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太子爷
作者:吃一大袋荔枝 | 分类:穿越 | 字数:13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4章 学生的游行
第134章 学生的游行
而商人们之所以牵扯进来,则是牵扯到税款。
官员们牵扯进来,则是因为权力的问题。
尤其是新农政策,这是他们绝对不可以妥协的,
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待现在的历史,一个农业大国,想要通过强硬的手段来转身成为工业大国。
那么,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革农业大国最基本的社会形态。
而这个核心,也就是土地。
土地不仅是核心的生产资料,而且还是最为珍贵的资源。
可是这种核心的资源,却掌握在了极少部分人的手中。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对国内劳动力的一种绑架,更是横在朝廷和百姓们之间一堵厚厚的墙壁。
这个时候,有人把方光太拉到了一边,小声说道:“现在所有人的情绪都非常的高亢,已经有些失去理智了。我认为,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平稳一下大家的情绪。”
这件事情快速的升温,然后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局面。
等到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像是傻了一样。
任何的事件,都不会是独立发生的。
这件事情的影响力,还远远不限于江南省以及皇都。
李长安给赵拔坤写完信之后,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李长安又给北方的官员们写了一封信。
一说到这里,所有的学生们都面露激动。
直到二十一世纪,他们的百姓们还在被地主和大商人绑架,任何的政策都无法推行下去。
这一百二十多个学生全部都是读书人,而且他们其中大部分的家庭条件都十分优越,他们有的来自江南省,还有一些来自周边的各个省份。
那郑姚政当初公然的拦截朝廷的赈灾粮食,本来以为他是一个为民为国的大好官,没想到,现在居然也成为了朝廷的爪牙。
所以说,今年其实才是改革进行的最为艰苦的一年。
实在是卑鄙无耻!
方光太连忙说到:“郑姚政身为江南省督察总署的总指挥使,查的都是贪官污吏,他们怎么会盯上你刘家?”
他语气急促的说道:“不好了!大事不好了!郑姚政带着手下的人去刘家,把刘家给查抄了!他们还抓走了刘老爷!”
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人从外面小跑了进来。
整个颐和殿陷入到了一阵短暂的死寂当中。
事实上,其实杨乃文也不想把这件事情闹大,关于这新政策推行的事情,他之前也已经仔细的考虑过了。
陛下!陛下……”
“咱们先去锦衣卫衙门,把被关押住的学生救出来。然后再把高原给逼出来,让他亲口给我们一个交代,让我们去和当朝的皇上对话!”
在赵拔坤看完之后,他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皇上的这句话一说出口之后,在场的官员一时之间竟然没能反应过来。
而国子监的学生被抓起来,显然是再一次证实了“皇上是暴君”这一件事情。
他确实是嫉恶如仇,也确实是想将那些被关押的学生们给解救出来,但是现在眼下发生的一切,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其他人也跟着一起附和了起来。
这不是废话吗,江南的那帮官员,就差指着他们的鼻子怒骂了。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呀!还请陛下收回这道命令!”
“没错!”
这其中确实有很大的弊端,但是如果钞票政策真的能够落实,那么这绝对是大功一件。
而且,这一件事情还引起了大量学生们的同情。
正月二十五日。
就比如说江南省和州山府在这件事情当中的联系。
但是恰恰的,他们之间就是有联系。一旦国内的事情被闹大了,那么边境之上必然不会安宁。
这样一来,李长安就变成了内忧外患。
第二个原因就是,一旦江南省闹起来,那么国内的矛盾必然会被拔高到一个极点。
通过目前的局势来看,弗兰国发动战争的可能性极高。
“是啊,这完全就是暴君,是恶政!绝对不能让这些贪官们在朝廷当中为所欲为!”
如果这个时候州山府在发生战争,尤其是双方打到白热化的状态,那么肯定还需要大批量的粮食作为补充。
现在江南省的大街上热闹的很,到处都有学子们在议论,而刘文有也正是遇到了复兴社的人,才连忙逃到了这里。
社会的贫富差距巨大,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社会形态。
可是为了以防万一,李长安还是做好了战争会随时爆发的准备。
张守政则是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李长安这么做,难道就不怕官员们罢官吗?
罢官?
“朋友们,我们熟读圣人之书,怎么能够让这些朝廷的贪官胡作非为!”
皇上这番话刚刚说完,郭荣生等人带头将刘文柱和钱树明他们全都架了出去。
“现在的局势十分复杂,我们可千万不能被那些有心人给当成枪使了。”
那么李长安这么做,难道就不怕官员们消极怠工,出现一些情绪化的反应吗?
其他的大臣们也跟着纷纷说道:“陛下,臣也只是担心把事情闹大,会有更多的百姓参与进来,这样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而他的这一出现,立刻让在场的其他学生们变得更加愤怒了。
改革不是件简单的说说而已,改革是一定要流出鲜血的。
在李长安所生活的后世,不是没有人在这场战争中妥协过。
弗兰国十分清楚这个情况,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咬着牙也要出兵。
“兄弟们,我们之所以聚集到复兴社,不就是想要普渡众生,力图振兴大玄吗?”
他为什么不说话?
“当初我们名动天下,无人不以我们为榜样,现在朝中出了奸臣,妄图颠倒黑白,谗言媚上,我背应当不惜生命,也要以天下之兴亡为己任!”
