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作者:我欲归去 | 分类:历史 | 字数:5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三十六章 定计袭营
徐晃看着面前的地形图双眉紧锁,见关城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城东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峭。
叹道:“上山唯有一道,不容并骑,太史公所言不虚,‘秦关百二,势如建瓴’,诚不欺我也。”
孟达接着说道:“武关居高临下扼守南阳入关中必经之路,且袁本初(袁绍)麾下大将淳于仲简(淳于琼)守军大部隔河立营,占据绝佳地形,即便大军百万,火器无敌,也难以施展。”
法正却知道孟达秉性,这货侃侃而谈,一直强调攻取关城的难度,却面上毫无忧色,不由得噗嗤一笑。
徐晃一直低头看着地形图,没有观察孟达神色。
听到法正笑声,忍不住埋怨道:“孝直,军议正事,莫要儿戏嬉笑。”
他投入贾成麾下时,法正、孟达还是随侍在贾成身边的少年郎,大伙都将他们两人当做小儿看待,故此徐晃虽然对法正在如此重要的场合笑出声来不满,却只是开口埋怨一句,并没有生气呵斥。
法正依然笑了几声,见徐晃已经有些恼怒起来,便不紧不慢道:“公明将军多年未见,难道忘了子敬何等样人?”
徐晃一愣,抬眼看向孟达,见孟达一本正经站在那里,右手却轻轻拍着大腿侧面。
不由得想起这小子当初喜欢出难题考倒别人,那得意的样子和现在一模一样。
便狠狠的瞪了孟达一眼:“子敬,须记得如今你我身负丞相重任,莫要耽误军机,快快将你取关之策道来。”
孟达悄悄斜了法正一眼,嘟囔道:“孝直无能,惯会将我推出来使唤。”
见徐晃又瞪起眼睛,连忙道:“公明将军莫急,此事非一日可成,尚需仔细计议。”
他又指着地形图解说道:“淳于仲简用兵之道极为老辣,若是两万守军皆在关上,我军只要将水师舰船布于水上,断其饮水,武关不攻自破。怎奈他在对岸滩涂立营建寨,我军舰船难行,此可谓固若金汤也。”
法正一撇嘴:“淳于仲简如此布置,在座诸位如何不知其用意,子敬莫要废话,快快将你那‘但是’道来。”
孟达对好友催促恍若未闻,接着自得的一笑:“但是,两军作战若要取胜,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淳于仲简虽占地利,然袁本初以下犯上,我军奉天子以讨不臣,此天时在我。袁军久战蔽疲,数年来先战公孙伯圭(公孙瓒),后战曹孟德(曹操),不待修养便马不停蹄进军关中,仁德不修,人和自然无从说起。最关键是袁本初用人唯亲,淳于仲简非守关良选,此乃我军攻取武关之最大关键。”
“哦?淳于仲简军中宿将,虽无赫赫之功,但也从未听说此人有甚败绩。”
徐晃有些疑惑的问道。
“公明将军,司徒文和公曾言:两军征战,决胜之要,非地势险要,兵力多寡,而在于用兵之将知己知彼,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淳于仲简虽是宿将,且深得袁本初信重。然下官听来往于邺城商贾言,淳于仲简豪宅华服,家中妻妾成群,日日笙歌燕舞,不居军营久矣。
故下官闻听此人率军驻守武关,便遣人送去请降书信,以惑其心。并送去美酒三百坛,猪百口,美女二十。淳于仲简欣然笑纳,回信说定保下官富贵无虑。”
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双手递给徐晃。
徐晃展开书信略微看了一眼,神情复杂的指着孟达道:“子敬此举真是胆大妄为。若非某深知你不会背叛丞相,就凭这封书信,你就要落个私通逆贼的大罪。”
孟达嘻嘻笑道:“丞相察微知着,自然知道下官对朝廷一片忠心。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得了得了,你就不要掉书袋了,显得你有多能似的。”法正不耐烦的打断孟达背书,“你既然已经把酒色都送了出去,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孟达更得意了:“孟某乔装侍卫,亲自随信使去过淳于仲简军营见过此人。啧啧,果然传言不虚,淳于仲简体肥如豕,豪饮不缀,沉迷于酒色之中。据说平时行动以驷车载之,连马都不骑了。”
徐晃吃了一惊:“领兵大将弃骑坐车,临战之际携嬖豪饮不止,袁本初竟能容之?”
