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 分类: | 字数:65.9万

第183章 重蹈曹操覆辙?

书名: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字数:1644 更新时间:2025-02-04 04:29:33

孙权回到丹阳郡,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考察。

随着江东领地的扩大,他正考虑将治所从吴郡迁徙出来。

秣陵县,也就是未来的建业,是孙权的第一考虑。

其次,则是鄂县附近的“武昌”,目前还没有建设。

第三考虑,则是京口了。

孙权留在吴县,是因为孙策遗留下来的政治策略。

随着领地的扩大,吴郡距离荆南、岭南实在太远了,不适合继续担任治所。

京口距离徐州广陵比较近,也能够威胁到江淮地区。

然而京口距离长江过近,容易遭受曹军的偷袭。

即可江东水师再强盛,也需要精神高度紧张进行防御。

一旦益阳有警,水道溯流二千里,很可能赶不上。

这就凸出了武昌的作用,位于孙权治下的中间位置,靠近荆州和江淮。

不管是和曹操作战,还是和刘表作战,都非常不错。

历史上,孙权正是在武昌称帝,建立东吴霸业。

不过秣陵的地理位置,更加适合南土的政权。

后来东吴从武昌迁都秣陵,就是最好的证明。

秣陵位于武昌和京口中间,还有水道能通漕运、战船,非常便利。

所以孙权回师途中,特地前往秣陵县一探究竟。

如今的秣陵还只是一座中等县城,看起来非常贫弱没什么气象。

孙权往街道一走,还能闻到各种各样的味道。

作为南土最强诸侯,他很有必要规划一座大城作为排面。

可看到秣陵当下的境况,孙权清楚地明白。

江东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非同小可。

“一切都得从长计议啊。”孙权喃喃自语道。

他对于翡翠、玳瑁、珠玉等奇珍不感兴趣,但对大城情有独钟。

一座恢宏的王城绝对能凝聚江东人心,不管耗费再多的人力物力都是值得的。

“主公,臣下有一事禀报。”

是仪脚步匆匆,打断孙权的思路。

“说。”孙权敏锐地意识到不对劲。

“臣下在丹阳郡,发现盛宪的踪迹,还截获了他私通北方的书信。”是仪肃声道。

孙权愣了一下,好半晌才回想起盛宪的过往。

盛宪是前吴郡太守,孙策转斗江东,杀了他不少好友同僚,他便一直反对孙策的统治。

后来孙策大怒之下,追捕盛宪全家,几乎斩尽杀绝,唯盛宪托庇于友人幸免于难。

盛宪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对孙氏而言一直都是隐藏的威胁。

“盛宪何在?”孙权寒声问道。

“死了,臣下派人前去逮捕,盛宪宁死不从。”

“弟兄们粗鲁了一些,一不小心将他杀了。”

是仪惶恐地请罪,生怕孙权怪罪下去。

“一个读书人罢了,死了便死了。”孙权松了一口气道。

“现在有人故意放出消息,是主公下令动的手。”

“臣下无能,请主公治罪!”

是仪起初是想邀功,没想到把事情办砸了。

“如果我下令惩处你,反倒更让人怀疑。”

“好好调查其同党,一并斩草除根,不留祸患。”

孙权脸庞冷峻,根本没把盛宪放在眼里。

“至尊,盛宪在江东的地位,不亚于边让在兖州!”

是仪担心孙权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特地强调提醒。

孔融曾表示,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他一次次向曹操举荐盛宪,希望曹操能将盛宪接引到北方: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也。”

可见孔融对盛宪的推崇,那是文人相惜的真挚情感。

恐怕曹操也不会错过一个打压江东威望的机会,很可能借题发挥。

“你看我,有几分像兖州时狼狈的曹操?”

“曹操能杀边让,难道我连杀盛宪的资格都没有吗?”

孙权没有妥协,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霸道。

盛宪是孙策要杀之人,孙权没理由放过他。

哪怕盛宪的信徒众多,孙权也无所畏惧。

他已经提拔了一批江东士族,任命好几位郡守。

顾家、陆家等,都选择站在孙权一边。

孙权要是还忌惮一个读书人盛宪,还做江东之主干什么?

“臣下明白!”是仪心里有数,放心大胆地前去追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盛宪所举孝廉妫览、戴员二人,竟都在丹阳郡身居高位。

妫览是丹阳都尉,戴员是丹阳郡丞。

他们都曾为隐匿盛宪踪迹,提供了帮助。

孙权传令弟弟孙翊,清理门户。

他驻军秣陵,无论如何都要看到妫览、戴员的首级。

如果孙翊不忍心动手,他便亲自率军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