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夏状元郎

作者:近墨黑 | 分类:历史 | 字数:59.4万

第146章 最后的试探

书名:大夏状元郎 作者:近墨黑 字数:2258 更新时间:2024-11-25 23:41:41

德王妃确实是看得暗暗心惊。

她原本以为,船上的这些士子,虽然对郑经的才华佩服有加,但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骄傲,真要想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着郑经,那一两个,三五个或许有可能,全部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因此,对于郑经的真理社拉成员之事,她一向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听的多,但绝对不发表意见。

她怎么也没想到,船一到扬州,郑经竟然又折腾出了一本《三字经》出来,结果让船上所有的士子都做出了跟随他的选择。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多股势力的联合。

别看这些士子还年轻,暂时还没有步入仕途,可到了这个程度,都已经算得上是各自家族年轻一辈中的中坚人物了,家族对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支持。

而一旦他们成长起来,在仕途上有了好的开始,或在声望上有了不错的影响力,家族对他们的支持力度同样也会加大。

这也就意味着,跟这些年轻士子交好,甚至还能帮到这些士子成长的郑经,同样也有可能获得他们背后家族势力的支持。

这样发展下去,真是不得了!

说句夸张一点的,等他们成长起来之后,若是他们想造反,颠覆大夏朝,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当年大夏朝先祖霸帝起事,最开始仅是获得了吴兴沈氏的支持,后来成规模了才陆续有别的世家的加入,最终却成就了现在的大夏朝。

细思极恐。

那郑经会造反吗?

对于这一点,德王妃并不确定,虽然从目前来看,郑经应该是没这个心思的,但时势变化所造成的意外谁也不敢保证,因此,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再跟郑经长谈一次。

一为试探他的心思,看他是否有不该有的野望、反骨。

而来,若是郑经没野望没反骨,那她就更应该好好利用一番这股极具成长潜力的新势力了。

于是,郑经又一次被他请到了她的船舱。

“浪之,再过几日就到了会宁了,你可有何打算?”

老调重弹,一个曾经被她问过的问题又从她嘴里冒了出来。

郑经楞了一下。

他心想,这个问题你不是已经问过我很多遍了吗?

但他还是回道:“真没啥别的打算了,也就是编编书,然后把报纸给办起来。”

这也确实是大实话。

尽管他有乱臣贼子之心,但他也知道,这事急不得,在机会来临之前,他要做的,就是蛰伏,打基础,除此之外,别的任何多余的动作都不要做,否则的话,就会死的很难看。

而所谓的打基础,无非就是赚钱,然后文化思想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而不是急于去发展势力,或挖空心思在仕途上往上爬之类的。

基于这一原则,他给自己定的小目标,确实也就是出书、办报,然后就是赚钱。

德王妃却又问道:“除此之外,你就没想过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若是有的话,王爷可以帮你举荐,以免浪费你的大才。”

一记诱饵被她抛了出来。

正常情况下,士子想走仕途,最正规的途径是参加会试,金榜题名,就能得到一个好的前程,基本上是县令起步。

但也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举子在出现官职空缺并且还有人举荐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当官当吏的,像郑经这样的,若是有德王爷举荐,那同样也可以县令起步,或者在朝中某个衙门当个小吏之类的,先积攒资历和人脉。

尤其是后一种情况,不仅能积攒资历和人脉,还不影响他继续参加两年之后的会试。

换做是其他士子,肯定是对此求之不得。

德王爷的推荐,那绝对是仕途捷径啊,不比编书办报之类的强得多?

郑经却摇了摇头:“还是算了,走仕途干些琐事挺浪费时间的,我还是对道更感兴趣,有志于把正确的思想和文化传递给世人。”

德王妃错愕。

对仕途不感兴趣?

这是一心要效仿圣人,走思想传播之道吗?

众所周知,古之圣人,包括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都是无心仕途,几乎都没怎么做过官,而是专心于道。

而现在,郑经竟然也流露出了这样的想法。

很明显,她的试探算是失败了。

她原本以为,失去郑氏支持的郑经,是在对仕途已看不到太大希望的情况下,才无奈选择了往道的方向发力,谁知在她抛出了德王爷这一强力靠山之后,郑经竟然还是不动心。

德王爷是谁?

那可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啊!

有他举荐,不必荥阳郑氏的支持要强得多?

如此看来,他根本就没什么野望,更不用提什么反骨啊!

古之圣人,有谁动过造反的心思?

这下她终于彻底放下心来。

这心一放下,想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了。

在此之前,她原本是没打算跟郑经提已经得罪沈家,沈家欲灭之而后快的事的,毕竟那是她的算计。

可现在,她却打算郑重提醒一下了。

看在郑经一下子又团结了那么多有背景的士子的份上。

在她看来,在沈家面前,现在的郑经已经不算是完全没了还手之力,稍稍谨慎一点的话,说不定还能帮她搅一搅沈家和靖王那边的局。

“那我可得提醒你,等到了会宁之后,你可得小心吴兴沈家。”

她开始主动帮郑经树敌了。

别以为前天子被废为靖王,沈家就失了势,事实上,因为大夏朝建立之时的拥立之功,沈氏最大的势力不是在朝中,而是在地方军政,余杭以南的很多地方,比如说广州、交州等,军政大权几乎全部掌握在沈氏族人手中。

也正因为如此,弄得当今圣上都不敢轻易动沈家,结果是现在的五兵尚书之位,还是落在沈家人手里,让沈家把控着朝廷的军政大权。

“别以为郑家小姐的那封信,就一定能帮你洗脱拐带郑家小姐的冤屈,那顶多只能让郑家不会对你怎么样,而沈家,势必已将你恨之入骨。”

德王妃又换了一种说法提醒道。

她当然不会轻易承认,郑经之所以会被沈家恨之入骨,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的算计。

紧接着,她细细跟郑经解说起沈家在朝中的势力来。

一副关爱有加的姿态。

郑经:“……”

我人还没到会宁,就已经有强敌在等着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