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作者:星星草 | 分类:历史 | 字数:206.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32章 二十国联军
面对阿历克谢一世的疑问,荷兰公使付之一笑,让他自己在想像中找答案。反正他就是代表荷兰政府表示不同意联合对大明朝用兵,表示这是一个不可征服的民族。
包括阿历克谢在内,其余19个国的公使,都对荷兰公使嗤之以鼻了,有的甚至讥笑荷兰被大明朝打怕了。他们之所以如此在意这个荷兰,是因为荷兰在当时也算是世界强国了,海上的马车夫这一绰号不是白当的,有这样的一个国家的参与,没有这样一个国家的参与,当然不太一样。
但是任凭你有千言万语,我只岿然不动。
在这个会上,荷兰公使表现的很出色。虽然在其他各国的眼中,是十分的不堪。到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位荷兰公使和他的荷兰国王都是睿智的,现在这位荷兰公使,面对各位的期望和激将法式嘲讽,只是大度地一笑,然后摇了摇头,公然退出了21国会议。
走了一个荷兰,不算什么。还有这么多国家,只要有英国和法国在,沙皇君主阿历克谢心里就有底。
因为当时英国的统治者克伦威尔名声已经传出来了。
另外,法国也出现了几个了不起的人物。这就是路易十四,这个在位72年的君王,是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君王之一,建立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对外发生了三次重要战争,使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不过当时的路易十四还是个13岁的少年,法国的大权还掌握在他的母亲之手。
其母亲奥地利的安娜是17世纪欧洲最杰出的女性之一,法国的摄政王,她与马萨林共同摄政,这位意大利人是安娜的老情人,也是路易十四的宰相教父。
两个人不但在床上配合得当,政治上两个人也是珠联璧合,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治愈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创伤,又挫败了投石党,对外联合英国,反对西班牙,奠定了路易十四专政的基础。
阿历克谢当然知道他们的名声,也乐意与这样杰出的人物合作。
很快,在沙俄、英、法等人的倡议下。在其余十几个国公使的一致响应下,欧洲20国联军成立了。
这个强大的军事组织,短短的一个月内就纠集了40万军队。40万人马以东道主沙俄的人数最多,有10万多人。
其次就是英国的军队,突破了6万。接着是法国的军队5万人,这三个国家军队加一块儿就突破了22万,剩下的17个国家组织18万军队。
这40万军队不但代表了欧洲的最强势力,也代表世界最强的军事实力集团。
经过公推和谦让,40万军队的总指挥是英国的护国主克伦威尔,副总指挥则是法国的当权宰相、也即是法国路易十四的摄政王母亲奥地利安娜的老情人马萨林。
阿历克谢一世成为这只联军的总顾问,兵马总监军和后勤装备给养总长。
20个国家不能只出人马,还得出钱出粮出枪炮装备,因为战争打的就是银子,没有银子,连打仗的资本都没有。
好在这20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地主和商人的代表,对内盘剥和压榨,对外敲诈勒索,只要能弄到钱,什么他们都干,因此不管他们的国民穷富,他们的腰包都是鼓鼓的,这点银子还是拿得出手的。
而且他们这一成立联盟,相互之间都不打了。原来不只是英国,法国和沙俄这三国相互不服气,其余的十几个国家之间都是磕磕绊绊,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今天我跟你好,明天我又跟他好,原因是你背叛了我,尔虞我诈,落井下石,现在好了,又都成了好哥们儿了。
当40万军队集中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间已经来到了公元1651年也就是弘光七年的六月中旬。
此时朱由崧远征军的兵锋已经打到了距离莫斯科400公里的下诺夫哥罗德州。
形势已经相当危急,科伦维尔和马萨林指挥着联军水陆并进,离开了莫斯科。
40万联军有水师8万,有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先进战舰上千艘,八万水师分别从莫斯科河和亚乌扎河进入伏尔加河,然后东进,另一支舰队从第聂伯河上游南下,配合陆上的人马完成对大明十几万远征军的合围之势。
半个月后,也就是到了6月底7月初的时候,欧洲32万盟军与大明十几万远征军在莫斯科东部500里的丘巴罗沃州遭遇。
在那里克伦威尔组建了强大的炮兵阵地,一架架欧洲炮车,根据地形地势排成了三排,每一排都有一百多辆,炮火构成了三层弧形,绵延十几里地的火炮阵线。
在四万炮兵军团后面,是十万强大的骑兵团,也呈弧形阵势摆开。也就是说,这一处阻击阵地,克伦威尔就投入了十四万兵力。
克伦威尔摆的明显是防御阵势,摆出了孤注一掷,背水一战的架势,表面是这样,其实时则不然。
因为这一带的地形有丘陵,有盆地,有丛林,有沟壑,就是没有山地,但是这样的地形地貌,已经可以布置伏兵了。
剩下的20多万主力部队,成品字形埋伏在附近,而且附近有顿河,第聂伯河,伏尔加河,等等干流和支流,为水师进军这里提供了条件。
总之在这方圆一二百里的土地上,40万盟军已经为大明军队准备好了战场圈套,就等着明军往这里钻了。
这时离盟军阵地二十几里的地方则是大明远征军的营地。张献忠统帅的这支远征军,加上水师,特战兵营,还有朱由崧的御营,总兵力约十四万人。
单就从双方的兵力来看,可以用众寡悬殊来形容。
不过朱由崧对这一战也充满了信心,大明远征军士气正盛,欧洲列强组团来又能如何?早已是众志成城,运筹帷幄,明军的探子,加上锦衣卫,已经为朱由崧提供了详细的敌情。
与宋献策,张献忠商议以后,面对强敌,朱由崧已经有了破敌之策,这一战至关重要,如果能打赢了,不但沙俄的战事结束了,也能定鼎整个欧洲。
因此在御帐之中,朱由崧反复筹划着这一战的各个细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