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之从被叫傻柱开始

作者:地主家的小胖子 | 分类: | 字数:64.8万

第67章 下大酱

书名:四合院之从被叫傻柱开始 作者:地主家的小胖子 字数:4506 更新时间:2025-02-07 07:23:57

“等等。”

孙师傅喊住了要出去继续给张连长上眼药的何雨柱。

“老师长送你一个礼物,让我转交给你。”

说着,孙师傅从抽屉拿出来一个报纸包起来的纸筒,扔给了何雨柱。

“嗯?”

何雨柱下意识的接过了纸筒,用手掂量了一下,不沉。

“老师长这不年不节的,怎么还给我送上礼物了呢?”

虽然何雨柱开玩笑的调侃着,但是手上的动作却不慢。

直接把报纸打开了。

“还不是老师长过年那阵吃好了,知道你的事,也知道你要过生日了,就托我给你送个礼物,老子才不赚那人情呢。”

看着何雨柱拆包装,孙师傅笑呵呵的解释了一句,就在旁边抽起了烟袋锅子。

这时候,何雨柱已经把外边包裹着报纸都拆开了。

“我去,53匕首?”

看着手里的礼物,何雨柱忍不住出声了。

53匕首,全称是五三式侦察兵匕首。

对于这个刀,何雨柱可太熟了。

后世的何雨柱,手里就有一把,不过,那是当时的何雨柱父亲从老山带回来的。

最后,刚满十八岁的何雨柱软磨硬泡的,才给要下来。

可惜啊,最后,被当成“杀人”的证据,给没收了。

何雨柱也没想到,这么辗转的好多年,他能收到53匕首。

“你认识?”

这边的何雨柱对手里的匕首而吃惊呢。

那边,孙师傅也大吃一惊。

“这玩意去年才研制出来,配备下发的都少,你搁哪知道的?”

“呃。。。。。”

这下,何雨柱坐蜡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我。。。。我。。。”

“我”了半天也没“我”个出来什么。

好在,孙师傅这时候皱着眉给何雨柱“解释”了。

“你以后,少跟那些喜欢炫耀的小崽子玩。一个个的,家里有点什么好东西,嘴上就没个把门的,成天出去得瑟。”

说着,还瞪了何雨柱一眼。

“我们厂的东西,你没出去跟他们瞎炫耀吧?”

“没有,没有,我现在也不接触厂子里生产的东西,想炫耀也没招。”

何雨柱擦着冷汗,讪讪的笑着。

可不放心的孙师傅又一次的叮嘱了何雨柱一句。

“你记住,我们厂虽然对内很多人知道,但是保密原则你得记牢。”

“好,好,好,我记住了。”

何雨柱现在已经算是逃过一劫了,连忙点头答应着。

这下,孙师傅也就没说什么了。

只是挥了挥手。

“好嘞,师父,我先出去了哈。”

何雨柱忙不迭的出了办公室。

等来到了没人地方,何雨柱这才松了一口气。

好悬啊,好悬。

何雨柱蹲在犄角旮旯里,抽了根,冷静了一下,也就过去了,开始仔细打量起手里的匕首。

现在手里的这把,跟后世何雨柱父亲送给他的那把,没差多少。

都是黑色的刀鞘,枣红色的刀柄,以及黄铜做成的剑挡和护尾。

刀身还是熟悉的双刃剑模式,中间开有血槽。

不同的是,现在何雨柱手里的这把53匕首的刀身,做了哑光处理。

而后世的那把,刀身是亮面的。

而且,剑挡护圈上的刻字也没有了。

后世的那把,剑挡护圈上,刻有编号,还有一个“9826”字样的钢印。

而现在这把,剑挡护圈上,刚才一个刻字都没有了。

“难道是研究所出品?”

