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一介布衣

作者:肆意狂想 | 分类:历史 | 字数:582.2万

第四百一十六章 进退

书名:一介布衣 作者:肆意狂想 字数:2064 更新时间:2024-11-16 16:32:08

文帝一愣,旋即关切问道:“身体可有碍?若已损及身体,当立刻前去取得解药,不可耽搁。”

陆沉微笑道:“谢陛下担心,微臣身体目前并无大碍。实不相瞒,臣所中蛊毒,名为摧情蛊,只有动情欲时,才会如针刺心,疼痛难忍。只要臣克制情欲,应该能挺一段时间,还是陛下大事要紧。”

文帝点头道:“卿为朕、为大齐殚精竭虑,损身劳体,待衡王这桩案子结束后,当立即取得解药,免除后顾之忧,到时朕也定当对你重赏,嘉奖你的功劳。”

陆沉拱手道:“为陛下呕心沥血,为大齐鞠躬尽瘁,实乃臣子本分,臣纵死无悔!”

“好!”文帝欣慰之极,说道:“朕果真没有看错你,陆卿,自你重返朝堂以来,所办之事无不甚和朕意,从未出过差错,有你这等贤臣为臂膀,朕仿佛已经能够窥见,大齐将在你我君沉携手之下,问鼎天下!”

说罢,默然片刻,冲一旁侍候的小太监说道:“将你那老祖宗给朕喊来,朕有事要交代给他。”

那小太监诚惶诚恐,忙道:“奴婢这就去。”

一刻后,钱谨匆匆赶来,进来便磕头拱手,一气呵成,说道:“老奴参见主子爷。”说罢余光一瞥陆沉,眼神中透出阴冷。

文帝摆手道:“起来吧。”

“谢主子爷。”钱谨麻利起身。

文帝说道:“钱谨啊,你这就带人,将衡王抓进诏狱,严加审讯。”

钱谨怔了一怔,却是不知文帝为何突然要对衡王动手。

难道是这小兔崽子煽风点火?

钱谨又瞥了陆沉一眼。

瞧出钱谨的诧异,文帝淡然道:“衡王擅离封地,私自进京,第一件事就是派人行刺陆卿,而那刺客便是朝廷通缉的反贼花青虞。窝藏钦犯,谋刺朝廷命官,更与朝中大臣往来甚密,衡王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未成储君,就想要造朕的反啊。”

钱谨顿时面色一变,沉吟片刻,小心翼翼道:“陛下,会不会是有小人在您面前颠倒黑白、搬弄是非?衡王进京到现在,老奴一直都有派人监视,没有发现衡王有任何不轨之举动。当然,确实是有许多官员前去拜访,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衡王乃内阁考核的储君第一人选,他们到衡王府上去露个脸,实属寻常。”

听得钱谨竟然为衡王辩解,文帝面色登时一沉,说道:“钱谨,你莫非是收了衡王那小儿的好处不成?何以句句帮着他说话!衡王所犯下的诸般罪责,铁证如山,怎是谁人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那里有圣火教潜逃贼首花青虞的供词,你自己去看!”

还真让文帝说着了,钱谨确实收过衡王的好处。

这位文帝身边最受宠的近侍,衡王岂能不极尽拉拢?进京当晚,便命人秘密抬着两箱金银财宝,送到钱谨在西城的外宅。

钱谨别看小肚鸡肠,心性阴狠,可却素来秉承拿钱办事的原则,只要收了人家的好处,就必定会略尽绵薄之力。

若非没有实打实的好处,他才懒得替衡王辩解。

不过令他想不到的是,替衡王说两句好话,竟是要引火烧身,惹得文帝不悦,他顿时惶恐不已,急忙走到案前,将供状拿起看了两眼,面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

“老奴着实是不知啊,绝非帮着衡王说话,陛下明鉴啊。”

看完供词,钱谨吓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文帝冷哼道:“你这老奴,满口说派人监看衡王,却连他府中潜藏着朝廷钦犯都一无所知,朕看你是越来越不得力了!”

钱谨骇然,狠狠磕头说道:“是老奴无能,请陛下降罪!”

见他额头都磕红了,文帝心肠一软,不耐道:“好了,起来吧,立即按照朕的意思去办,这件事如果办好了,就当你将功补过,若是办砸了,就别来见朕了。”

天底下最了解文帝的人,非钱谨莫属,听文帝似乎话外有话,钱谨试探问道:“陛下的意思是……只查衡王一人么?”

文帝淡然道:“谁与衡王来往最密,供词上都写着,还有那些供词上没写的,都给朕揪出来,绝不能放过一个。”

钱谨顿时心中有数,拱手道:“主子爷放心,老奴定当将这件事办得妥妥当当,若不如主子爷您的意,老奴提头来见。”

文帝点头道:“去吧。”

“老奴告退。”

钱谨从地上爬了起来,赶忙便着急将功赎罪去了。

这死太监可是心狠手辣,陆沉不由摇头,自己也就是逼迫花青虞攀咬儒家,可这死太监为了证明与衡王没有瓜葛,还不将整个儒家都拉下水?

栽赃陷害,制造血案,不正是这死太监所擅长的么。

“若是无事,臣也告退了。”

陆沉拱手道。

文帝颔首道:“陆卿且回去好生歇息,这阵子着实辛苦,不过可莫要懒惰,过些时日,怕是还有你出力的地方。”

“但为陛下效劳,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陆沉退出书房,旋即径直回返督监院。

衡王被抓进诏狱,陆沉已经几乎能够预料到,即便衡王打死嘴硬,钱谨也必定能搞出一张血淋淋的供词交到御前,而到那时,儒家也将大祸临头。

只是不知钱谨会罗列什么样的罪名扣在儒家头上,到时儒家是只被罢黜,还是将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无数人头落地,陆沉也不能笃定。

文帝的心思深刻不测,这也正是陆沉不肯充当急先锋的原因。

枪打出头鸟,督监院如果在这场风波中光芒太盛,势必会惹得来自朝野上下的愤恨与嫉妒。

再就是,文帝今时能对儒家下手,日后也未尝不会以同样的手段对付督监院。

为臣子者,当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若是一昧冲杀,不管不顾,势必万劫不复!

当然,也不能畏缩不前,否则岂能受皇帝倚重?

进退的尺度,需得仔细拿捏,而就在这推倒儒家的关键时刻,陆沉的决定是退,而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