青莲立刻大声说道。
“真乖!大姑给你做了两身新棉袄,来试试大小。”陈叶氏抱着孩子走到桌子那边。
叶青凰拿了小兄弟们的棉袍去了东厢,给他们一试大小。
大姑有心,做的都是及膝的棉袍,以及棉裤。
雪天里穿着也不冷。
而且除了长棉袍,还有小夹袄,是在天没那么冷时穿的,冰天雪地时,全部穿上也很方便。
这翻心思,是将整个冬天都考虑进去了。
而且不只做了小兄弟的,连铭儿一样也有。
这样铭儿就不用看着两个小叔试新衣而心生羡慕,他一样欢欢喜喜在大堂婶的帮助下试着新棉袄。
一样的长袍加小袄配置,试了这件试那件,还有深筒厚布鞋。
全部都试了一遍,竟都很合身,而且还有些长、有些宽松,明年都好穿。
叶青凰一一检查过,满心欢喜,又让他们赶紧脱下来,叠好放进柜子里。
叶青凰叮嘱他们赶紧写完字好去院子里玩耍,她自己出来快步到厅上。
叶子皓正坐在一旁,看着小妹换了新棉袄,猛夸着好看,把小妹逗得咯咯直笑。
“大姑辛苦了,这么多棉衣棉鞋,可费了不少时间呐。”叶青凰感激地道谢。
“我一个人哪忙得过来呀,鞋全部交给你桃花表姐做的。”陈叶氏笑着解释,“还有陈飞的棉衣棉鞋,也交给她了。”
所以她就负责给这几个小的做,再多买了一匹布,让大丫头给她那两个外孙也做几件厚衣裳。
若非如今卖糕点赚了些钱,她哪里能这般大方买许多布哟。
家里卖糕点,自然是没有陈飞在县城赚钱,就算陈飞所赚是五五分钱,也比家里在镇上卖个大半天要强。
毕竟陈贤不能像陈飞那样,一天分两趟,满城跑买的人多。
陈贤只能早上挑一担,走路去镇上,卖个大半天,下午卖完回家。
这一担只能挑多少块,都是有数的。
不像赵家,三个舅舅各挑一担,同样是镇上,覆盖面就大了许多,赚到的钱不说三倍,也是两倍以上。
尽管如此,陈家也还是赚到钱了。
只不过有心眼儿的人却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