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作者:我欲归去 | 分类:历史 | 字数:51.3万

第一百一十七章 聪明的韦端和家宴

书名: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作者:我欲归去 字数:4305 更新时间:2024-11-17 00:40:23

贾成预计的没错,当他率领一万正兵,三万徒附,一万工匠商旅,合计五万大军,历经一月征程赶到凉州治所陇城时,凉州都督甘宁早就把韩遂五万大军打的稀里哗啦,狼狈撤回金城。

甘宁在陇城简单休整之后并不停留,一路追杀过去,据说已经占据狄道,准备和闻讯而来的马腾大军正面怼一怼,打掉马腾的嚣张气焰。

贾成来到陇城,凉州牧韦端率领凉州刺史韦康以及凉州大小官员尽数出城迎接,恭候这位大汉历史上最年轻的三公,大司空贾成。

一见到贾成,韦端不顾自己一州之主的身份,年长体弱之身,殷勤的上前为贾成牵马引路。

贾成刚想下马阻止,韦端却连忙低声道:“大司空且安坐,下官此举非为阿谀贾公,乃是朝廷威仪久未沐及凉州,恐民心不服。”

贾成闻言一怔,不由得心中暗赞。

韦端能十几年坐稳战乱频仍的凉州牧之位,即便被叛军逼的躲在小小石城数年,最后还是被凉州士人迎回陇城,重新就任州牧,的确不可小觑。

贾成虽然名气不小,为朝廷打下一州之地,并且拜为三公,成了权倾朝野的大司空。

但他年龄却是个劣势,区区二十六岁的他,在许多人眼里看上去就像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打心眼里便轻视几分。

特别是贾成出身凉州,州中不少人按辈分是他叔伯长辈,或许大家会欢迎这个自己人入主凉州。但同样的,若是贾成在治理凉州时触犯了州中官员的利益,他受到的阻力会更大。

朝廷政令制度多年未至凉州,即便目前州牧只能管区区四郡,但这四郡体制还停留在灵帝时多年未变状态。

韦端是知道贾成如何治理益州的,也知道这位过来绝对不会只是平定叛军而已,肯定要做出一些大刀阔斧的改变。

他这么做,就是告诉大家,这位年轻的大司空是连他都钦佩不已,甘心牵马执蹬的名臣国士。

他用自己在凉州多年声望,为贾成铺平道路,对贾成来说,比献出凉州四郡的作用还要深远。

韦端当然知道,抱上贾成这条大腿,若是躺平万事不管,当然能安享富贵。

只是情谊这东西是有价的,护佑贾氏族人,献出凉州四郡。是,贾成会感激韦氏,但最多也就给个显赫的爵位,安享数代荣华而已。

但要是他在贾成平定凉州后,给予这位年轻的大司空最大的助力,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那将来他绝对不会只是获得爵位,说不定获得贾成赏识,成为大汉新朝重臣。

以韦端的老谋深算,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根本不用犹豫。

贾成赞许的点点头,轻声道:“使君为国不惜自损,韦公一片拳拳之意,成定当铭记于心。”

