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笨探
作者:笨笨阡陌 | 分类:悬疑 | 字数:1.2千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859章 大明之殇(七)
“老师,学生有一事不明,望您指教。”
本来我打算先回去办公。但是看到朱允炆似乎还有一些事情想不通。我知道,刚才朱允炆是在顾虑朱元璋的话。
本来我不太愿意跟朱允炆多接触。我深知面前的少年,就是我最大的敌人。可是在跟朱允炆相处几次,我的直觉告诉我。朱允炆却是有朱标的影子。可以活脱脱的称呼为朱标二世。
看到朱允炆真心奉我为老师,那种恨我实在无法发作。
我沉思片刻,最后喃喃的说道:“皇太孙,有何事不明,但讲无妨。”
朱允炆也没有隐瞒,连忙问道:“老师,您认为现在大明何人能够掌兵?”
我一皱眉,一瞬间不明白朱允炆的意思。
朱允炆说道:“宋太祖之所以黄袍加身,能建立宋朝。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将士的支持。现在大明的老将,死的死、亡的亡。万一国家遇难,何人可以担当重任啊?”
我虽然脸上没有露出表情,但是内心却非常佩服朱允炆。
朱允炆今年才二十出头,不过这一份老成和顾虑,绝对不是这个年龄应该想到的。由此可见,朱允炆每一天想的就是如何治理国家,保护大明的政权。
我点头说道:“皇太孙所言极是,确实当初追随陛下的大将,死的死、亡的亡。”我犹豫了几秒钟,缓缓的回答:“一时间,我也无法回答你。”
朱允炆说道:“我听闻老师在南昌之时,兵不血刃就捉拿了南昌王。在成都指挥得当,剿灭了逆贼。如果老师执掌兵权,您看?”
我瞬间就被吓一个激灵。
我连忙回道:“皇太孙殿下,您说笑了。在南昌之时,我无非就是侥幸。而在成都,我身负重伤。统兵的将领乃是燕王。如果不是燕王指挥得当。或许在成都我等皆会死于非命。”
毕竟那时候的朱允炆还小,根本不知道其中之事。但朱标事后也一定对朱允炆讲过。所以朱允炆对我非常尊敬。
我连忙想到了一个人,连忙说道:“皇太孙殿下,其实有一个人虽然没有带过兵,不过我看此人熟读兵法。而且对兵法有着独到的见解。”
朱允炆眼前一亮,连忙问道:“是何人?”
我笑道:“难道皇太孙天下不知道那人是谁?”
我这么一说,朱允炆却是一愣。
我回道:“齐泰!”
朱允炆听到了答案,恍然大悟。
朱允炆连忙问道:“老师,您认为齐泰可堪大任?”
“当然了,我与齐泰共事这么多年,齐泰的本领确实很多。皇太孙殿下,您看人还是比较准的。我本是布衣,哪里懂得处理政事。若不是有您推荐的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三人为我帮忙。我早就给陛下丢透了人。”
“老师,您过谦了。”
我并没有虚言,却是方孝孺三人帮助我之后,我的就没有那么烦心。毕竟这三人都算是大才。瞬间帮助我解决了不少的问题。
尤其是在我看到朱允炆那满意的表情,我就知道。日后这三人,势必会成为朱允炆的左右手。
我们闲聊了几句,便各自返回各自的宫殿办公。
其实我现在也没有多少公务需要处理,因为我身边有三个能干之人。边学边干,也事半功倍许多。
“天师大人!”“天师大人!”方孝孺等人来到了我的面前。
“今日所有的公务都处理完了。”方孝孺说道。
“是吗?三位都辛苦了。”我回道。
方孝孺回道:“在天师大人账下效劳,我等岂敢称苦。”
“三位先生,太过谦了。”
我为人随和,跟方孝孺三人共事,没有闹过红脸。这几年的相处,也算是感情颇深。
黄子澄说道:“天师大人,三年一度的科考,不知道这一次的主考官,天师大人以为何人能够担任呢?”
我摸了摸下巴,喃喃的说道:“不知道三位先生以为如何呢?”
方孝孺说道:“我看不如由吏部尚书汪从文为主考官,不知道天师大人以为如何?”
