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时代
作者:夜班王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47.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七章 出宫<上>
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我满怀信心的准备写出一个“训练大纲”出来。可写下了“训练大纲”四个大字后,突然发现我对此时的兵制不太了解。只是从书上了解了一些什么:伍、什、曲、队、部之类的,各是什么编制,军官叫什么名称,这些都一无所知。
连这些都不懂,还练个什么兵啊!不能把现代的那套班、排、连、营、团之类的照搬过来吧。先不说会不会乱套,以后打仗时如何指挥都是问题。我还没有自大到认为我可以说服孔明、赵云、魏延这样一批"牛人",把全国的军制都改编过来.说起来前世我也只是个学生,对军队也只是常识性的了解.所谓训练,也就是大学里那一个月的军训里学到的点皮毛而已.
想到这不由的想打起"退堂鼓”,可在孔明面前大话已经说出去了,现在反悔可就自已打脸了。算了用大学里军训学到的皮毛,再加上对现代军事常识的了解,忽悠一把古人还行吧。我自已给自已打气道。
问题是,还是要在练兵前了解一下现在的军制才行呀,这事找谁呢?赵云二叔和关兴、张苞他们几个相熟的武将都出去打仗了,文官是不用想了,不是不懂就是老资格,拿这点小事去问他们那是自找没趣。算了先问问安公公吧,他这个中常待,也算是曾经跟过先皇的老人见多识广了,总该了解一点吧.
想到这我喊过来安公公问道:“安公公,你对现在的兵制知道多少?”安公公看了我一眼后,低下头惶恐的说道:“陛下,小人只能管理后宫,不能参与朝政。兵家之事小的确实不知。陛下不如宣中郎将董和、董幼宰进宫相询可也。”
中郎将董和?算了,中郎将也算大官了,这点小事还不至于找他。想到这我对安公公说道:“小事就不用烦扰中郎将大人了。你去把今天巡卫宫中的卫尉叫进来吧,我问问他就行了。”安公公领命而去,过了好一会才领着一个全身盔甲的汉子走了进来。
只见此人只有二十多岁,身高一米八十以上,相貌堂堂。此人随着安公公来到我书桌前,双手抱拳行礼道:“末将傅佥,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圣上今日召见,不知有何事安排?"我笑着说道:"今日朕召你前来是有一事相询,你将本国兵伍的编制与朕細说一下既可。”
“末将遵旨。”那傅佥说道:“本国军中编制为: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队,设都伯;两队为一屯,设屯长;五屯为一曲,设军侯;二曲为一部,设牙将;五部为一营,设校尉;二营为一军,设将军。大军做战时设前、后、左、右、中各一军,各军将军由圣上临时任命。
京城中为羽林军,也分前、后、左、右、中各一军,指挥的是羽林中郎将。负责京城的安危,平时不用出征。宫中的也属于羽林军之列,单设卫尉总管,末将现任卫尉一职。”我听后又问道:“那府军是怎么回事?”傅佥答道:“回圣上,府军是军户中没有选上正军之人,这些人平日种地、屯田,农闲时集中训练。只是让他们有事可干,以备补充正军而已。”
听完后我像三九天被一盆冷水从头淋下,心里是拨凉拨凉的。我面无表情的让傅佥退下后心想“原来府军就是一民兵加预备役,不说这帮农民如何训练成军队了,就是训练好了也不可能去上战场打仗。如果国家已经需要这帮民兵去前线战斗了,那可能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看来孔明还是信不过我和我的所谓练兵之法呀。让我去训练府兵?大概是对小孩皇帝心血来潮时提出的要求的一种应付之策吧。”想到这我愤愤不平的骂了一句:“真是他妈的老狐狸!”安公公凑了过来问道:“陛下骂的是谁?小的为陛下出气。”我一听,没好气的说道:“就你?算了吧,我可没指望你能行。”
安公公一下趴在了地上说道:“陛下别气坏了身子,老奴万死也要为陛下出气。”我还是没好气的说道:“好吧,是诸葛丞相。你为我出气吧。”安公公吸了一口气道:“陛下,您还是拿老奴出气吧。”我一听哭笑不得,只好说道:“算了,一句玩笑而已,我对相父是很敬重的。你起来吧。”
坐在桌前,看着眼前只写了“训练大纲”四个大字的纸张,无奈的叹了口气,把它收了起来。练兵既然是没戏了,我就还干我的老本行,改革吧。从农业到商业到军事到生活,想改、要改的东西太多了,一点点来吧。算算我穿到三国这个时代已经有快二个月了,也算造出了一些东西,像桌椅、水车、曲辕犁、高度酒、马鞍、马澄、马蹄铁。这些总是为蜀国的强大而有所贡献。下面该造什么呢?似乎我应该走出宫门,去看看现在的杜会是个什么样子,不能光是想当然的闭门造车。
想到这我便对安公公说道:“安公公,朕想私下里出宫转转,了解一下民间的生活情况,你能帮朕安排吗?”安公公一下又趴到了地上,惊恐的说道:“陛下万不可私下出宫啊,外面事情复杂,如果万一有事,老奴是百死莫恕啊!”我安慰道:“安公公,无妨,朕带上待卫,不去招摇,朗朗乾坤下何事之有?朕意已决,你去安排吧。”安公公听我这样一说,才无可奈何的道:“陛下既然心意已决,那容老奴安排一二。”