韦端闻言,只是微微点头,神色肃然的牵着贾成战马入城。心中自也感叹这年轻人果然反应灵敏,自己只是区区一句话,对方就完全明白了其中用意,不愧他年纪轻轻便能身居高位。

两人短短一个照面,便达成了PY交易。

凉州的文武官员见到这一幕却个个震惊的脸色都变了。

凉州牧韦端,字休甫,京兆杜陵人。少年时便以文学、书法闻名于长安。

二十岁时举孝廉为官,历任地方县令、郡守,在他治下政令清明,有能吏之名。

四十五岁时被灵帝任命为凉州牧,至今已经十几年了。

凉州当时因为刺史耿鄙贪婪残暴,民不聊生叛乱四起。

韦端接手担任凉州牧期间,虽然无力平定叛乱,还一度让叛军逼到小城石城躲避了数年。但在他的治理期间,陇右四郡还是恢复了一定的生机,百姓也渡过了一段安宁时候。

所以他在凉州陇右四郡的声望非常高,这几个郡的地方士族豪右对他也很是拥护。

五年前马腾、韩遂败退离开陇右四郡,地方上立马把他们父子接回来重新推为凉州牧。

而就是这位在他们眼里的长者能臣,却在一见到贾成之后,便立刻上前为其牵马坠蹬,一副甘心臣服的样子,简直让大家目瞪口呆。

要知道当初这位老先生可是宁愿自己远远避开,也不愿开城投降马腾、韩遂,再往远一些,当初董卓率大军与韩遂叛军作战,这老先生也曾对董卓不假以颜色。

说明他并不是畏惧强兵,也不是阿谀权贵之人。

但他这么对待贾成,那说明这年轻的大司空绝非虚有其名之辈,而是连韦老使君都敬佩的朝中能臣。

如此一想,大家看向贾成的眼光中便带有一丝莫名的期待和尊敬。

当夜,韦端在州牧府摆下盛大宴席招待贾成和他的众多文武属僚。

在宴席上,贾成惊奇的发现,自家两个堂弟也参加了这场宴席。

贾成看得出来,这两个小家伙在宴席上与很多牧府官僚谈笑自若,相互间气氛很是融洽。

而不管是士族打扮的文官,还是戎装武将,对待这二人明显不是那种阿谀奉承的态度,仿佛历经生死的同袍。

第一百一十七章 聪明的韦端和家宴

贾成心中不免有些欣慰,看来婶母阎氏教育的不错,小家伙们没有长歪。

囿于身份,贾成没有和弟弟们多说什么,只是在韦端的介绍下于州中各阶层官吏和有一定名望的士人一一见面,赞扬了他们为国守城的功绩。

还鼓励他们勇于任事,效忠朝廷,将来成为大汉栋梁之臣,光宗耀祖。

第二日,他先去馆驿拜见婶母阎氏。

多年未见,阎氏见到贾成一阵唏嘘。

“成儿,当初你随夫君离开姑臧时不过十三岁,与玑儿相差无几。想不到十几年时间,竟然做下这番事业,想来大伯在九泉之下也能含笑矣。”

面前青年剑眉朗目,高大俊逸,虽是常服却有一副久居人上的威严气度。

恍惚间面目酷似大伯贾彩,却在顾盼之间令人不敢直视,与其父迥异。

贾成一躬到底,向婶母阎氏行礼道:“侄儿一时疏忽,令婶母与弟弟们受惊,特来向婶母请罪。”

“一家人说的甚话,你们叔侄是做大事的人,一时没想到家中变化也是正常。好在族兄当机立断,韦使君热心护佑,我们母子倒是平安无事。”

“嗯,韦使君与伯俭公对贾氏之恩,侄儿心中有数,定当另有重谢。”

阎氏欣慰的笑笑:“老身是个妇人,不知国家大事,相信成儿会权衡一切。”

贾成点点头,看着一边三个堂弟笑道:“昨日韦使君宴席之上侄儿见二弟、三弟皆列席上,与凉州文武谈笑甚欢,看来阿穆、阿访也长大了。”

贾成离开姑臧时,贾穆七岁,已经懂了一些事,也还依稀记得大哥贾成容貌,见大哥夸赞自己,便有些欣喜的回道:“叛贼因我贾氏进攻陇城,贾家男儿自当上阵御贼,不敢堕了父亲和大哥的名头。”

贾访在贾成离开时还只三岁,早已不记得大哥样子,不过见大哥温和可亲,便也鼓起勇气道:“我和二哥在家日日习武读书,不怕贼人。”

只有小弟贾玑从未见过大哥,只是他从小胆大顽皮,见大哥发问,当即也挺着小身板嚷嚷:“大哥,我也能骑马射箭,只是母亲说要我保护家眷,所以才没上阵。要不然半道上那贼将哪会被三哥捡了便宜,肯定死在我箭下。”

贾玑年才十二,当初贾诩走时,阎氏正好怀上他行动不便。

贾诩把妻儿留在姑臧,阎氏怀着身子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贾成看着虎头虎脑的小弟,忍不住逗道:“贼人凶神恶煞一般,阿玑不怕吗?”

贾玑撇撇嘴,似乎觉得大哥小看他,有些生气:“大哥,我都十二了,不是小孩子。论射术家里谁也比不过我,不信你问问二哥三哥,有我准吗?哼!区区几个贼人怕他作甚!”

小家伙气鼓鼓的样子逗得贾成哈哈大笑,忍不住伸手捏捏贾玑胖乎乎脸蛋。

“好好,阿玑最厉害。兄长们上阵杀敌,还要全靠阿玑保护母亲,功劳最大。”

得了大哥夸赞,贾玑这才转怒为喜,拉着贾成的手央求道:“二哥说大哥这次肯定要去打韩遂老贼,大哥你带上我好不好?”