我又朝着黄子澄和齐泰望去。
黄子澄说道:“汪尚书为人正直,且文笔风流。黄某以为汪尚书正是最佳人选。”
齐泰答曰:“齐某认同两位大人的意见。”
我满意的点了点头,连忙说道:“今日早朝陛下还让我在三日后,对这一次的科考选拔主考官,没有想到,今日三位就帮我解决问题。我在此谢过三位了。”
“天师大人,这是哪里话。”
“我等皆在天师大人麾下效力,岂敢受谢。”
寒暄几句过后,也到了我们下班的时间。而我感觉到,有这三个人帮忙,却是我的幸运。
深夜,在东城的破庙中,三个穿着斗篷、戴着面罩的男人,聚在了破庙中。
“你不是说我们复仇的机会到了吗?怎么?我看你是当官,当的舒服了。已经忘记了,我们当初合作的誓言了!”
“沈公子,你这是何意?”
“我已经找你很多次了。怎么?如果你不愿意合作?那么我们就此终止合作。”
第2859章 大明之殇(七)
“你应该知道李昊此人到底有多么的狡猾。不过这些年来,我对李昊了解许多。李昊确实很难对付。”
“是吗?你天天和李昊接触,如果你要对付李昊,那不是易如反掌?”
“哪有那么简单。”
“我看你现在就是做官做的舒服了。”
一直都没有说话的那个人见到两个人要准备开始争吵。连忙出来劝架。
“好了!两位不要吵了。我相信公孙先生,绝非背信弃义之人。当初我们三人对天盟誓。一定要报仇雪恨。如果咱们三人闹红脸,岂不对不起天地,又谈何报仇。”
“哼!我只看他。”
“沈公子,我已经说得非常清楚,除非李昊死去,大明灭亡,否则我一定与朱元璋、李昊二人不死不休。”
“好!我就当你说得都是真话。”
说着两个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最后一个人的身上。
“今日你不是有好消息吗?快快道来。”
“如果我估计没错,朱元璋现在已经病入膏肓。断则三月,慢则半年,朱元璋必死。”
只见第一个人,咬着牙狠狠的说道:“朱元璋就这么死了,简直就是太便宜他了。”
“没有办法,若不是朱元璋每日都非常的谨慎,早七年前,我就有机会毒死朱元璋。现在朱元璋极为谨慎,所以我要出手,看来很难。”
“这对于我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而是一个坏消息。我一定要让朱元璋痛苦一百倍,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不要说这些事了。今日来,我是打算为你们引荐一个朋友。这个跟你一样,也是朱元璋的敌人。”
“何人?”
只见第二个人,轻轻的拍了拍手说道:“您出来吧。”
其余的两个人都在好奇,不知道那人所讲何意。当话音刚落,不知道从哪里突然间就出现了一个黑衣人。这个黑衣人到达了三个人的跟前。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全部都愣住了。
“好厉害的功夫,我苦练功夫二十余年,竟然没有发现你就隐藏在我们身边。这位兄台,你可告知在下,你到底是谁?”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
这个人一个字一个字的说,让那两个人都感觉到别扭。第二个人连忙解释道:“我有一个计划。”
当第二个人开始说起计划,第一个人和第三个人瞬间明白,此时此刻,机会到了。
“公孙先生、不愧是公孙先生,果然机智过人。”
“你小子可算是出了一个好主意。不过你有把握?”
“应该是万无一失。”
“那好,我就再信你一次。如果这一次在失败,那就我只能用我自己的办法对付朱元璋。”
“放心吧,这一次万无一失。”
当一切都谈论的差不多了,四个人开始分别离开破庙。不过第二个人和最后来到破庙的人并没有各自离开,而是两个人又在湖边相遇。
两个人都解开了头上的面纱。第二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公孙羽。而最后一个人也不是别人,正是查理霸。
公孙羽看着查理霸说道:“你的计划非常不错。不过我到现在始终都不相信,你会出卖朱元璋!”
“怎么?你跟我合作了纪念,莫非对我还有顾虑?”查理霸停顿了一下,喃喃的说道:“我和你说过了。害死南昌王的人,不是李昊,而是朱元璋。只要你不对付李昊,其余的人在我眼里不过蝼蚁。所以朱元璋有多少?无非也是孤魂野鬼一个。”
公孙羽看了看查理霸说道:“真的不能对李昊出手?”