知道研究所里一般的军工试验品是不打编号的何雨柱,美滋滋的就把这把53匕首放进了挎包里。

这下,枪头终于可以退休了。

要不,都一个副连长了,成天拿着个枪头当冷兵器,说出去不好听啊。

再说了,枪头那玩意,用不好就给手给划了,就像去年何雨柱一样一样的。

慢慢的,何雨柱对于到手已经有几天了的53匕首的热情,降了下去。

学校那边,也就开学了。

怎么说何雨柱现在上的学校,也就是个两个学期、一个学年的,工作之余的,“成人继续教育进修班”。

说句不好听的。

这个班,也就是培养工人的,而不是培养技术员或者工程师的。

能教你半年的理论就不错了。

这不,下学期刚开学,何雨柱他所在的班级的课程就变成了“实操”。

今天晚上,可能过去就让你拿着锉刀磨零件。

那明天晚上就变成了给你一张白纸,让你画三视图。

后天,更是让你筛沙子铸模。

就更别说像什么开车床、摸刀具(车床上的那个刀具)、连电线、焊零件、铆零件,等等等等的“工作”了。

简直可以说是天天不重样,周周搞循环。

好在,何雨柱是个男生。

(先声明,这里,没有任何歧视女性的意思哈)

男生嘛,或多或少的,动手能力上,还都可以。

学学练练的,也就上手了。

第67章 下大酱 qbxsw.com

就这样的日子,何雨柱坚持了两个礼拜。

开学之后的第二个礼拜五,何雨柱终于请了上学生涯的第一次假。

不请不行了啊。

3月份的第二个礼拜五,阳历是3月12号,植树节啊。

是,现在这个时候,没有植树节这一说。

或者,准确的说,从28年开始,就已经有了3月12号为植树节。

只不过是在79年,才正式倡导3月12号为植树节。

但是,今年的3月12号,可是阴历的二月初八。

二月初八,对于东北来说,是多么神圣的一个日子啊。

因为,这天,可以做酱块子了。。。。。。。。

(那个啥,因为东北地大物博,我个人是代表不了东北的,所以,这里写的,只代表我家做大酱的时候情景。)

没错,何雨柱的第一次请假,竟然是回去做酱块子。

甚至,白天,厂子里的班,孙师傅都让小李给何雨柱提前送回去了。

你就说,孙师傅的急成什么样子了吧。

做酱引子,其实,挺麻烦的。

讲究点的,就像孙师傅和他的那些老战友。

早早的就开始把前一阵跟后勤那边预定好的东北大豆拿了回来,开始挑了起来。

也就是这些老头有这耐心。

说真的。

别看后世的何雨柱年年都得下大酱。

可是挑黄豆这步,大差不差,就行了呗,要什么颗颗饱满,粒粒晶莹的。

等这些闲的没事干的小老头把20斤黄豆都挑好了,就该何雨柱上场了。

第一步,炒黄豆。

先把黄豆用小火炒到表皮崩裂开了,也就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煮黄豆了。

这步,可麻烦了。

你还得小火慢煮,同时还得勤翻。

翻的时候,还不能像炒黄豆那样使劲翻,只能加小心的翻。

等黄豆煮了快一个小时,煮熟了之后。

熄火,盖上锅盖,还得拿床被子把锅盖也给盖上,闷它一晚上。

因为是在孙师傅的房前的葡萄架底下的弄的。

再加上东北的大豆,因为又是炒、又是煮的,豆香味全散发出来了。

这一晚上,可着老罪喽。

别说小动物了。

就连晚上放学回来的以何雨水为首的一群大院小朋友都凑过来了。

好在何雨柱有准备。

在炒黄豆的时候,就事先准备出来一碗。

更是在煮黄豆的时候,也准备了一碗盐水黄豆。

可算是给这些“嗷嗷待哺”的小朋友打发走了。

剩下的,就他和小李守夜,看着点小动物就行了。

还好,何雨柱和小李都是年轻人。

一晚上,虽说阴历2月份,还是有点冷,不过挺挺,也就过去了。

再加上时不时的,孙师傅也能从屋里出来。

何雨柱跟小李两人,说说笑笑的抽着烟,也就熬过去了。

等第二天早上天还不亮。

何雨柱就把锅里已经闷了一宿的黄豆都掏到一个大盆里。

接下来,这要是搁后世,何雨柱会直接用破壁机或者粉碎机把黄豆弄成粉或者末。

可现在,将就吧。

一边,是小李用杵子在大盆里用力的杵。

一边,是何雨柱用小石磨磨。

强把活啊,可算是把黄豆都给弄碎了。

何雨柱也就开始塑型了。

毕竟是做酱块子,你不把它弄成长方形,那叫什么酱块子啊,对不?

折腾了一溜十三张,天亮了,两个大长方形的酱块子也做好了。

.“师父,酱块子做好了,放哪?”

