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父皇你翻脸无情,别怪我造反

作者:戴墨镜的鼠爷 | 分类: | 字数:55.4万

第134章 王玄策舌战群臣

书名:父皇你翻脸无情,别怪我造反 作者:戴墨镜的鼠爷 字数:2264 更新时间:2025-02-13 01:51:50

“臣王玄策,见过皇帝陛下!”

齐渊宣见不久,一个年轻人从容走入朝阳殿,微微躬身行礼。

这位自称是王玄策的人,长相中正,气度不凡。

纵然面对皇帝和朝中重臣的注视,也没有一点怯场。

没错!

这位正是唐朝鼎鼎大名,一人灭一国的外交官王玄策。

自从王守仁在安州大败王戈后,齐羽就得到了新成就,并召唤出新人物。

而附带的奖励,更是齐羽梦寐以求的火器,明朝火铳。

此外,齐羽因为召唤出王玄策,精神更是达到了27点之多。

恰好,诏狱在此时也逼问出苏松宣旨的目的。

听闻皇帝的险恶用心,齐羽大怒,就准备亲自带兵,直取京城。

但,却被诸葛亮劝阻。

诸葛亮给齐羽分析了利害,说现在北朔未灭,草原不稳,治下各地也在改革,并不适宜灭掉大晟。

不如遣一人去京城,将苏松送回去,并谴责皇帝无缘无故对自己人用兵。

齐羽对此很不解。

他觉得谴责没啥用,还可能导致派遣的使者送命。

诸葛亮却说,谴责皇帝是给百姓看的。

这一路,可以大肆宣传皇帝对他的不公,以及肆意妄为发动战争的不义。

而且,将苏松送回去,推辞掉储君之位,也可以让人觉得己方没有野心。

一切,全都来自皇帝逼迫。

总之这一次出使,就是占据舆论和政治高地。

最终,齐羽听从建议,派遣新召唤的人物王玄策,出使大晟京城。

“王玄策,你在南梁王治下担任什么官职,何故敢称臣?”

齐渊上下打量王玄策,嘴里发出质问。

臣,可不是谁都能称的。

他这是要抓住对方痛脚,先来个下马威。

“陛下,臣乃南梁王麾下内阁外交部部长。”

王玄策不急不缓,报出所属职称。

“什么内阁,从未听过?”

“外交部部长又是何官职?”

……

其他人听了,全都交头接耳。

“南梁王殿下开府后,为更好施政,创出内阁制度,总揽行政之策。”

“臣,便是担任其中外交之务。”

王玄策面对朝臣的议论,出言解释道。

“胡闹,朝廷官吏自有定夺,南梁王私自命名属官,且不上报朝廷报备,难道有不轨之心?”

司徒吴钦出言训斥道。

他掌管国家官吏制度,听闻南梁王胡乱创造官职,自然要出言驳斥。

“南梁乃兵乱之地,国家原有制度,实在不符合统治需要。”

“迫不得已,南梁王改制施政之法,如今南梁一片祥和,百姓安居,全赖南梁王筹划得当。”

“如此功绩,怎么到了这位大人口中,却成了不轨之心?”

王玄策目光看向吴钦,掷地有声的问道。

“这……”

南梁原来是什么样子,朝中无人不知。

如今,能让整个南梁安稳下来,齐羽功绩确实很大。

就算期间变革了一些朝廷规制,也无可厚非。

若是吴钦再挑刺,就有些吹毛求疵了!

“行了!”

齐渊适时开口,打断二人辩论,目光盯着王玄策问道:“南梁王让你来,所为何事?”

“南梁王遣臣来京城,有三件事呈请陛下。”

“一则,南梁王自觉不堪担任储君之位,因此请封夏王。”

嗡~

只是这一条出口,群臣顿时喧哗起来。

“南梁王糊涂啊!为何不要储君之位?”

“何故要封夏王?”

“难不成南梁王真的另有心思?”

……

不解和质疑之声,充斥整个大殿。

“住口!”

这时候,吴钦呵斥重臣,看向王玄策问道:“请问王部长,南梁王何故不尊圣旨继承储君之位,反而要请封另一王号?”

“我主自觉才德不堪储君之位,且南梁诸多事宜尚未处理完。”

“而军事上的功绩,又叫陛下和诸位为难该如何封赏,不如赠一字王号,以表亲近。”

王玄策笑着回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话虽然没错,但这个夏王的称号,怎么听都不对劲。

皇帝去年才屠灭夏家,南梁王这分明是表示不满嘛!

“此事,朕会考虑,说说南梁王还有什么呈请?”

齐渊打断了众人胡思乱想,沉声问道。

“二则,请斩王戈,以及其麾下部将。”

齐渊和朝臣闻言,全都睁大眼睛。

你还真敢说,打败了王戈不够,还要斩了人家。

“为何?”

齐渊面色阴沉的问道。

“陛下,王戈私自动兵袭扰黄岩郡,虽被打败,但不斩不足以平息民愤。”

王玄策扬起嘴角,盯着皇帝说道。

“尔敢?”

太尉陈绍忍不住大声斥责:“大将军王戈乃朝中柱石,岂是你说斩就斩?”

“哦?”

王玄策转头看向他,淡淡问道:“这么说来,王戈并非私自动兵,而是朝廷的意思?”

此话一出,陈绍不敢回了!

如果说朝廷的意思,那就是正式撕破脸。

由此惹得齐羽不管不顾,全力征伐,王戈的数万残兵败将,可能无法抵御南梁军。

现在车骑将军沈良率数万大军在贺州,各地兵马没有抽调过来,京城可谓十分空虚。

若是齐羽来犯,又该如何处理?

别看陈绍掌军事,但实际带兵打仗却不行。

他承担不起跟南梁王撕破脸的后果,因此不敢多言。

“王戈会发兵,皆因南梁王无旨意,私自占据武隆和黄岩二郡。”

司空刘环此时开口,为陈绍解围。

“这位大人,我主对此事已经上表,武隆乃于南戎有勾结,而黄岩则是因流匪入侵,且闹出疫病。”

“两郡官员不思报国,见到贼军和疫情纷纷逃离,我主才不得已暂时接管二郡。”

“怎么到了大人口中,反而成了私自占据呢?”

“不若这样,朝廷可以马上派遣官员接手二郡,我主绝对不会阻拦。”

当初占据武隆和黄岩两郡,诸葛亮就想好了借口,且做了种种安排。

包括上书朝廷,说明理由。

因此,王玄策才能侃侃而谈,不给对方留一点把柄。

殿内重臣闻言,全都沉默下来。

派官员,开玩笑呢!

现在什么形势,谁敢去两郡担任官员。

说不定今天走马上任,明天就被“流匪”杀了,又或染上“疫病”。

谁都不傻,自然也不敢再揪着这事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