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大秦,始皇万年
作者:云无殇 | 分类: | 字数:3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4章 前赵国
黑甲军的首领立马改变防守策略。
提前装填好箭矢,待对方投石车暴露出位置后,马上三支车弩进行瞄准,瞬间点火,发射。
瞄着一个大概的位置就将箭射出去。
反正也不知道对方究竟会往哪个方向移动,反正都是蒙,三支总比一支命中的概率高。
这个方式是有效的,虽然缩小了火力覆盖面,但有效的打击次数明显增加。
叛军愈发靠近城墙,伤亡也就愈发严重。
几轮射杀下来,已经有几千人被箭矢射中,虽然大多数都不伤及性命,但战斗力大大受了影响,甚至很大一部分直接丧失了战斗力。
丢掉性命的已经有近千人,只不过这一千人,被箭矢真正射杀的很少很少。
九成以上都是因为被箭矢射中,失去了战斗力,后面跟着的无数战友踩踏而死。
可以说,真正让他们丢掉生命的并非敌人,而是所谓的同胞。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攻城口令发出后,就没人可以退缩,也没办法退缩,只要前进的脚步慢了,就会被后面跟上来的同胞赶着不得不继续前行。
哪怕你是在冲锋队伍的后面也没有用,在冲锋队伍后面有着一支监军队伍,这些监军就是专门监督那些不全力冲锋,甚至退缩的士兵。
迎接这些退缩士兵的是斩立诀。
冲锋,拿先登之功,还有活路,退缩,只有人头落地。
一排又一排登云梯架在城墙边上。
这些登云梯刚架上时,北地郡的守城兵可以轻松将其推倒,甚至推倒后还能对下面的叛军造成一定的伤害。
但随着登云梯搭建数量的增多,守城兵来不及及时将其推倒,便开始有加固好的登云梯出现了。
这些登云梯一旦加固好,在城头是很难将其推倒了。
但仍然有很多对付的方法。
城墙上的守城兵将一个个瓦罐顺着梯子丢下去。
那些想要爬上梯子的叛军直接被瓦罐砸下去瓦罐破碎,喷溅出粘稠的液体,沾在叛军身上,流在梯子上,淌在地上。
刺鼻的味道让城下的叛军都神经一震。
这味道他们再熟悉不过了,是火油!
还没等他们作出反应,城墙上的火箭就直直射下,引燃地上的火油。
这些叛军都是无甲或是身穿藤甲的,是最害怕火攻的。
随着无数的瓷罐从城墙上砸下,引燃无数的火油。
真正意义上对叛军造成的伤害才刚刚开始。
叛军前仆后继,即便有侥幸登上城墙的,面对全副武装以逸待劳的黑甲军,结果也都是人头落地。
就这样,临近天明,最后以叛军伤亡近万人为代价,将守城兵的火油罐几乎消耗殆尽。
而守城兵,包括黑甲军在内,也有八百人伤亡。
这八百人大多都是被投石车的火石砸中受伤或是死亡的。
八百人换一万人很赚。
而且这八百人之中很多人都只是受伤,经过救治休养,还是可以恢复战斗力的。
对于守城来说,这些伤员只要能行动就可以提供自己的价值。
即便不能杀敌,也可以用来搬运物资,可以让原本的辎重兵投入战斗。
叛军的第一轮进攻抵挡的并不困难。
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毕竟守城用的火油所剩无几。
天亮后,叛军的攻势也停了下来,鸣金收兵后,叛军进行了休整。
按照叛军原本的计划,在猛烈的攻势下,城内的反贼应当里应外合,帮助他们攻破城门,迅速占领北地郡城。
只可惜,北地郡城内的反贼都被云无殇清理的所剩无几。
剩下的要么就是帮不上忙的小虾米,要么就是被监视着没有用武之地。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北地郡连接新罗国,战略意义巨大。
只有拿下北地郡,才是进可攻退可守。
叛军虽然收兵了,但依然包围着北地郡城,滴水不漏。
叛军营房内士气不再如前一日高涨。
叛军刚集结的第一日,一个个都情绪高涨,谋划多年的计划终于要实施了。
在轻松拿下北地郡周边县城后,叛军的士气更是连连高涨,甚至在叛军眼中,复国也只是探囊取物一般。
等复国以后,这些参加起义的反贼,最低的也能封个百夫长。
百夫长,那手底下可是管着一百个人呐。
也因此,这群反贼一开始气势是很足的。
直至昨夜,没见识过战争残酷的一群新兵,才知道战争的真正模样。
真正用来巩固云梯的是尸山血海。
什么先登之功,什么万户侯,那都只存在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
在真正城门被攻破前,爬上登云梯的都是消耗品,用来消耗守城军火油和箭矢的贱命罢了。
倒下了,就是倒下了,这就是战争。
攻城掠地的代价就是如此。
……
另一边,云无殇一行人还在并州境内。
进入并州之后,云无殇一行人明显放松许多,一路上也再没遇到刺客袭击之事。
就连卡卡西也汇报过,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举动的人。
只有云清歌表现出了对云州战事的担心。
还是云无殇开导自己这便宜小姑。
告诉她,就算担心也回不到云州,就算回去了,凭借一个人也是没办法左右局面的。
云清歌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安慰人的方式,有些奇怪,但是很容易让人接受。
并州本是前赵国境内。
赵国和秦国本是同宗同源都是嬴姓赵氏家族后人。
其共同祖先名为伯益,又称大费,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关,被舜赐姓赢。
在周朝时,秦国先祖因给周天子养马有功,便得到了封地,得以建国,称秦国。
赵国先祖因给周天子驾车有功,同样得到了封地,建国赵国。
两国也因此而来。
云无殇一行人一边领略着前赵国的风光,一边在百姓恐惧的目光下前行。
前赵国虽然和秦国同祖同宗,但两国的关系并不好。
因为两国相近的缘故,多年来时常会有冲突,长此以往,小恩怨便滋生成大恩怨了。
经过多年的积累,便变成了国仇家恨,不死不休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