贾穆忍不住开口训道:“小弟别闹,咱们还要去郑都拜见父亲。”

“哼!二哥不公,你上阵打过仗,三哥也射杀过贼将,就我在家里保护母亲啥也没捞着。这次大哥出征打韩遂老贼就该带我去了,我也要为咱家报仇,最多让二哥三哥护送母亲去郑都。”

贾成觉得好笑,摸着贾玑的头道:“阿玑,打仗有的是机会,只是不光会骑马射箭就能上阵杀敌的。你得先去郑都见过叔父,然后在太学里学会如何作战,到时候大哥就带你出征。”

“大哥你也骗我,二哥三哥不也没在太学里学过吗?他们射箭都还没我厉害呢,为何他们能上阵,我就不能?”

贾穆被小家伙说的脸都涨红了,都想忍不住出手教训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小弟。只是母亲和大哥都没发话,到底还是顾虑几分,只好气鼓鼓瞪着贾玑。

贾访小了几岁,却不像他哥哥那样想那么多,伸手就去扯贾玑。

“小弟再乱说小心三哥揍你。”

贾玑却灵活的一转身,躲在大哥贾成背后,仗着有大哥挡着,伸出脑袋又嚷嚷道:“三哥最坏了,就知道力气大欺负我,你敢不敢比射箭?”

这时阎氏发话了:“你们兄弟休要胡闹!这次都随为娘去郑都,到时候你们父亲自有安排。”

见母亲下了决定,三兄弟也不敢反对,只好乖乖的听话应诺。

见三个弟弟言行举止,贾成心中欣慰,不禁对婶母阎氏又多了几分钦佩。

要知道叔父贾诩和自己在朝中位列三公,掌控一朝军政,贾氏已经算是大汉顶级门阀。

这几个兄弟俨然就是天下人人艳羡的权贵子弟,换了寻常人,早就嚷着要去郑都享受华衣美食,心安理得的安享荣华富贵。

可他们竟似从未有过做二世祖的想法,个个目光中透露着追随父兄上阵杀敌,建立功勋的热切情绪。

这一切,自然有着父兄功业的激励,但贾成认为,更多的是婶母阎氏的严格教导,才使得他们三个没有长歪,保持着昂然向上的正道家风。

唯有如此,贾氏才不会一世而终,在大汉朝廷中屹立不倒。

“婶母,临行之前侄儿与叔父也已商议过。弟弟们虽然习得家传兵法,也还需在太学里修习其余学科知识。

如今大汉新朝百废待兴,立国之基与前朝迥异,仅靠兵法儒术并不能治国平天下。

侄儿以为扫平天下之后尤需深通经济之道,才能富国利民,使得国家长盛久安。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且太学之中人才济济,许多名动一时的天才少年尚且自知不足,在其中深造。

待弟弟们在太学修习几年,学成之后或入仕为官或从军为将尤为不迟。”

阎氏含笑点头:“成儿所说颇为有理。这几日我也一直担忧,怕你爱护弟弟授予他们官职,他们学识不足反而偃苗助长害了他们几个。”

对于阎氏的深明大义,贾成心中颇为感慨。

突然想起家中爱妻蔡琰,出征之前刚好诊出怀了身孕,孕吐反应剧烈的情况下还要亲自为丈夫整理行装,没有丝毫怨言。

不由得涌起一股强烈的思念之情,感佩这时代女性的伟大。

他暗下决心,就算为了妻子和下一代的幸福平安,自己也要努力战斗,开创出繁荣昌盛的大汉盛世。

在馆驿中与婶母和三个弟弟用了顿家宴,席间又勉励他们去郑都后好生修习学问,将来才能更好的为国为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后他便令人择日护送婶母阎氏一行人前往郑都与叔父贾诩团聚。

处理完家事,贾成在第三日召集四郡太守,以及州中官吏论功行赏。

在韩遂叛军进犯四郡时,守城护民有功之人,按照功劳大小一一赐予相应爵位,升官的升官,赏赐的赏赐。

有畏敌惧战,弃城而逃,甚至开城投降的,也一一论罪,或处斩,或下狱、或免官,绝不姑息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