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超神级学霸

作者:一桶布丁 | 分类:都市 | 字数:201.9万

第421章 收获的季节

书名:超神级学霸 作者:一桶布丁 字数:4312 更新时间:2025-01-27 01:30:21

对于乔家两个孩子满月是否应该请客这件事,家里有了第一次分歧。

总的来说就是两位妈妈都觉得孩子满月这种事,必须得庆祝一下。但苏立行跟乔泽都觉得完全没必要,满月自己在家里庆祝下就行了,请客热闹完全没必要。

至于做妈妈的苏沐橙,则完全是中间态度,两边的意见她都赞成。没啥别的,她只打算庆祝一下自己终于可以摆脱两位妈妈的束缚,结束做月子的日子。

对于一个年轻好动的女孩子来说,老一辈子关于坐月子的种种要求的确是太苦了。自家妈妈还好说,主要是苏沐橙不愿意在路秀秀面前因为这事失了分,所以这段时间真的就是熬过来的。

好在路秀秀也就是怕小苏同学因为月子没坐好,落下什么病根,其他时候也不会太管这个儿媳妇。所以关系也不至于处的太差。只是让小苏同学选边站,自然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关于满月酒的事宜,虽然是2:2的意见,但最终还是听从了两個男人的意见。

终究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家里两个男人都不愿意办的情况下,也没几个人会来凑热闹,两位母亲也只能作罢。

不过满月酒可以不办,名字还是要取的。

孩子的出生证明上乔泽随便写了两个名字,乔大跟乔二。反正他咨询过,正式上户口的时候是能改的,平日里大家也都是哥哥,妹妹的叫着,正式名字一直没确定下来。

两个孩子都已经要满月了,自然也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尤其是苏母跟路秀秀怨念满满的来上一句“孩子满月不办酒席也就算了,总不能连个名字都还没有吧?这像什么样子?”足以让两人投降了。

没取名字当然不是不重视,而是大家都很重视,导致意见很难统一。

乔泽虽然做学问是一把好手,但取名的水平显然没法跟做学问的水平相提并论,比如他提过不如就让哥哥叫乔易,女儿叫乔怡。寓意也很简单,希望两人未来的生活能容易一些,更开心些。

苏沐橙觉得这两个名字挺好,但苏立行觉得这名字太随意了,死活不同意。然后自己给哥哥取了个乔缜谦,妹妹取了个乔如是的名字,也被全票反对。

于是这事就被拖了下来。

其实苏沐橙是真的很难理解,老苏对给孩子取名这件事上的坚持。

毕竟苏立行有些取名废是不争的事实,当年她这个名字就给她带来过诸多困扰。

相对而言,她觉得乔泽取的名字就更贴地气些,而且两字的名字寓意明确,写起来很简单,考试的时候都能比人家先把名字写完,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好在有豆豆。

最终在人工智能的介入下,统计了四个人给出的意见,最终给出了两个让大家都还算满意的名字,乔缜轩跟乔芃。

也算过得去吧。

确定了乔家两个孩子的名字之后,乔泽关于q理论的大论文也正式在《数理新发现》上正式发表了。《q理论的提出与探索:三维时空中的数学交织与粒子质量生成》。

有了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参与研究,其实q理论在学术界也有一些风声,但因为乔泽之前一直没准备发表论文,所以外界所知并不多。

还停留在乔泽提出的一些关于大统一思考的零星论点上。

这篇论文可以说是将近期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很系统性的梳理了一遍。

从数学的交织性,到q理论,再到这套新数学理论针对微观世界的一系列解释跟证明。毫不夸张的是一经发布就在整个数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说实话,跟之前的效率相比,乔泽的确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表什么论文了。

虽然在数学跟物理学界来说,这才是正常的。哪有人一年能以第一作者甚至唯一作者身份,发表数篇顶刊质量论文的?更别提乔泽这段时间虽然没怎么发表论文,但出镜率还是挺高的。

又是诺奖,又是国家级奖项的,还主持了多项应用科技项目的落地。

所以哪怕一段时间没写论文,都是能理解的。

突然间,又是这种大论文突然公布,的确让许多人感觉意外。也对西林数研所的研究更为向往。

对于许多通读了这篇论文的数学家而言,也算是大概了解乔泽对于数学的认知版图。

从乔代数几何属于奠基的内容,在一系列超螺旋数上又罗列出了超元的概念,再到螺旋架构的交织性,通过以上种种,总结出了q理论。

对于能看懂q理论那些描述的人来说,自然也能从这篇论文读懂乔泽的野心,真正的解决大统一问题。把微观跟宏观真正的放在同一个理论架构上进行解释。

当然,这篇论文并没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关于i()兼容性,也惹起了数学界,乃至物理学界的诸多争议。

甚至可以说,整个七月,世界数学界跟物理学界,都为q理论吵成了一团。

一边认为q理论的确是目前最接近彻底解决大统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另一边则认为,乔泽提出的q理论存在严重缺陷,根本不可能解决大统一问题。

而且两边都有大佬级的支持者。

正方这边就不用说了。

乔泽,彼得·舒尔茨,爱德华·威腾,光这三个人阵容已经很强大了。更别提还有好几位数学跟物理学界的前辈,也都倾向于支持q理论。

至于反方,主要集中在许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的确是乔泽始料未及的。他也仔细研究了对方质疑的点。

最大的争议焦点还是q理论中已经彻底抛去了时间的概念,并通过空间变化率,来取代许多需要时间才有意义的参数。再加上许多推导涉及到离散几何跟非连续性物理的概念,更是在多个层面对于传统物理学进行颠覆。

