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辣娘子

作者:惠太平 | 分类:古言 | 字数:74万

第101章 返途(1)

书名:辣娘子 作者:惠太平 字数:2162 更新时间:2025-01-28 02:11:33

沿着屋外小道一直走,途经一个放弃的小码头,河道水浅根本无法行船。

到了这里王三秋心里大定,只要有人迹,这里附近应该还有其他人家可以问路。

只是小路无人行走,已经长满杂草,时不时还被水冲断,需要翻越或者绕行。

距离短的地方,乔九会抱着她跃过来,垮塌的地段长了,就要牵手拉她走。

初时还有些不好意思,多得两次,也就习惯了。

若是不想到家里还有人要死要活的等着,这气氛倒如同郊游一般。

在这期间,王三秋问起临桐县城外芦苇荡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对方三个人,有两个是跟在你身上,一直在船上,另外一个人提前出发,砍断了人家的木排,将船堵住。无论你是留在船上还是沿江走,都在他们的掌握中。”

“他们就埋伏在芦苇荡里面,只等你们过来,就要动手。至于他们想将你怎样……看在小船上动手时的情形,多半是想抓活的。”

至于被人活捉会做些什么,乔九没有继续说下去。

王三秋听得手心冒汗。

昨天才脱险境时,怕她受不了惊吓,乔九并没有给她细说此事。

直到现在才从头讲起,她还是透体生寒,想到自己无知无觉的在生死边缘走了几个来回,禁不住面色白了。

也许自己真的落在那些人手上,恐怕活着比死还要难受。

王三秋暗暗咬牙,那几个动手的人全部沉江了,可罪魁祸首蛮牛还在,自己绝不会放过他。

日头升起,渐渐毒辣,王三秋跟乔九攀折些枝条,在头上编成叶帽戴着躲避阳光。

王三秋皮肤白嫩,就是戴着叶帽,也已经晒得通红,再继续下去恐要脱皮晒伤。乔九就寻来一颗小树扛着,让她走在身旁的树荫中。

终于在正午时分,好运来了。

河岸边,一个小村落出现在两人视野中。

这是一处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位于交通不便的河边山坳,里面的小孩难得见到陌生人,乔九跟王三秋才一进去,就被大大小小的孩子围住,好奇的打量她的衣衫鞋子。

也有人在看乔九,没有黑巾缠头,他的容貌在这里更加引人注意,一路都有人指指点点,尾随偷窥。

在里面转了一圈,好像这里的人都怯生得很,无人前来应酬。

终于一个弓腰驼背,头发半白,身穿齐肩褂子,摇着蒲扇的老头出门来:“小哥大姐儿二位是打哪里来?是哪家客人?”

乔九上前拱手行了一礼:“老伯,我跟妹子是大余渡上的,有事走迷了路,现在太阳大,想跟你讨口水喝。”

“哎呀!走迷了路。唉!我们这盘溪沟是不容易找到路出去,好多人都是从老河道进来,就走岔了。”

听他唠唠叨叨,乔九耐下性子在他一句说完时,插嘴道:“老伯可方便让我兄妹俩歇息片刻。”

听到再次提醒,老头这才想起让二人进屋的事:“看我这老糊涂,你们快进来吧!”

说完对着院里就开喊:“老婆子,老婆子,来客人了!回来烧开水。”

一个身穿青灰大褂的老妇人抱着柴火从屋后走出来,一边走一边嚷嚷:“你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会有哪门子客上门,只怕是瘟神。”

“你这个婆娘张嘴就胡乱说个啥!”老头又气又急,调转蒲扇就想用扇把打她。

“你敢!”那老婆子脚一顿,怒视着他。

“来客人了,别闹!”老头声音顿软,还带着讨好的意思。

王三秋虽然又热又累,可也看得想笑,这老头明显是故意想在外人面前使些威风,可积威在前,他的实力不允许啊!

见老妇人还在对着老头嚷嚷,并未注意到自己二人。王三秋快走几步,来到她跟前:“大娘,我们是来你家讨口水喝的。”

老妇人好像眼睛不好使,听到王三秋的声音,这才发现院里多出两个陌生人。

“哎呀!死老头,有客人也不说一声,你们快请屋里坐。”老妇人慌忙丢下柴禾,拍打衣服上的灰尘。“姑娘是哪来的?”

王三秋上前帮她捡去身上的草渣:“我们是从县里来的,想回大余渡去,来讨口水喝,顺便问路。”

“哦!这样啊!你们先进堂屋坐,眼看就要中午了,光喝水不行,我这就给你们烧开水去。”说着就往灶间走:“老头子,你去鸡窝里摸几个蛋。”

王三秋知道,大余渡的人都习惯把煮荷包蛋叫着“烧开水”,这是接待贵客的礼节。

这对老夫妻是误会了!

她忙拦住:“大娘,我们只是路过,有凉水喝就行,还要赶路回家。”

“哎!这里到大余渡不远,翻两座山再过青衣江就到了,你们先坐,我马上就烧开水,不耽误你的事。再说了,大热天的,姑娘家家的也不能顶着大太阳走呀!”老妇人被王三秋拉住,还要进灶间去。

王三秋无奈的看向乔九:这可怎么办才好?

乔九看着王三秋通红的手臂和脸,对她点点头:歇会吃些东西再走也好。

老妇人用瓜瓢端着几个鸡蛋去灶间“烧开水”,乔九和王三秋则坐在阴凉通风处歇息,顺便也问回大余渡具体的路。

“除了翻山,还有就是用船。你们两个肯定是从三江口进的老河道,偏离正江才跟家人走散的。”老头用蒲扇比划着,跟他们描述附近的地形。

原来两人之所以能离开江心急流靠边,是恰逢那里有新老河道分流。

老河道淤堵狭窄,水流缓慢,是洪水期泄洪分流才有大水,根本无船经过。

因为河水改道,沿河居住的人家就陆续搬离,晚上住的那茅草屋,可能已经是最后走的人家留下的。

“我们这里是老河下游,水量还多,有时候也能打鱼,够养活我们十几户。”老头指着远处的一条丈宽,长满浮萍的小河给二人说着。

“对了!隔壁老幺今天要给牛大户送辣椒去,我看看他走了没有?若是没走,你们就可以坐他的打渔船走一段水路,也省得爬山累人。”老头一咕噜爬起来,边说就边往外走。

这主意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