何雨柱洗了洗手,肘了肘还在看着酱块子傻乐的孙师傅。

“我建议,一会去上班了,把酱块子放厂子里。”

“不至于,就酱块子而已,还没成大酱呢,没有谁会偷。”

看孙师傅完全领会错了自己的意思,何雨柱不得不出声了。

“不是偷不偷的事,而是酱块子发酵得两个月的时间,到时候,会很臭。”

“很臭?”

孙师傅有点不以为然。

“它再臭能比的上战场?老子在战场上连吃带喝都没皱一下眉头,现在这点玩意,臭能臭到哪去?”

“呃。。。。”

孙师傅都这么说了,何雨柱也不好说什么了。

反正他决定了,这两个月,他绝对不会在孙师傅这边住,绝对不会。

“你小子,就是吃饱饭撑的,你看饿你几顿的,啥环境吃不下饭?”

看着何雨柱一脸的嫌弃,孙师傅还不愿意了呢。

可现在孙师傅说的有多么的不以为然,半个月之后,孙师傅就得有多么的“低声下气”。

是的,也就过了半个月,酱块子刚开始发酵了包上报纸。

孙师傅这边就受不了了。

直接把酱块子带到厂子里了。

“呃,不是我受不了啊,是小雨水,嗯,对,我是怕小雨水受不了。”

看着何雨柱调侃的眼神,孙师傅还在极力的挽尊着。

一晃,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阳历,五月十号了,阴历也到了四月初八。

在东北,阴历四月的初八、十八、廿八这三天,都是个神秘的日子。

因为这三天,不敢说家家户户吧,但是大部分家庭都会下大酱了。

为什么说神秘呢?

那就得说是在东北,下大酱是种玄学了。

因为,东北有一说法,下大酱的时候,不能让外人看。

何雨柱向来尊重玄学。。。。。不是,是尊重传统。

所以,这天别看是礼拜一,那何雨柱也开始了下大酱。

其实,何雨柱想按后世的习惯,阴历廿八那天在开始下大酱。

用家里人的话说,二八二八,大酱就是爱发。

可现在,地处京城,纬度比东北老家那边高了几度,温度自然也就高了几度。

现在,初八下大酱,正好。

说干就干。

把已经的成型的酱块子用水和刷子把表皮的毛都给清洗干净。

从这一步上,基本就能看出来各家的酱做的好不好吃了。

像何雨柱这样的,酱块子上面长的只有白毛的,在后续的步骤上不出错,那大酱,绝对不会难吃的。

而有的人做出来的酱块子,上面除了白毛,还有绿毛。

这种的,看后续吧,后续要是也不出错,那大酱还是能吃的。

只不过说好吃,肯定够不上了。

可是要是后续出错了,难吃是肯定的了。

至于酱块子上有了黑斑甚至是黑毛的。

恭喜了,前期准备全废了,就算后续再怎么补救,也逃不过难吃二字。

等把酱块子洗刷好了,拎水晒干之后,再砍成小块放入提前刷干净的缸里,下一步就可以添水放盐了。

至于添水和放盐,这玩意可是有比例的。

正常来说,一斤豆子,应该放三两半的大盐和放3斤的水。

注意,盐还得是大盐,不能是精盐。

虽然,在过去是因为没有精盐才选择放大盐的。

可是,何雨柱试验过,放精盐的话,做出来的大酱,会略带苦味的。

(这个是真的。。。。。)

只不过现在,何雨柱考虑到温度的关系。

20斤的黄豆,何雨柱硬是放了8斤的大盐。

而且,何雨柱听说京城的水质偏硬。

他也没管大院里的水是从那个山上引下的泉水。

直接烧开晾凉了,才添进缸里。

用酱杵子鼓捣了几下,把盐和水还有酱块子充分的融合了之后。

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用细眼纱布缝制出来的缸帘子把缸给盖好。

再用松紧带把缸帘子固定好。

这一天的活,也就算了完事了。

你以为这下,就可以静等着吃大酱了?

错。

从这天开始,每天早晚何雨柱都得鼓捣一阵酱缸,从酱缸里撇出浮沫,一直到大酱彻底的发成型。

毕竟老话说的好,要想大酱吃的好,撇沫那是不能少。

唉~~~~

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