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小画郎
作者:四块方糖 | 分类:都市 | 字数:7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零四章 吞噬!
人都会犯错,圣人都不例外。
而孰能无过这句话,更是在侧面证明了这个观点。
我们的生活之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诱惑,灯红酒绿,红粉佳人,一个个诱惑,就好像是一群狼遇到了落单的动物一般,立马穷起而攻之,不会给你任何一点反抗的机会。而你想要得到这些,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可一旦舍弃,那么这就相当于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各种各样,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会让你变得不像自己。
你开始犯错。开始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沉沦,无法自拔,最后直到毁灭。
但是有一种人,他们始终是不会犯错,或者说是不允许自己犯错,自己严格的要求,让他们如同变成了一个机器人一样,没有感情,不会照顾他人的感受,每一步都必须是最为正确的决定,重复着昨天的生活,没有一点新意的人生,一直延续在自己死亡。
而这种人就是帝王。
不管一生功绩如何,作为国主的帝王,定当会在史册之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名留青史这自然是一种荣耀,但是如何在自己的“履历”之上,变得更加浓烈,闪瞎人狗眼,这完全要看帝王的手段,到底如何。
尤其是杨言帆这种,企图超越祖辈,成为南庆史上,最声名显赫的帝王,他的手段让人感到心寒。
……
……
“太傅…您的意思是说,你让本王保住监察院,其实是为了父皇…不仅仅是父皇铲除权阀的计划,同是还为了父皇以后的名誉?”
身为天家之人,晋王对于政治的敏感程度要优先于常人,经过刘奉明简单的提点,晋王立马想到了这一点。
“没错,殿下…其实老臣不愿意对您说出这些,但是现在情况危急,老臣顾不上这么多了。
明日早朝,墨文定当会被王仁党羽攻击,墨文带领监察院攻去王仁府邸,此事已被民间传的沸沸扬扬,即便墨文曾为往日太傅,但是杀人一事,已经让民间陷入了惶恐之中。
如果我们不提前作为防备,那么监察院和墨文定当会被群起而攻之,而那时…陛下的心血就白费了。”
刘奉明苦口婆心说道,但是晋王他好像一句话都没有听进去,眼神有点呆滞,仿佛受到了什么打击一般。
“我原本以为,身为天下国主,乃是一件值得一生都为之骄傲的事,为百姓谋取温饱,为抵御外敌献出一生年华…可到头来…”
晋王盯着仿佛猜出什么,神色落寞的刘奉明,他痴痴开口继续说道:“可到头…皇帝和普通人一样,原来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名誉!”
晋王痛心说道,一直以来,一心直想做逍遥王爷的晋王,对于帝王没有一点想法。
可是,手足的逼迫,父皇的压力,这让晋王慢慢开始试着去树立一个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的志愿。
监国之后,晋王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慢慢变得有模有样,尤其当晋王看到自己微小甚至在别人眼中最为普通的决策,可以为百姓解决困境之后,一种庞大的喜悦,让他慢慢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原来,当一个皇帝居然是如此的充实。”
不在讨厌,开始勤勉,即便有三公在一旁作为辅佐,但是在最后,晋王都留灯,认真的去揣摩,去学习处理国事的办法。
逐渐,晋王对帝位有了想法,同时他也想等到自己的父皇归来,给他证明,原来一直游手好闲的自己,也有化茧成蝶的一天。
但是,在今夜,往日所有的期望都破灭了。
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名誉,自己的错误让别人来承担,而自己却继续享受着不属于自己的荣誉。
虚伪!肮脏!真小人!
在见到那丑陋的真相之后,晋王突然感觉原来自己开始为之奋斗的东西,居然这般不堪和恶心。
一种无法言明的失望,从晋王内心之中蔓延,而一旁的刘奉明在看到这一切之后,他这才发现自己到底做了何等的错事。
有些道理,需要自己去亲自理解才行,别人的经历和感悟,这只会让他人心生抵触。
如今便是如此。
皇帝的真相有些时候的确让人作呕,但是同样,也有让一个人为之骄傲的事,可刘奉明错就错在,晋王想发现“光明”的时候,自己却给他看到了最黑暗的部分。
光明的确是可以驱散黑暗,但是黑暗同样可可以吞噬光明!
“殿下,刚才老臣所言只是自己猜测乱语,无的放矢,请殿下治罪!”
“太傅言重了。”晋王笑道,可是那副苍白无力的模样,让刘奉明心里的恐惧越演越烈。
“太傅也算得上本王的承业恩师,老师向学生请罪,说出去只会让人笑话。更何况…更何况,太傅为当世大儒,就连父皇都开口说不如太傅…无的放矢,这又从何而来?”
“殿下,老臣…”
“太傅不必在说了。”晋王打断了刘奉明的开口,同时,脸上那副坚决和有一丝陌生的表情,这让刘奉明愣在原地。
“太傅刚才所言的确有理。”感觉到自己语气不对之后,晋王表情缓和了一分,露出了一抹笑容:“监察院重启这么艰难,的确不应该让它轻易被王仁毁去。
不过,墨院长带领监察院攻上王仁府邸,并且杀人,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前者还好说,但是在京都杀人,其性质还是过于恶劣。
本王往日,从来没有遇到过此类事件,解决之法,恐怕苦思冥想都不会得到答案…不知太傅有有何办法,可以保住墨院长,保住监察院呢?”
晋王开口正色问道,但是对此,刘奉明确感觉到了恐惧。
因为,对于刚才的事,晋王如今选择了避而不谈,或者是心中有了决断。
虽然是两种不同方式,但是它们最后的结果却是一个。
“心生倦意,不愿在参与到国事之中?……刘奉明呀,刘奉明…你刚才到底做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