这天一早,太阳已经满满的照在了成都府上。我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衣,身边安公公做管家打扮,身后还有四个家丁打扮的皇家待卫。一行人悄悄的出了宫门,来到了成都大街上。
真不愧是天府之国,虽然从黄巾起义到现在动乱和战争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成都府因为地处偏辟,又道路难行,刘备占益州时基本上是“和平接收”,故成都府受战争影响极小。平和生活了一、二百年,近几十年来官府的政策又是养民轻赋,老百姓的基本生活能有所保障。所以整个成都府生机勃勃。
虽然天色还挺早,成都的大街上已是人流涌动,打招呼的声音,小商贩的叫卖声,地道的四川话中偶而夹杂着外地口音的讨价还价声,笑声,骂声--------我眼前一幅生动的真实画卷已然打开,让我惊叹莫名。
我带着众人穿梭在人流中,慢慢的转着,一点点的感受着,体验着。这就是我的国家,这些就是我的子民,我决定为之奋斗的目标,我在心里黙黙想到。我来到一家店铺门前,一个小伙计在门口操着一口四川话说道:“几位客官,想买啥子东西?本店啥子东西都有,客官进来看看吧。”
我正想看看这个社会的物资供应情况,于是就带着安公公进了店门。二个待卫跟了进来,另二个却守在了门口。进门后一个老板模样的人看到我们一行的驾式,立马迎了上来,一抱拳道:“客官大驾光临,不知有什么能帮上客官的地方?只要小店有的,客官只管开口,价钱好说。”
我打量着这间店铺。正面和左手面是长长的二面柜台,柜台后是二列货架,货架上摆放着各种货物。柜台后几个伙计正在忙碌的招呼着几个客人。右手边有一进房间,放着几案,大概是谈大生意的地方。这个老板耐心的等我打量完了店里后才又说道:“不知客官需要什么?”
我本就是来看看的便应付道:“啊,我随便看看,掌柜的自便吧,如有需要我再找你。”那个老板也没有什么失望的样子,仍然热情的把我引到了柜台前,说道:“不要紧,客官只管随便看,有事喊小的一声既可。”见老板这样,我不由的对这个老板生出了好感来。
站在柜台前,我仔细的观察起货架上的货物来。看来这是一间杂货铺,货架上货物品种很杂,从锦段到麻布,再到盐、糖、针、线、还有一些我认不出来的东西,屋边的地上还堆着一些竹匾等农具。我叫伙计拿了一些糖和盐过来,发现糖是一块一块的,暗红色,闻闻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盐分两种,一种是大块的黄色的块子里面有许多杂质。另一种是青色的粉状物,看上去要细腻不少,很干净。
这时老板又走了过来,看着我手里的货物道:“客官,这糖是刚到的上好的糖,整个成都府小店的糖都是数一、数二的。客官若是需要,五十文一斤。量多价格可再议。这个差的盐二十文一斤,青盐要二百文一斤,如果量多那要去官衙开具盐引,小的能做保,给客官开出来,只是盐引的钱要客官自已出了。”看到老板这么热情,我实在不好意思空手而出,于是叫安公公买下了二斤糖后,在老板的欢送下走出了店铺。
接着逛,我又走到了一家粮店前,粮店前买粮的人还不少,走近一看店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稻米:每石四百文,黍米:每石三百文,大麦:每石二百二十文,栗米:每石二百二十文,谷:每石二百二十文。”我在酿酒时接触过五谷,所以还能知道这都是什么,要换刚穿来时真的分不清五谷。
现代的大学生有多少能分得淸五谷的?能说全就不错了。看见牌子我还搞不清这价格是贵是溅,问了问安公公,见他也摇头,便一把拉住一个刚买完米的老头。这个老头被拉住后大概看见是个穿得还不错的小伙子拉住了他,并没发火,只是疑惑的用四川话问道:“先生有啥子事啊?”我忙施了一礼道:“老丈有礼了,某有一事相询老丈,不知老丈以为现在的粮价如何啊?老丈家中几口人?过得如何啊?”
这个老头听我这一问,从背上放下了米袋,笑着说道:“原来先生是问这个呀,老夫有二子、一女,都各自成家了,老夫夫妻二人现与长子一起住,膝下又有一孙、一孙女,共六口人。先皇是个圣君,爱民如子,官府也多为百姓作主,近几年又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儿子又在它处做工,一月也有好几百钱收入,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听外地人说,外面到处都在打仗,百姓生活困苦,和他们一比,我们就知福了。”
听老头这番话后,谢着送走了老头,心里更加高兴,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有一口饱饭吃,一件衣服穿,上有片瓦存身,下有一块田地就能生活得相当满足,而我的责仼不正是让更多的人满足、幸福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