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 分类: | 字数:65.9万

第256章 牧民,壮大江东

书名: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字数:1630 更新时间:2025-02-04 04:29:33

自孙权迁都建业以来,已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百姓迁徙而来,汇聚在城外杂居。

张昭将每一个地块,都规划得井井有条。

土地、宅邸、沿街的商铺,都成为江东重要的收入。

孙权连年出征,并没有消耗太大的民力。

百姓在服徭役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个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因为江东的徭役,都是全包的,包吃、包住、包穿、包路费。

壮丁服徭役的确给百姓的家庭,带来一定的劳动力损失。

可也相对地减少了一个人的口粮。

孙权之所以能这么任性,是因为两季稻的推广。

江东财政收入,飞速地上涨。

再加上军屯、民屯,官府不需要强势地压榨百姓,给了百姓喘息的机会。

“随着建业人口的增加,城墙的问题需要尽快地解决。”

“否则等曹军南下,将会造成百姓的惶恐。”

“近来江东致力于修建濡须坞,现在堡垒要塞已成,该着手营建建业了。”

张昭罕见地放下政务,陪孙权在城内到处走走逛逛。

“我每一次征战归来,江东都会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都是张公的功绩啊!”

“正如张公所忧虑的那样,天下还没有到太平之时。建造一座大城,能凝聚人心。”

“可为此劳民伤财,我的确不怎么愿意。不妨放缓速度,一年建造一面城墙。”

孙权估摸着用四五年时间,建造一座容纳三十多万人的城池,能缓解江东的压力。

“现在服徭役,管吃管住,百姓哪有不愿意的。”

“农闲时他们没事可干,反倒更容易出现治安的问题。”

“合理地消耗民力,是主公应该学习的。”

张昭连年向孙权进谏,与民更始、轻徭薄赋。

现在竟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实在让孙权刮目相看。

这让孙权联想起商鞅的“驭民五术”,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他事。

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人穷志短。

这几招,能够极大地巩固封建统治。

秦朝大肆征募徭役,修建驰道、长城等等,很可能是受到商鞅统治思想的影响。

即使到了现在,州牧州牧,牧的可不是牛羊,而是地方百姓。

历史上,有很多牧民的记载。

“治国之道,牧民而已。牧民犹牧马,必人安其马,马习其人。”

“夫郡守县令,为牧民之官。”

“……”

孙权身为地方诸侯,称得上是既得利益者。

他当然不会反对“牧民”,但他不会针对神州的百姓,而是山越、番人。

没有劳动力,江南不可能发展。

孙权不可能在十年内,走完千年的道路。

所以他需要补充大量的劳动力,用来屯田、兴修水利、建造大城等等。

就目前看来,潘璋和蒋钦的动作,还是太慢了。

如果有二三十万劳动力,孙权想修建道路就修建道路,想建造大城就建造大城。

等掳掠超过百万,江东修建奇观也未尝不可。

北方连年征战,曹操仍旧大发徭役,修建运河、铜雀台等等。

孙权自上位以来,还没有大兴土木,为自己的享受而享受。

偶尔出去游猎,或者举办酒宴,还会被张昭抓住小辫子批斗。

孙权想了想,决定加快掳掠的进度,将目标放在扶南国上。

于是他乾纲独断,任命吕岱为统帅,庞统为军师。

蒋琬、潘濬、陆绩执掌后勤,潘璋、蒋钦、朱桓为爪牙。

调遣魏延、胡综、徐详三营六万兵马,进入交州。

加上能出战的两万州兵,合计八万大军,攻讨林邑、扶南。

交趾地区物阜民丰,水稻两季成熟,因而府库充盈。

由于路途遥远,粮食运输到前线,得不偿失。

苍梧郡、南海郡、郁林郡等,还能通过灵渠转运,安全系数很高。

交趾地区只能走海运,船只容易出现损毁。

这么多粮食储备,大都只能用来酿酒。

然后转运至荆州、扬州贩卖,实在是可惜。

此次作战,也正好给荆州一派营造声势,迅速地将庞统、蒋琬等人提拔起来。

如果能攻灭扶南,江东在劳动力上,也能获得补充。

即使扶南能坚持下去,覆灭林邑也是手拿把掐之事。

孙权的决策,自然惹来很多反对的声音。

毕竟劳师远征,容易血本无归。

但在一次次胜利的威望加持下,所有反对都是无效的。

孙权不想让神州的百姓吃苦,那就只能由番人承担,战争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