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之九世情缘
作者: | 分类:其他 | 字数:2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世轮回11
赵诩抬眼朝着府门内看了看,看到了人群中那个早已经印入脑海的人影,剑眉微挑,他收回目光给父母行了礼,然后跟随着父母进了府内。
回到知行院,赵诩躺在床上,想着外祖母说过的话,妻子吗?他年纪还小,但是也到了懂这些的时候,其实要不是外祖母娘家去李府做客的那位娇小姐,他还没有这个概念,好在他及时离开并找人告知了外祖母,否则他不知道自己现在还能不能安静的躺在床上想这些事,他也是第一次见识了所谓的后宅女子的手段。
他警告阿一和阿二不许将这件事告知别人,哪怕母亲也不行。阿一和阿二以为他不想母亲和外祖父家产生隔阂,其实他更在意的那个笨丫头知道,怕她冲动做出什么事情。
喜欢的人,妻子,侍妾,这些词他第一次听到长辈和自己说,以前他从不曾考虑,生活除了家人就是学习。
什么是喜欢,他问过外祖母,外祖母说可以仔细观察你的父母,那就是喜欢和爱。
今天回来他有偷偷观察,母亲看父亲的眼神,有着眷恋和爱慕,还有崇拜,她时刻注意父亲的举动,总能第一时间父亲要做什么,喜欢吃什么。而父亲看母亲的眼神带着宠溺和温柔,像一棵大树坚定的站在母亲的前面为她遮风挡雨,给她幸福的生活。
他人生十四年除了家人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别的女子,父母之间的感觉他没有,但是他会想到宁四妹,那种被凝视的灼热的感觉仿若将他的心融化般,他虽然没有看到过她的眼睛,可是他就是肯定那眼中的爱慕和眷恋比母亲看父亲的更甚几倍。
那么自己呢,他一直以来当做朋友,完全没有往男女之情考虑,是不是对她很不公平,那么他要回应她吗?要怎么回应?(真当她是朋友的话,不会觉得对她不公的,而是想着怎么拒绝。)
想起小镇宁四妹突然出现,因为一个女子而生气,他就觉得开心,高兴她守护在自己身边,(一点没觉得被女孩子保护会羞耻的感觉。)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临睡前脑中回想的是宁四妹站在屋顶俯视众人那帅气的姿势。
第二年三月份就要参加会试,从稻城到京城走水路要七到八天,走陆路要半个多月,所以赵诩要二月初就启程去京城,赵李氏已经派人提前去京城置办院落,还有跟大哥联系。
这次赵诩提出带宁四妹一起去。赵李氏听到后还是有些吃惊的,不过孩子大了,过了年就十五岁了,在房、事和女色上面也该开窍了,只是她原想着等儿子过了明年的会试再说。
“诩儿可是想将宁四妹收进房中?”赵李氏试探问道。
赵诩摇了摇头,通过一段时间的知识补充,他已经收入房中是什么意思了,“并不是,只是跟我上京随身伺候罢了。”他有想过要她,但是却不是这种方式,他已经问过了,四妹的活契还有四年,正好可以用这些时间让自己站稳脚跟,有更大的话语权。
赵李氏见儿子并没有那方面的意思,便放下心来,这一次去差不多要三个月,有个丫鬟侍候确实好一些。她也不去追问为什么是宁四妹,或者要不要多带一个,便点头同意了。
“今年的生日又办不了了,等你回来帮你补办吧。”想到儿子的生日,赵李氏无奈的说到。
“都听母亲的。”赵诩没什么意见,他生在二月中,去年因为要参加童生试,便家人吃了个饭,没有请人好好办一场生日宴,今年则是要去京城参加会试,他的生日要在船上度过了,还有十五岁的由父母主持的束发,就是生日那天好在可以补办,要不赵李氏更要懊恼不已了。
再说听到消息的宁四妹很开心,上次赵诩在芜湖呆了那么久,好在距离不是很远她想他了还能施展轻功过去看看他。这次去京城路途那么远,她就是想过去看他都不可能,本以为会有三个月见不到他,谁知道得到消息让她一起去京城,她怎么能不高兴呢。
宁四妹高兴的收拾王嬷嬷带人送过来的新衣服和首饰,然后托人给父母带个话,自己有事等三个月后再回去看他们。
收拾了两天,终于准备出发。
赵家全家出来送他,这次带了一些特产和礼物是给李大舅送过去的,所以多准备了两车,而宁四妹则坐在第三辆车上负责赶车。
赵县令和赵李氏拉着赵诩的手再次嘱咐他,看了看日头,知道出发的时间到了,才不得不放手。
赵李氏看到儿子一人上了马车,阿一跟着坐进去,阿二赶车,怎么没看到宁四妹过去伺候,当从第三辆车上看到赶车的人,她嘴角忍不住的抽了一下,儿子要人过去是这么伺候吗?她没说什么,不过却彻底放心了。
赵县令跟着车辆来到码头,看着车上的东西装进船里。
因为赵诩上京赶考,赵县令租了一个大船,派四个衙役护送,一些要上京赶考的寒门学子也得到了照顾可以一起坐船去京城。
赵诩拜别了父亲进了船舱,大船分上下两层的带阁楼的房子,一共二十间房,其中上下十间房是属于赵诩的,剩下的分给一起去京城的学子。
根据赵诩和宁四妹两人信件来往商量的规定,宁四妹住在赵诩的右边的房间里,她会尽量避开和他见面,但是一定要住他旁边,虽然不明白宁四妹为什么不肯见自己,但是赵诩没有刨根问底的追问便同意了。
船行驶了三天了,除了第一天大家都比较新鲜的出来坐在甲板上看着沿途风景,吹了一天的冷风,等到了第二天出来看风景的人少了一半,到了第三天大家开始结伴串门探讨一下学问。
虽然赵诩和他们身份不一样,但是却难得的说得来,加上一半多是同书院的,大家还是有共同的话语,通过进一步接触基本上都佩服赵诩的知识面广泛,思路奇巧,怪不得人家能得四元首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