“你也跟在李昊身边那么多年了。你感觉李昊为人如何?”
公孙羽沉思了半天,最后喃喃的说道:“我只能说李昊却有大才,而且伪装的很深。”
“我不管你怎么评价李昊,但是我要告诉你,当初我们所谈的,始终未变。”
“好!我只是希望李昊不要破坏我们的计划。”
“放心吧!我已经想到办法如何支开他了。”
“好,全部听你的。”
今日我还为上早朝,就得到了齐泰的奏书。
原来蒙古大军被击退到漠北之后,多年来一直都想着反扑中原。不过大小战争都打了几十次,均以蒙古大军溃败为终。所以在蒙古内部,出现了两派,一派以朵木尔为首,一直都主张收复中原,再创天可汗时期的辉煌。当然在朵木尔的眼里,中原是他们的。而另外一派以仓颉顺为首。仓颉顺认为现在的蒙古早已不是当初天可汗,也就是成吉思汗那时候可比。多年来蒙古反扑中原,十有九死,蒙古的势力早就已经破败不堪。所以仓颉顺提出以漠北根据地,发展国力,从长计议。
结果双方势力大战起来,最终以仓颉顺失败为告终。
仓颉顺被朵木尔击败之后,无法立足与漠北,所以投靠了北平的燕王。燕王虽然是藩王,但是朱元璋的大明之下,朱元璋大权独揽,自然所有的事情,燕王都以上书朱元璋。
燕王奏书上明确指出仓颉顺诚信归降大明,愿意投降大明,愿意居众五千人马,远赴天朝,一切听从朱元璋的指挥。而奏书的内容中,还有一个部分,那就是燕王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和亲。燕王指出仓颉顺归顺大明,是对蒙古内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大明以礼待之,以德服人。那么漠北的蒙古,在看到仓颉顺的事,或许会再一次分裂蒙古内部。所以燕王的奏书中,主张大明派遣一个公主和亲王之女,与仓颉顺和亲。
齐泰给我奏书,就详细的说明此事。
在早朝之前,方孝孺等人、还有皇太孙朱允炆,我们几个人早就提前开启了会议。
“老师,您认为此事应当如何处理?”
我一时间没有了主意,而是朝着方孝孺等人望去。
方孝孺说道:“自古以来,天朝都有和亲这个政策。如果仓颉顺是真心归顺大明,和亲也未尝不可。而且以夷制夷,方某以为这个办法不错。”
黄子澄说道:“黄某不敢苟同。”
方孝孺问道:“黄大人,方某请指教。”
黄子澄说道:“仓颉顺已是蒙古的残党,仓颉顺的部族已经消失殆尽。仅仅几千人,根本难成气候。而且蒙古多变。黄某以为,仓颉顺并非真心归顺大明,反倒是燕王,此人不可不除。”
黄子澄的一句话,让我们所有人都愣了。
朱允炆问道:“黄大人你此话何意?”
黄子澄施礼道:“当初陛下亲封皇太孙,燕王等人一直都口服心不服。而且黄某得知,这些年来,燕王在北平城不断积聚势力。似乎燕王对储君之位,依旧念念不忘。这一次燕王上书陛下,难道燕王不知道仓颉顺早已是强如之末吗?如果招揽仓颉顺,势必还会得到蒙古的仇视。根本做不到分化蒙古的作用。燕王之所以上书,就是为了他自身而表现出宽大和仁慈。”
我就在旁边不动声色的听着。
我感觉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不过按照我对朱元璋的了解,朱元璋恨透了蒙古。若不是漠北之地条件不好,再加上大明建国之后,需要很多事需要处理。要不然朱元璋早就派强兵悍将扫灭漠北的蒙古。
所以我感觉燕王朱棣的上书,九成九朱元璋不可能允许的。
而黄子澄和方孝孺两个人的议论,话也越来越多。两个人本来就是儒家学者,要是争辩的话,谁都有各式各样的话。
看到两个人越来越激烈。朱允炆顺势叫停了两个人。
朱允炆看着我说道:“老师,您认为呢。”
而朱允炆的话,瞬间方孝孺和黄子澄都看向了我。
而我摇头苦笑道:“两位说的都对,但是两位都不了解陛下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