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之从被叫傻柱开始

作者:地主家的小胖子 | 分类: | 字数:64.8万

第164章 往事如风

书名:四合院之从被叫傻柱开始 作者:地主家的小胖子 字数:2115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7:29

“砰、砰、砰、砰。。。。”

随着京城上空的“大脚印”缓缓的向着鸟巢“走去”。

“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

刘欢老师的那特有的嗓音,以及沙拉的美声,《我和你》也在鸟巢响了起来。

不。

这一刻不能说是只在鸟巢响起。

不夸张的说,全京城,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响起了我们声音。

尤其是当国旗缓缓升起的那一刻。

作为国人的自豪感,真的难以诉说。

尤其是像电视机前的何雨柱和石晓娜老两口。

作为看着国家一点一点走到今天的“见证者”,何雨柱和石晓娜眼里,已然是充满了泪水。

可能,上了年纪的人,眼皮子都浅,看不得这些。

更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渐渐的,第二十九届京城奥运会过去了一年、两年。

何雨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发现,京城,有点像他后世印象里的京城了。

房价贵,人工贵,什么都贵。

而且,每天,人来人往的,流动量特别大。

每个人,都是来也冲冲、去也冲冲的,表现的都很急。

这也让原先把在南锣鼓巷四合院门口卖呆当成消遣的何雨柱开始意兴阑珊了。

无所事事的何雨柱一拍大腿。

得啦,干起老本行,开个小吃部吧。

当然了。

这个小吃部肯定不能像何雨柱上辈子那样,成天起早贪黑的为了生计而开的。

这个小吃部,更像是何雨柱为了消磨时间,外加,怎么说呢,可能是何雨柱为了把手艺传下去而开的。

是的。

可能上了年纪,何雨柱有了点念想。

想把自己的厨艺传下去。

不过,何雨柱也知道。

他现在这种身份,就算不是为了自己,哪怕为了孩子们,也不可能授徒。

所以呢,何雨柱干脆利用自己的身份,在总后、学校,还有卫戍那边,以“进修”为名,借调了一批炊事兵过来。

嗯。

反正炊事兵多啊,就算一个月换一批,也是无穷尽也的。

就这样。

在国贸的边上,一家名为“打工人午餐”的小吃部营业了。

这家小吃部很怪。

在大多数盒饭都是十几块的时候,他家只收8块,还管饱。

而且,这家小吃部没有营业执照,也不见有人过来管。

就连煤气水电什么的,都没有人来收。

而店主老两口呢,也挺怪的。

根本不碰钱。

收钱的,是摆在店门口的一个只能进不能出的箱子。

箱子上也写明了。

每个月会把箱子直接捐给“儿童”。

刚开始,在附近上班的白领啥的,还会有心的讨论讨论这家店。

有的说这俩是为了作秀博眼球。

也有的说,明面上是捐款,实际上是为了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多赚点。

可是后来,相处的时间长了。

声音也慢慢的淡了。

可能,这也和动不动就会过来几辆军车,上面下来几个两毛三、两毛四,甚至金星的人被店主爷爷一顿骂有关。

就这样,持续了好几年。

渐渐的,一直在这边上班、吃饭的白领们发现。

店主爷爷和店主奶奶这俩笑呵呵的老人不怎么来了。

换成了他俩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

有时候,也能碰见店主爷爷和店主奶奶的二儿子和二儿媳妇或者女儿和女婿过来坐坐。

不过,价格,还是没变。

就算是外面随便一顿拉面都能几十的情况下,他家,依然还是8块管饱。

甚至,没有营业执照,没人收煤气水电这一点,同样没变。

而且,为了他们这些白领能在中午吃口饱饭,更是在店门口写上了“仅限打工人就餐”。

不过。

这种情况也没维持多长时间。

这家开了得有十年的“打工人盒饭”,黄了。

这让附近的打工人一阵惋惜。

————————分割线——————

“各位观众晚上好。”

“晚上好。”

“今天是3月21号星期二,农历二月三十。”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欢迎收看新XX播节目。”

“首先为您介绍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

“。。。。。。。。。”

“。。。。。。。。”

“。。。。。。。”

“。。。。。。。”

“以下来看详细报道。”

“新XX京城电,我国军事后勤领域奠基人、中XXXX中XXXX候补X员,原XXXXX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何雨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今日下午6时13分,在京逝世,享年88岁。”

.

.

.

这几天,能来参加何雨柱葬礼的,也算是络绎不绝,星光灿烂,群星璀璨了。

“石教授,还请节哀”。

一眼,就能瞅出来是文化人的一群人围着石晓娜在安慰着。

而围着何文的,就有点多了。

有的,是陆老大,有的,是武警那边的。

甚至,还有医院的。

不过,一开口,统一的,都是“何将军,楚将军。请节哀”。

还有一些,是冲着何武两口子来的。

“部长、郭局”的,说的个不停。

而何无双那边,虽然对比其他几伙人会消停一点。

不过,也没消停哪去。

一开口同样是“何局,王院长”。

剩下的,冲着在总装那边的何辰光和何辰东来的,也同样不少。

“何中校,请节哀。”

作为主家,他们可以不动,等着还礼就好。

不过,有些人来了,就算按理是如此,但还得上前迎接。

就比如。。。。

嗯。。。嗯。。。

对吧?

一转眼,7天过去了。

“何雨柱同志,男,1935年3月。。。。。。。”

八宝山遗体告别大厅里,“司仪”在读着何雨柱的讣告。

等该走的流程走完了,随着一把火,一阵风,一股烟。

故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全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