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写网文
作者:为戒烟写字 | 分类:都市 | 字数: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章 抛弃
“what!!!”
缅因州,某办公室内。
桌上被折断的钢笔、地上翻滚的茶杯,无不证明这位民主党议员,十分震惊兼气急败坏的心情。
“维亚康姆不是说,英国王室会公开谴责那个作家吗?”
“为什么会由查尔斯王子亲自发言表示支持,还要谴责自己?”
议员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开始分析起眼前的局势了。
自己背靠维亚康姆,而雷东石先生在民主党内的势力很大。
这意味着,暂时还你需要考虑来自党内的压力。
可缅因州属于新英格兰地区,这里很多保守的共和党人,受英国王室的影响很大!
“这些该死蓝血人!”议员先生想了一下,又补充一句,“还有维亚康姆集团!”
这时,他的助手匆匆赶来。
“议员先生,新英格兰地区党内高层的电话。”
他愣了一下,犹豫很久,还是拿起话筒。
“马上就要总统大选了,你究竟要干什么?”
“是嫌我们在缅因州的优势太大,还是克林顿先生的支持率太高?”
“我...”议员踌躇一下,就准备说出维亚康姆集团的名字。
“我不想听你的解释。”电话对面传来了中气十足的声音,“如果不能尽快的平息恶劣影响,那你的政治生涯就可以结束了!”
议员听着被挂断的电话,内心逐渐开始惶恐。
不行,自己还不到40岁,就已经成为州众议员。
还有大好的政治前途,在等着自己!
他疯狂的按着电话号码,嘴里自言自语道:“维亚康姆的负责人,是传奇记者伍德沃德。”
“他能曝光出‘水门事件’,将尼克松赶下台。”
“那么,他就一定有足够的媒体操控能力,不让这件事情扩大化的。”
可是,此时的传奇记者,完全没心情关心一个区区众议员的政治生命。
他看着电视屏幕,愣了很久,终于大声喊道:“王和英国王室一定也有过接触,问题就出在戴安娜王妃的自传上!”
“伍德先生,我们要截取新闻画面,然后再报道吗?”他的助手问道。
“没用了!”伍德叹息一句,“戴安娜王妃离婚的话题自带热度,这种规模的新闻不是我们能扭曲的。”
很快,一个工作人员的喊声,就证实了这位在传媒界沉浸多年资深人士的判断力。。
“看CBS,他们已经进行街头采访了!”
伍德长叹一声,按动遥控器。
随着电视画面的跳转,一个带着强烈伦敦音的英文,在办公室内回荡。
“美国人是虚伪的,《勇敢的心》全球热映的时候,抨击我们不够宽容。”
“他们自己,却准备进行文化封锁!”
“查尔斯王子太棒了!王室也终于抛弃那没有意义的贵族传统,开始正视公众的知情权了!”
“哈哈,我一定要买一本戴安娜王妃的自传,那可是经过王室认证的!”
“《后宫?波林家》?没听说过,但是现在我很有兴趣了!”
“下面,让我们来采访一下美国民众,来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主持人面对镜头,微笑的说道。
“我一直关心着这件事,那可是戴安娜王妃啊!”
“至于这件事,没什么好说的,我完全支持作家和英国王室的立场!”
“亨利八世、安妮?波林属于英国王室,人家都没否定,我们美国人为什么要限制呢?”
“难道,王的小说中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个明显持反战立场的人,面对镜头调侃:“或者说,他的小说侵犯死人人权了?”
“我对民主党非常失望,他们居然提出这样的提案!”
“王之所以要被限制,就是因为他经常站在女性立场,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怎么哪里都有她们!
伍德看着电视,无奈的腹诽一句。
这时,镜头一转,切回演播室。
“英国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经开始调侃民主党提出的议案。”
“法国、德国等作家联合会,也公开表示对王的支持。”
“法国新闻部长甚至建议王渐先生,移民到那里。因为,那里不会对艺术创作加以限制,是真正的自由之国。”
“对于这次的事件,你是怎么看呢?”CBS的主持人,问着新闻评论员。
伍德拿起遥控器,按下关机键。
继续看下去,也无非是逢高踩低而已。
他对美国传媒同行的节操,实在是太了解了。
“伍德先生,雷石东先生的助理。”他的助手指了指办公室外,正缓步走来的一个身穿西装的年轻人。
年轻人环视了办公室一周,做了个“离开”的手势。
等众人都离开后,他才淡然的对伍德说道:“伍德先生,你不会忘记对雷石东先生的承诺吧?”
“可这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教会!”传奇记者为自己申辩道:“只要教会公开发言,那么波特兰地区作为天主教徒的聚居区,一定会有所反应的!”
“那也与你无关了!”年轻人耸了耸肩,掏出一份文件。
“希望伍德先生,不要忘了竞业协议。”
“从现在开始的十年内,你就不能再从事与电视、报纸、杂志的相关工作了。”
他把文件放到桌子上,又坐在伍德的对面。
“对于离职薪金,我们会给予高额补偿。”
“作为传奇记者的你,应该不想彻底撕破脸皮吧?”
伍德望着对面的年轻人,心中涌起了一阵强烈的不甘。
对于王渐,他没有多大的恨意。
利益相争,只是对手比他多走一步而已。
可对于维亚康姆,他还是不能释怀。
毕竟,他还有下一步动作!
伍德拿起协议,看了一遍,长长的叹了口气。
自己20多岁,就报道出“水门事件”,彻底奠定了在新闻界的地位。
之后,历任《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纽约时报》总编,已经对新闻的掌控力愈发娴熟了。
“难道,真的就这么灰溜溜的退出传媒界,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
“唉,”他叹了口气,“可除去这些媒体,哪里还有面对公众的发声渠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