毕竟,军事的本质就是政治的延伸。
仅仅一天的时间过去,李长安的桌案上就多出了上百封的奏折。
方光太在一旁说道:“杨乃文,只要你发一句话,我们这三千人一定团结一心!”
如果不把老百姓身上的枷锁打开,那么大玄还怎么谈论改革发展,就是绝对不能够做出任何妥协的问题。
杨乃文就坐在最中间,他的脸色看起来十分平静,没有人能够想得到他此刻正在想些什么。
“各位兄长,求你们救一救我们刘家,救救我爹啊!”这个少年一进门,就开始大声的哭诉了起来。
为了防止弗兰国接下来可能突然的发动军事袭击,李长安特意给赵拔坤写了一封信,派他慰问州山府的全体将士。
但是可惜的是,这些奏折当中讲述的全部都是这些破事儿,所以这些封奏折李长安是全都没有看,派人抽时间到院子当中给烧掉了。
李长安大手一挥,不可拒绝的说道:“既然这样,那就传朕的命令,把那五百名围堵锦衣卫衙门口的学生,全部都给我抓起来!”
而这些奏折的内容,全部都是劝皇上赶紧放了那些被抓起来的学生的。
成年人的世界都是现实的,他们拖家带口,每一个人都是要吃饭的,又不是十几岁的小孩子了,怎么可能一言不合就罢官呢?
消息怠工之类的,李长安根本就不管。
很明显,这个说话的人也是复兴社的人,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孩子,看起来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
外面传来了这些大臣们大声的惨叫声。
所以说新农政策和土地改革,是绝对不能妥协的!
如果弗兰国想要再度大规模的去调动军队,其实他们面临的难度也很大。
今天郑姚政带着人把整个刘家都给一锅端了,他是侥幸从狗洞里钻出来才逃走的。
“对!”
例如说大光头。
“兄弟们,最近发生的事情我们也都已经清楚了,朝廷在北方的五个省份推行新政策,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腐败!一旦这道政令被推广起来,那么全国上下必然是贪官横行!”
此时又正值会试期间,许多的学子们都来到了江南省汇聚。
试想一下,这些核心的资本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掌握在那些官员和商人的手中,无数的百姓们沦为奴隶。
甚至说,如今的局势,已经在朝不受他控制的方向发展了。
而如果北方和州山府双方都需要粮食,那么这必然会导致国内的粮价暴涨。
他是刘大全的小儿子,刘文有。
基本上,这些奏折被搬到颐和殿之后,就是被晾到一旁,郭荣生时不时的会从中找一些没有谈论国子监案件的奏折,念给李长安听。
这其实才是此时杨乃文心中最为担忧的。
考虑到钱树明和刘文柱都是朝廷大官,所以说抓捕那五百名学生的命令,没有从朝廷直接发出,而是直接派了一位锦衣卫,带着这道圣旨来到江南省,直接让江南省的锦衣卫去抓人。
“来人!”
刘文有哭诉着说道:”他们这就是报复!当初我哥在酒楼上痛斥朝廷的奸臣,而郑姚政和那些奸臣们都是一个党派的,他们就是要对我们这些忠良之辈下最狠的杀手!”
只要他们能够把自己手头的政治目标完成了,那么他们就算天天躺在家里和女人们玩耍、李长安都不会说他们哪怕半句。
“把他们全都给我拖出去!”
他们都认为,这一道政策是祸国殃民的政策。
但是这场事情的结果就是四分五裂,还有阿三们,进行改革的时候就直接平躺了。
他现在整个人的神色慌张,样子十分凄惨,看起来确实十分能够博得人们的同情。
杨乃文又站了出来,高声说道:“各位,现在先不要着急,我会去单独的拜见高原。”
弗兰国这种一只虎视眈眈的邻国,怎么可能会不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进攻时机。
“对!”
为什么?
第一点原因就是,北方的灾情还没有彻底的被稳定下来,他们还需要粮食补给。
就在三天之后,受到江南省国子监案件的影响、现在皇都的官场之上也是满城风雨。
江南省和州山府,怎么可能会通过这件事情有所联系呢?毕竟双方隔了那么远。
毕竟在这种封建时代,官员可是妥妥的上流阶级。
众人大声的高呼了起来,整个场面看起来无比悲凉。
如果他们罢官之后,还能去做什么?
他们是能够种田,还是能够去做一些小买卖?
但是,对方也同样有顾虑。因为草原上的士兵刚刚被大玄教育了一顿,而他们的内部也正面临着变革。
李长安的信被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州山府,送到了赵拔坤的桌案上。
这样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办事效率更高。
李长安站在颐和殿上扫视下面所有的官员。
颐和殿外面闯进来了一大批锦衣卫,几十上百人整整齐齐的站立在颐和殿的外面。
给他们写信是要做什么?
封锁住周边的区域,一定要加紧巡逻!
一周之后,江南省。
今天大约有一百二十个人齐聚在这复兴社当中。
但是现在的事件发展方向,明显已经彻底失控了。复兴社在江南省的成员,几乎所有人都是反对新政策实行的。
加紧边防的防御,以防万一!
如果换做是你?你怎么可能会帮助自己的敌人说话?
“不必了,高原是不会来见你的。”
这个时候一道声音从门外传了过来,众人将眼光转移过去,一个大约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一身白色长衫迈步走了进来。
来的这个人叫做张杰,他和杨乃文一样,都是复兴社的首领。
张杰是进士,而且还在江南省做过两年的知县,去年才被调回到都城,来现在是一个六品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