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的重生时光
作者:金圆圆 | 分类:现言 | 字数:104.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52章 头一天
仲春妮拿到了花生,也不继续在这里看着宋莲找芝麻,兜着花生就去了灶间找仲淮芬给她帮忙。
剥花生,炒花生,炒芝麻,这些工作都不算繁琐。
真正麻烦的是,是要用自家的石怼窝锤花生粉和芝麻粉。
当然最重要的是怼窝还不一定”能把两样东西锤成她需要的粉沫状。
按照仲春妮的想法,如果有时间,这两样还是应该用石磨磨会好一点儿。
只不过现在肯定是没有时间了,毕竟一会儿就要吃的。
“你让开,等你弄好,这一屋子人都不用吃早饭了,直接吃午饭算了。“
仲春妮正”哐当,哐当“的卖力拿着石杵卖力的锤着怼窝里的花生,一下又一下,手都快麻了。
但看着怼窝里的花生还是那么大一粒,不仅仲春妮有些着急,旁边的宋莲更是急得上火。
她冲过来,一把抢过仲春妮手里的石杵,把她挤到一旁,开始了锤花生。
宋莲接过石杵,并没有用像仲春妮那么大的力,轻轻的顺着怼窝壁,没两下,花生粒就变成了花生碎。
再然后花生大碎粒又变成了小粒,最后更是变成了粉沫。
看着花生的变化,仲春妮再次确认她就是享福的命,这种力气活儿,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干。
“妈,还是你能干。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就锤成这样就可以了。妈,换芝麻再锤,芝麻也锤成这样就可以了。”
仲春妮从碗柜里拿出一个大汤碗过来,看着宋莲把怼窝里的花生粉倒出来后,她又把炒好的芝麻倒进了怼窝里。
这样一来一回,母女俩配合得不错,很快仲春妮需要的花生粉和芝麻粉都弄好了。
有了花生粉,仲淮芬给仲春妮热的猪油也送到了仲春妮面前。
有了油,有了粉,仲春妮才发现,她还没有糖。
于是她又把自家的糖罐找了出来,放到了宋莲的面前。
“妈,还得麻烦你一次,把糖也给锤几下,一会儿我的馅料里除了油没有水,现在这个颗粒状不好融化。”
“成,我弄,我弄还不行嘛。你这又是糖,又是油的,谁弄都好吃。”
宋莲白了仲春妮一眼,她算是明白了,这个闺女就是一个手松的主。
“我告诉你,在家里这样吃没什么,等以后你自己成了家,可不能再这样了。各家各户的,可得有计划。”
“哦,知道,知道了。妈,快,把糖倒进来,我拌好了,拿到外面去晾凉了,就可以包了。”
仲春妮根本没把宋莲的叮嘱放在心上,对于她来说,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
比如,前几天她还不想早婚,昨天晚上她就改了主意是一个道理。
最重要的是,仲春妮认为开源节流,还是开源好一点儿。
只要她能挣钱,不管在什么时候她的日子就不会过得太差。
至少在吃穿住行这些方面,有钱就能过得很好。
毕竟没有人会闲钱烫手。
“行,行,不耽误你。唉……你说你吧,也是个大人了,怎么一天到晚还只看着吃喝呢?”
宋莲嘴上嫌弃仲春妮,但她手上的动作一点儿没耽误。
很快被锤得又碎了一些的白糖,一半被她加入了仲春妮手上的碗里,另一半加进了仲淮芬正在搅拌的碗里。
仲淮芬和仲春妮姑侄两人,一个搅拌的是花生馅儿,一个搅的是芝麻馅儿。
等两种馅料搅扮均匀,仲春妮又迫不及待的拿着两个大碗送到了院子井台边的洗衣板上。
“你这个要等多久?大家快起床了哦。”
宋莲跟着走出来,看着还在冒着热气的馅料,有些着急。
“要不我还是先包点红糖的汤圆吧,你不喜欢吃,别人爱吃啊。”
宋莲说完,也不等仲春妮回答,转身又进了灶间。
她叫上仲淮芬,两人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开始包红糖汤圆。
“少包点,一会儿我的芝麻,花生汤圆包好了,红糖的吃不完也是浪费。”
仲春妮没有阻止宋莲和仲淮芬的动作,只是提醒了一下,转身又回了屋子。
她这一大早的起来,忙着弄喜欢的汤圆去了,还没有梳洗打扮呢。
大年初一头一天,怎么的也应该精神一点儿不是嘛。
仲家的早饭,开得比平日里晚了不少。
一家人九点多才全都起来了,宋莲给每人每碗都舀了十个汤圆和两个荷包蛋。
每一个碗里都有三种馅儿的汤圆,红糖的多一个,毕竟这个是传统汤圆嘛。
“咦,妈,今年的汤圆怎么味道不一样?有花生和芝麻啊,不过真好吃。比红糖的香,又没有红糖的甜。这个不错,不错,以后我们家里的汤圆就这么做吧。哦……好烫,好烫。”
仲春根伸长了舌头,像小狗一样的散热,引得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看吧,妈,我就说我做的这种好吃。爷奶,你们喜欢吃吧?这可是我今天一大早起来做的哦。不过好吃你和我爷也不能多吃,糯米的东西吃多了不消化。你们要是喜欢,咱们以后可以多做几次来吃。”
仲春妮得意的看了看宋莲,回头看着李二妹和仲忠良一口一个的大口吃着汤圆,都替二老着急。
“自导、自导,我们又不是三个宝,吃东西还是知道好歹的。你自己吃你的,别管我们。”
李二妹吃得太急,糯米粉都直接沾在了牙齿上,让她说话都有些不清楚了。
“妈,是得注意,糯米粉不容易消化,你和我爸真得悠着点儿。实在喜欢,这几天趁我在家,我天天给你做,让你吃过瘾。”
仲淮芬也加入劝解的行列,生怕老太太一不注意吃多了撑着。
大过年的,可不能乐极生悲。
“行了,行了,都吃自己的吧,我和你妈有分寸。都快点吃吧,一会儿村里拜年的人都该来了。”
一屋子人,最终以仲忠良的话为结束。
想到村里拜年的风俗,一家子都加快了吃汤圆的速度。
果然,仲家人刚刚放下碗,院门口就传来了不少的声音。
有大人,有小孩子,有男有女,十分的热闹。
不用说,拜年的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