孟达嗤笑:“公明将军难道不知,袁本初手下一文一武,许攸许子远,淳于琼淳于仲简皆是其幼年好友,名门之后。袁本初此人虽号称虚怀若谷,广纳天下贤才,却只看得起世家子,不用寒门郎。他尚且在关东诸侯讨董之时,躲在酸枣酒色不断,专使美妾假扮侍卫侍寝帐中。物以类聚,许子远贪财好货,淳于仲简沉迷酒色,有何怪哉!”
法正鼓掌笑道:“如此便好办了,只要我军出奇兵偷袭淳于仲简大营,再断了关上水源,武关自然不战自破。”
第一百三十六章 定计袭营
徐晃点点头,沉声道:“主将沉迷酒色荒于军务,其部防务定然松懈。不过武关下灞水与丹水汇集,水流湍急。要悄无声息渡河袭营难度非比寻常,何人愿领此重任?”
众将纷纷出列:“末将愿领军令!”
雷铜叫的最响:“将军,诸位,我犍为郡兵可是坐船来的,水战自然可称第一。这一战,雷某当仁不让!”
巴郡都尉吴懿乐了:“雷都尉,水战第一可别让人笑掉了大牙。长江横贯巴郡,我巴郡子弟自幼便生在水上,岂是犍为区区小河小水可比。”
吴懿本是东州军将领,自从首领李严败于甘宁之手,下定决心前往郑都太学求学深造。
东州军也就被贾成取消编制,而所谓东州军,大部分都是长安京畿以及南阳等地逃亡蜀地的流民组成。
随着关中流民大量涌入益州,东州军连同家人也随即与流民一起分配到益州各地定居。
吴懿不愿意跟着李严去太学读书,仍然希望留在军中效力。
于是朝廷便将他派往巴郡,成为郡兵将领。
他武艺出众,也有家传兵法韬略,带兵法令严明,深得太守严颜喜爱,数年间平定水贼盗匪,一步步积功升为郡都尉。
听了吴懿的话,雷铜一时语塞。
犍为郡虽说也有众多河流水泊,但与数十里宽的长江的确不能相比。
论起水性,巴郡子弟若称第二,第一绝对轮不到犍为人。
想到这里,雷铜便讪讪的不再叫嚣要率先出战。
汉阳都尉张任倒是自认不善水战,见吴懿这么说,他便也就不再争这首战之功。
吴懿得意的上前一步,准备接主帅徐晃将令。
“慢着!徐将军,渡水袭营只有我们乌戈人最合适!”
说话间,一员身高丈余,脸上布满刺青的蛮人大将怪叫一声,出列对徐晃昂然拱手道。
徐晃定睛一看,正是南中蛮族乌戈人洞主兀骨突。
乌戈洞处于南中深处牂牁与兴古交界地带,算起来之南中八番当中属于极少能够接触到的生蛮。
贾成的百城千道计划对南中地区带来很大的变化,许多蛮族走出深山,加入到各地开发当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牂牁矿产探测队发现乌戈洞占据着一个巨大的金矿。
随即以打猎维持生计的乌戈人就陡然暴富起来,作为洞主的兀骨突成了南中最大的财主之一。
乌戈紧邻五溪蛮,五溪蛮人本来生活条件比乌戈人要好许多,乌戈人生存不下去的时候还时常在兀骨突的带领下劫掠五溪蛮。
反正所谓的生活条件好,也不过能多获得一些食物,饿死的人少一些而已。
可现在形势反转巨大,乌戈人不但能吃饱饭,还特娘的比大城汉人过的还要好无数倍。
五溪蛮当然坐不住了,纠集了好几万人过来抢乌戈,还企图占领金矿发大财。
益州官府对自家属地汉蛮百姓一视同仁,积极帮助贫苦蛮人摆脱贫困勤劳致富。
可对于不属于自己地盘的外人却没那么客气,五溪蛮不愿意臣服益州官府,还要派人来抢劫,这还了得?