比如空间是离散的,类似于格点或网络结构,而不是连续的流形。这在对于现行的物理学的确是颠覆性的学说。涉及到一系列已经验证的东西需要重新定义。

又比如离散引力场……

论文的结尾部分,乔泽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预测,比如基于离散量子引力的黑洞熵,推导出了通过离散几何结构解释黑洞熵与其表面积之间的关系;重新预测了早期宇宙中离散空间结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乔泽还在论文中描述了小尺度上空间的量子涨落及其对宏观物理现象的影响。

比如引力波的传播特性,就是受到了量子涨落的影响,才会导致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具备了一些量子特征。又比如,正是因为量子涨落,导致了宇宙膨胀过程中的密度不均匀性,甚至直接影响到膨胀速率。

这块也是争议最大的。

当然能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议,还在于这篇论文乔泽写的很认真跟仔细,似乎他这次是真的试图把整个数学证明过程都梳理到最为清晰的程度。

但这其实跟乔泽本人没什么关系,必须得感谢豆豆,或者说要重点感谢西豆。

正是因为融合西豆之后,豆豆掌握了一系列的学术辅导能力,又在近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接了许多为数学家们进行读论文辅导的工作,让它的数据库深入分析了数学交织性中一般数学家跟物理学家最难理解的部分。

并极具针对性的对乔泽的这篇论文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扩写。

这么说吧,乔泽完成的原始论文,中文版其实只有167页,但经过豆豆的扩写,这篇论文达到了961页。

是的,没写错,就是九百多页。

豆豆把乔泽的原始版论文直接扩写了近六倍。打印出来都是厚厚的一叠,装订都得分好几册那种大论文。

这么说吧……

乔泽完全解决哥猜的论文,都只有这篇论文的四分之一篇幅。他的博士论文,也不过百来页的样子。

不过争议出现之后,最忙碌的其实不是乔泽,而是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

整个七月,两人在西林数研所呆的日子屈指可数,大部时间都是在满世界到处跑,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跟论坛。数研所八楼也因为少了两人的争吵,而变得清净了许多。

这也让苏沐橙感觉颇为遗憾。

是的,坐完月子之后的小苏同学早就在家里呆的腻味了,重新开始了每天跟着乔泽到数研所这边报道的生活。

之前在家无聊的时候,也听乔泽说过许多数研所内部的事情,自然知道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每天吵闹的故事。只是等她回归正常生活之后,两位大佬却不在数研所出现了,的确颇为可惜。

但这对于乔泽来说,其实挺好的。

他接到的邀请其实更多,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但都被直接拒绝了。乔泽也知道这样其实不好,毕竟一个新的理论提出,的确需要他去解释,论证,让更多的人接受,才能发扬光大,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针对q理论的研究。

但乔泽是真不想这么到处跑。

这么说吧,以前乔泽没有孩子的时候,都懒得把时间浪费在坐着飞机到处跑的旅程上,更别提现在有了孩子。

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多陪陪自家两个孩子,见证两个小家伙一天天变大的各种瞬间,怎么想都比去各地给一群人宣讲q理论要有意思的多。

有了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两位重量级人物就不一样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q理论,其实取自乔泽姓氏的首字母,这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但这两位在数学跟物理学界的地位毕竟摆在那里,而且都已经在西林数研所任职,对于q理论的认知程度自然不必赘言。

他们两个人去各地举办的会议、论坛为q理论站台,效果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就这样到了八月,西林进入最为炎热的月份,全世界针对q理论的讨论热度又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这么说吧,只要是搞理论的,不管是数学界,还是物理学界,都在争论不休。

暂时极为专业的期刊上看不到针对性的论文,但《自然》跟《科学》这类综合性的科学顶刊,却成了争论最为热闹的阵地。支持的,反对的,各有各的说法跟论据。

但对于乔泽来说,最为欣喜的还是希望能来或者跟西林数研所做研究的科学家,有了上升的趋势。其中甚至不乏近些年东西方各种知名奖项的获得者。

诸如菲尔兹奖,诺贝尔奖,沃尔夫奖,狄拉克奖章……等等这些。

只是现在的西林数研所还真不是这些人想来就能来的了。

首先要经过层层审核,符合条件的会给乔泽反馈,还有些虽然在学界很知名,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来西林数研所的,也会给一些很得体的建议。

比如虽然不能来西林数研所任职,但西林工大的教授岗还是可以提供的……

是的,伴随着q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及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全心全力的为q理论站台,西林数研所的吸引力也在日渐增长。

乔泽虽然能力早已经被肯定,但他太闷了,研究的又都是绝大多数人看不懂的东西,还不屑于跟其他学者沟通,所以西林数研所虽然名声之外,但对诸多学者有多少吸引力还真不好说。

哪怕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也是因为乔泽通过豆豆主动向他们介绍了一些特定的研究成果,加上乔泽也乐意跟两人交流的情况下,还是在再三犹豫之后,才最终决定来的华夏。

换了其他人自然更不会轻易下决定。

但现在情况明显不同了。

这大概也充分说明了学术界沟通还是很重要的。像乔泽这样闭门造车,虽然说起来也能成绩斐然,但一旦遇到瓶颈想要迈过去终究还是太难了。

爱德华·威腾虽然喜欢到处参加各种会议,看起来浪费了太多时间,但这样频繁的沟通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起码在号召力这块能甩乔泽几条街。

这些还只是西林数研所取得的成就。

至于西林工大,就更不用提了。

不过是一年功夫,基本已经坐实了华夏超级高校的名头。不管是招竞赛生还是高考的录取分数线,都已经完全跟华清、燕北两所高校持平,部分优势专业,分数线甚至已经比这两所大学更高。

曾经高校圈二超争霸的格局正式进入三足鼎力时代,但更夸张的其实还是研究生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