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 分类: | 字数:65.9万

第260章 兵戈入庙,自有大佛为我神州辩经

书名: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作者:世家千年 字数:1691 更新时间:2025-02-04 04:29:33

支谦受业于支谶门人支亮,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谓。

汉灵帝时期,他的族人便从大月氏国,迁徙至大汉定居。

董卓之乱,洛阳的秩序崩塌,支谦便迁徙至江东。

历史上,支谦曾为吴太子孙登的老师。

其翻译的佛经,极大地促进了佛教在神州的发展。

以至于后世出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壮观景象。

孙权和支谦交流,表示愿意弘扬佛法。

作为南土的霸主,他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大势的发展。

江淮地区,有很深的佛教影响力。

这得益于一个人的宣传、弘扬,也就是笮融。

笮融掌控着徐州多地的漕运,深受陶谦的信任。

他利用压榨来的钱财,大肆地修建豪华佛寺,非常奢靡。

在百姓食不果腹的时候,笮融铸造金铜大佛,衣以锦彩,倾动徐扬二州。

而且,他还举行大规模的浴佛节,招揽信徒万余人。

这是佛教历史上,都罕见的盛景,就这么被笮融折腾出来了。

后来曹操举兵入徐州,屠戮生灵。

笮融害怕兵灾,然后向扬州迁徙投奔刘繇。

跟随他的佛教徒,足足上万众。

孙策渡江袭夺牛渚屯时,还和笮融大战一场,大破笮融的佛教军。

再后来,笮融逃到豫章,杀了豫章太守朱皓。

而朱皓是汉末三将之一朱儁的儿子,称得上是名流。

刘繇大怒,举兵讨伐笮融。

笮融兵败逃到山中,被山越所斩。

江东的佛教盛世,也就戛然而止。

如果孙权愿意扶持佛教,那么支谦有信心大兴佛法。

孙权提出,支谦弘扬的佛法中,必须强调一点。

也就是人生来就是受苦受难,只有经历耕种、劳役的苦难。

死后才能进入西天极乐世界。

所以活着的时候,要多种地、多服徭役,以此为殊荣。

不要出来乱搞事情,败坏自己的修行。

如果不多种地,不多服徭役,那么死了以后容易下地狱,饱受折磨。

活着受苦,死了还受苦。

支谦是翻译佛教经文的“专家”,他知道要弘扬佛法,肯定少不了统治者的支持。

他振奋地脱口而出道:

“没想到至尊也这么精通佛法,日后在下一定常来请教。”

孙权听着支谦的恭维,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他自己什么水平,自己心知肚明。

不可能因为支谦三两句吹捧,而发生任何变化。

“神州地区佛法还是空荡荡一片,你先到林邑、扶南地区去传道。”

“谁敢阻挠,江东的大军自会为你开路。”

孙权言语中,充满不容置疑的霸道。

“遵命!”支谦决心干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江东进攻扶南,是板上钉钉之事。

如果说林邑相当于神州的一郡,那么扶南则相当于半州。

这么多人口,都是宝贵的资源。

鲁肃曾和孙权讨论过,扶南和中原的文化不同。

即使强行进攻拿下,也很难进行统治。

而且将士们劳师远征,容易患上水土不服的疾病。

孙权知道鲁肃的本意是好的,所以没有怪罪过。

不过为了安鲁肃之心,孙权回了他一句:

“兵戈入庙,自有大佛为我神州辩经。”

支谦的存在,便是一个引子。

当然,孙权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吩咐庞统提防着支谦一点。

新的佛法,需要得到弘扬。

否则大量的劳役、佃户涌入境内,容易形成隐患。

劳役、佃户追随死后的精神享受,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靠谱的慰藉。

支谦抵达林邑后,庞统召集十八位林邑庙主,为他站台。

这些都是物竞天择后,剩下来的强者。

他们追随支谦,按照孙权的思想指导,编拟新的佛法。

庞统作为监督,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他知道这一场无声的文化战役,非常重要。

江东能否入主扶南,还需要法理的支持。

贸然进攻相当于入侵者,会遭受剧烈的反抗。

现在江东扶持起新佛教,情况将变得截然不同。

这是佛门内部的信仰战争,江东帮助支谦等庙主扫荡异端,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以后扶南人人都可以当佃户、服徭役,争取死后进入西天极乐世界。

他们的人生也称得上圆满了。

等到第一部佛典诞生,江东军便迫不及待地向扶南发起进攻。

江东子弟患上疟疾后,都会得到救治。

但为了防止疟疾反复发作,患病的士卒会直接撤回江东。

江东军因此减损兵马三万众。

后来吕岱征募土着作为仆从军,又将远征军的兵势,恢复到八万多众。

双方在兵力上旗鼓相当,江东军在军备上占据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