况且打击贼匪那可是有战功的,二十等爵位明晃晃的放在那里等人去领。
听到五溪蛮好几万贼人来抢乌戈,哪个不兴奋的嗷嗷叫,正愁军功没地方着落,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兀骨突消息不太灵通,不怎么清楚朝廷军功制。
他还以为官府对自己乌戈人已经很不错了,派人指导乌戈洞开采金矿,还修路通商,让乌戈人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
他朴素的认为,以前自己活不下去抢别人,现在自己好了人家来抢也正常,不能麻烦官府,咱们乌戈人自己就能干掉贼人。
就算贼人比自己多,干不过人家,干不过就逃,把金矿让给贼人就是了,等以后乌戈人有实力了再抢回来。
所以他正召集所有能打的乌戈人严阵以待,准备和五溪蛮血战一场。
结果他熟悉的那个平时总是笑眯眯和自己喝酒闲聊的年轻牂牁贼曹马忠,突然率领数千郡兵和几万南蛮部落土兵出现在乌戈洞。
郡兵不用说了,乌戈人和其他部落土兵因为有钱,身上武器装备哪是五溪蛮那些缺衣少食,只有很少铜铁兵器可比的。
三下五除二便给了五溪蛮一个狠的,斩首过万,俘虏数千,其余贼人仓皇退去。
这可把兀骨突感激的不要不要的,取出大量黄金酬谢援军,并且摆开篝火盛宴款待客人。
在酒宴上他才知道,原来官府有二十等爵位制,俘虏或者阵斩贼人首级有军功可领,能够封爵,甚至免税做官。
这可把他羡慕坏了,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他乌戈洞每年开采出那么多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缴纳官府矿税。
虽说官府建设道路,给予技术指导,帮助他开采金矿,拿走一部分理所应当。
可要是自己能够合情合理免税,那岂不是好处更多,不要说军功多了还能做官,成为真正的贵人。
兀骨突心里便打起了小九九。
乌戈洞原本就有一种特产,乃是生长数百年的老藤。
生于山涧之内,盘于石壁之上,族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穿成铠甲。
前胸并后背各用一片,两臂两片,又做成大裙五片,共为一副,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甚是轻巧,刀剑皆不能入。
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刀砍枪刺,亦不能入。
乌戈人穿上藤甲,号称藤甲军,在南中一带颇有盛名。
所以五溪蛮需要纠集数倍青壮族人才敢劫掠只有一万多人马的乌戈洞。
但是这一仗全让马忠带领的郡兵和别的部族抢了功劳,兀骨突所获战功微乎其微。
当听说朝廷发布征召令,要北上打来犯的敌人。
兀骨突坐不住了,亲自前往牂牁郡面见太守朱褒,要求带着洞中土兵去前线作战。
朱褒倒也爽快,他知道乌戈人善战,北上作战若是立下战功,他这个太守年终考核自然会落下重重一笔。
二话不说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乌戈洞人是生番,生活习惯比较特殊,兀骨突本人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随身携带的给养装备与官军迥然不同,还带来三百头大象为坐骑,称为象兵。
所以他们自成一部,徐晃对他们了解的不多。
见兀骨突介绍完他的藤甲兵,徐晃顿时大喜:“泅水袭营之任就委与兀洞主了。”
新加入的谋士申耽出列道:“徐将军,我西城有一种平底小船,虽说载货不多,但其首尾装有契合部件,可瞬息之间连成浮桥。若兀洞主袭营成功,我军布上浮桥,则后续大军便能随后快速增援,一句破敌。”
申耽字义举,其弟申仪字山公,俱为上庸,西城一带名士豪右,家中宾客上千,土地商队无数。
此次徐晃大军北上作战,兄弟二人知道这是入仕做官的天赐良机,便求县令法正引荐从军。
徐晃要遣将渡河袭营,申耽便找到立功机会,献出浮桥之策。
徐晃愈发欣喜:“义举先生献浮桥之策,使我军袭营如虎添翼,此战若成,某定为兀洞主与先生记功请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