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梦
作者:一壶清茶淡香雅 | 分类:历史 | 字数:212.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一九章 布置
等王之臣把各部作战任务安排下去之后,就和天启、孙承宗来到了小屋里面。
三人就说起了浑河之战朱舜的前后布局
“当信王第一次去山海关的时候,看他接触的人就可以知道当时他对那些辽东军阀世家,是有戒心的。他在和那些将领见面时,那么多将领只挑选了满桂和赵率教,就可以看出一点儿,在他去山海关之前,就已经对那边的情况有了了解。”
看到天启皇帝和王之臣一脸不相信的表情,孙承宗呵呵笑道。
“也许你们会说那个时候信王的情报工作做得好,对于辽东各个势力他都有自己的了解和分析。但是你们忽略了一点在信王去往前线的时候只带走了赵率教和满桂的大军。这中间当时有两个关键点值得注意,但是我们都忽略了。”
“第一点就是针对当时和后金的作战情况整个大明朝堂文武官员是不看好的,包括我当时建议建立防线战略也好,还是袁崇焕建议的三年攻辽战略,也就是乌龟战术也好,甚至包括圣上的重用东江镇牵制建奴发展的战略也好,都是防御战略,没人会想到积极地进攻战略,所以当时没人能看好信王带的部队能打败建奴。这一点,任何人都否认不了。”
听完孙承宗说的话天启皇帝和王之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当时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的。
“第二点,最关键的一点儿,就是满桂和赵率教之间的矛盾。将领之间不合是战场上的大忌。对于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上的信王来说当时的情况简直是糟糕到了极点,当时信王孤军深入,后勤物资都是要经过山海关的,如果赵率教和满桂不和,再加上一旁其他人的挑拨,那么信王的大军就危险了,知道了这一点,但是没有高超的手段是处理不了将领之间矛盾的。但是看看信王做了什么?就凭一顿酒,满桂和赵率教之间就冰释前嫌,这一点儿,还看不出信王的手段高明,那么,接下来你们就要听清楚了。”
孙承宗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吊足了天启和王之臣的胃口,才接着说道。
“就是那一顿酒满桂首先向信王提出要求,让信王的士兵进入自己的部队,为自己训练部队,这种现象在大明其他将领之间是很难出现的,就是出现,那也是借兵而不是让别的部队来训练自己的部队,有了满桂的这个要求。刚和信王喝过酒的赵率教就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变相的让信王的军队进入他的部队当中,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很重要。”
“孙老头信不信我打你,光吊人胃口了,你烦不烦。”
看见到了关键的地方孙承宗又停了下来,王之臣有些愤怒,而天启皇帝也露出不满的目光。
“信王的部队是什么样的?现在咱们知道了,但是当时可是没人知道的,谁也想不到他的部队同化力会那么大。辽东大规模开战之前,他的部队竟然能把满桂和赵率教的部队完全同化,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当时地信王对自己的部队有多么的自信!呵呵,这也造成了赵率教和满桂不投靠信王都不行,因为他们的部下已经不太听他们的话了。”
“两支部队的加入,极大地缓解了信王当时兵力的紧张局面,并且信王也借此机会开始着手布局整个辽东后方稳定的情况。信王在辽东前线正紧张的时候,辽东那些世家竟然打算断了信王的后勤物资补给,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当时辽东情况十分复杂,但是这复杂的情况信王是怎么处理的?”
“快刀斩乱马,一夜之间针对吴家,祖家等这样的世家进行了定点打击,首先除掉的就是他们的首脑人物,让他们群龙无首,然后转过身来向这些世家的中层人员动手,进一步加剧了这些世家的混乱程度,到最后他用雷霆手段给处理底层人员,让他们的后方迅速稳定下来。为浑河之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听完孙承宗的分析以后,天启皇帝和王之臣陷入了沉思当中,过了一会儿,王之臣抬起头来说道。
“现在回想一下,果然和你说的一样,其中一些细节你们可能不了解,包括信王很早就派出人员潜伏在我的周边,可见他很早已经预料到了那些世家会对我动手,要不然现在你们还真见不到我了,信王的眼光还真是够长远啊。”
几人在小屋内聊起了信王,仿佛对于前线的战事豪不关心。
古代消息的传达确实很麻烦,但是经过朱舜的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了紧急通信网络,当王之臣把作战任务下达之后,很快两线战场就收到了详细的战斗任务。
“命令第五军从敌人左侧绕到敌人背后,迅速向南展开,在明天天亮之前与南线部队汇合,然后挡住敌人的退路。”
“是。”
“命令前线的部队减小火力输出,一定要牵制住面前的敌人。争取吸引更多的敌人,拖到明天咱们的包抄部队到位。”
“是。”
南北两线的指挥官在下达着相似的命令,不过相比于北线,南线敌人背后包抄部队的任务比艰巨,因为北线靠近边军的位置,是一个空白区,穿插起来相对简单,南线因为靠近河南等边界,情况复杂,流民较多,想隐蔽穿插很难。
“前线现在的情况怎样了?”
此时,中线战场有些安静。怎么说呢?因为这里没有轰隆隆的爆炸声,只有零星的枪声以及震天的喊杀声。他们已经与敌人短兵相接了,为了救出那些百姓只有使用这样的方法了。
放弃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短处与敌人相较量,这无疑是吃亏的,但是将士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百姓死在自己人的枪下,他们的枪口要永远的瞄准敌人而不是百姓。
“当”
“班长小心身后。”
一名跟在自己班长身后稍远距离的战士看到,自己班长身后突然出现的敌人时,大叫出声。
此时,他的班长面前有两名手持长刀的敌人正在与他做着生死搏斗,没想到那一个流民打扮的敌人突然抽出了匕首,向着班长的后背刺去。
这种情况在整个战场上很常见,因为百姓和敌人根本分不清楚。只有通过手里有没有武器来简单的判别,根本不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当初倭寇混在百姓中间进攻我军阵地时。因为他们穿着的军服与百姓的穿着差别太大,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谁是敌人,英雄先烈可以做有针对的防备。现在明军战士们只能凭借着高超的技战术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来应对那些敌人。
“砰”
就在那名敌人的匕首要刺进班长的身体时。远处传来一声枪响,然后那名拿着匕首的敌人就应声倒在了地上,原来是狙击手出手了。
可是相比于几万人混乱的战场,就狙击手的那点数量,又能照顾到多少呢?像班长这样的情况太普遍了,这一战可以预见明军的伤亡会非常大。
“他马的,给老子把全军压上,我就不信了,这些叛军还能翻起风浪不成?”
第三军的军长看着前线的战况,一时间也是恼火不已。看着自己的战士一个个倒下,他的内心悲痛万分。
“可是…”
旁边的参谋长有些犹豫,毕竟他们的作战任务可不是这样的。
“没有什么可是的,去下命令吧。”
说完,这名军长就拿起旁边的大刀向着指挥部外面走去。受到朱舜的影响,现在的新军军官特别喜欢战刀。不管自己的技术怎么样,他们都会想办法给自己弄一把军刀。
“军长,你要去哪?”
“杀敌。”
“你是军长,你这叫擅离职守。”
“滚犊子玩意,老子不懂这些,老子只知道我的兄弟在战场上拼杀,老子却坐在后面观看,憋屈。”
看着提着刀远去的背影,教导员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明白自家军长此时的感受。要不是他是教导员,他也会像军长一样提着刀冲到前线去,命令警卫人员赶紧跟上。教导员无奈的摇了摇头。
中线战场打得越来越激烈了,敌军的那名将军看到这样的情况,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虽然他们一方伤亡较大,但是不是他自己的嫡系人马,所以他不心疼,能给明军造成麻烦,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将军,要不我带着咱们的人也杀进去吧?”
一名副将看着眼前拼杀激烈的战场,就有些按奈不住了。
“不,再等等,让他们在厮杀一会儿。咦?”
话还没说完,他就看见战场上一名明军在那里挥舞着大刀,纵横开阖间竟然没有一个人是他的一合之敌,包括他熟知的那些小头目,在这个明军面前竟然连一招都走不了,顿时惊咦一声。
“千里眼快给我。我倒要看看那个明军是何方人物?竟然这么厉害。”
跟在他身后的护卫听见将军的话,赶紧把一个单筒望远镜递给了那名将军。
“嗯?这小子怎么有些面熟呢?富贵,富贵,过来看看,那个明军咱们是不是认识?”
这名将军观察了一会儿,就对着旁边一名比较富态的中年人喊道,因为他感觉正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那个明军,他应该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