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商之殇

作者:山中愚夫 | 分类:都市 | 字数:60.1万

第22节 太爷之忧

书名:商之殇 作者:山中愚夫 字数:3410 更新时间:2025-01-26 01:31:23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22节 太爷之忧

那时代,没报纸没刊物,没广播没电视,更没手机没网络,信息自是闭塞。北地发生了大事儿,凭了官府文告或是邸报,传到南国,已是十天半月的了。再由官衙泄密,传入民间,黄花菜早已凉透。再经街谈巷议,口口相传,已是零零碎碎,面目全非。

诚义实商号总部设在三河,旗下分号遍布西南县府州市,众多分销商散在集镇乡场,更有各地袍哥堂口通告消息,红旗五爷袁老管家的信息,可比官方正途灵通得多。

听罢冯什竹冯五爷的说道,重庆打教的事儿算是晓得了个大体,于老舵爷又想起平日的听闻,心里泛起了嘀咕。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大量地涌入中国。单说那个巴黎外方传教会,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已在四川有了相当的基础,以重庆为据点,设立主教,辖着云贵川诸省教务。

1877年,英人,嗯,小孙孙称作什么英吉利国的,天主教会,第一个设在重庆。随后,美以美会啦、圣公会啦、伦敦会啦、公谊会啦、浸礼会啦、英美会啦,反正,好多好多,有些都叫不出名儿来,反正,洋人洋教,遍设教堂,广收门徒,便如遍地野草,肆意疯长般的,膨胀起来。

洋人洋教,带来了洋油洋布,嗯,这些个洋货,好玩意儿。可是,伴着这好玩意儿,天主基督啥的也跟了进来,这玩意儿就不太好了。因为,因着这天主基督,便是无穷无尽的争端和混乱,打砸和烧掠。

单说那个洪秀全,一个穷酸秀才,落魄广西,得着一本《劝世良言》,嗯,其实就是宣扬天主的小册子了,借尸还魂,整起个太平天国来,活生生的,硬是占了大半个中国。

太平天国的事儿,发生在于慈恩的青年时代。因着军需走商,当年的诚主实商号,也是参与其事了的。走的地方多,见的阵仗也多,大半个中国,都浸在血雨之中。太平军夺占一地,便如篦子般梳过,官军呢,随后追至,再如篦子般梳过,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情景,真真的人间地狱般。至今想来,老爷子犹是如芒在背,就是半夜里,也老做恶梦哩。

呃,这天主,这基督,呃,这洋玩意儿,咋就这么歹,这么凶呢?

自1840年第一起教案,北京打教,到现今,到底多少起教案,怕是谁也说清。但是,肯定的,是个惊人的数字。大的如青浦教案、扬州教案、安庆教案、天津教案,小的打教事件,更是数不胜数了。还有那许许多多,地方官员捂着盖着,没上得邸报。

这世道,咋的了?太爷平生第一次恐惧起来,仿佛狂波巨浪之中的一叶小舟……

太平天国,天父天兄的,时间隔得远了,且不想它;天津打教扬州打教,地儿隔得远了,也可不去想它。但这,三河小县,自家的窝巢,不想却是不行的。

早在一年多前,刘谦裕刘知县,便找过老舵爷,说,法国教士,名作李约瑟的,欲到三河县来哩,建堂哩,传教哩。知县大人顶不住哩,没个对策。

刘知县这人,脾气虽倔,却是八面玲珑的人物,看人看事,老辣得很。他知道,这洋教,一掺和到地方上来,麻烦就来了。涉教呀,涉洋呀,涉外呀,这些个事儿,可比不得对付自家人儿那么简单,难着哩,天大的难事儿哩。

所以么,对于法人教士的请求,他是能顶则顶,能拖则拖。可这事儿,是他一个小小的知县,顶得过,拖得了么?

对策?嗬嗬,对策?说得轻巧,当根灯草。

三河小县,虽是地外偏僻,藏在大山旮旯里,却也绝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洋人洋教,这东西迟早要进来的。洋人来了,洋教来了,便是无穷无尽的祸害来了。纠纷,冲突,之后便是打教,便是无休无止的民教冲突。这冲突,席卷全国,何地能够幸免?唯这三河,可能幸免?

想起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事儿,件件烦心,老爷子不免就有了几分隐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务之急,得为咱老于家,谋个善策。万全之策么,怕是难哩。不过,有计策,总比事起仓猝,毫无应对之法要好。

想咱老于家,儿子于平江,资质平平,不堪大用,于家的大梁,扛不动的。儿媳丁萍儿,虽说能干,但总归女流之辈,处理一些家务事儿么,那能力,绰绰有余,但要把个如此庞大的家业交与一介女流,却是万万不妥的。自己呢,年岁渐高,精力渐竭,还能撑得多久?

唉唉,瞻前顾后,思前想后,眼下,咱老于家,还真没人,分得了自己身上的这付担子。

小孙孙?屁话。十四五岁的娃娃,做得了啥?

想起小孙孙,老爷子一个激灵:于家独苗,五世单传,岂能容得半分差池?

老爷子心里这么一激灵,冯舵爷再三地挽留不住,当即便乘了自己专用的小航船,直返成都,寻自家小孙孙说话。

小孙孙于信达么,嘿嘿,成都这两年,可是逍遥得很。

尊经书院的学生,分作三类:正课生、附课生和外课生。

正课生附课生,都得从秀才生员中选录。于信达没这资格,但成都将军,张大管家,这个面子却又驳不得。所以么,于信达属于外课生,也称为候补生。

书院的章程,是张之洞大人亲拟的,正课生附课生的管理,自是非常严格。外课生么,就比较的自由散漫了,到不到院都可以的。

但对书院的课程,外课生于信达,却是从不耽误的。

尊经书院也开有国学,都是些古文底子极厚的先生,讲授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四书五经也有,但占比却是极少,偶尔,也习练八股作文。

于信达最感兴趣的,却是洋教师们的讲授,有时听得兴起,往往还与洋先生辩论一番,好几次,弄得洋先生涨红了脸,下不得台来。

洋先生的讲授毕竟有限,好在,藏书楼的典籍极丰富,天文地理,机械化工,包罗万象。每天放学回家,小娃娃的书包里,总要塞几本,趁了夜深人静,倚着枕头,自个儿读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

这些天,回到姐夫家,小娃娃进得屋子,便把门儿关了,自个儿看书。

前几日,于信达在书院藏书楼,寻得一本奇书:《欧游杂记》。

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为着组建北洋水军,派了道台徐建寅,考察欧洲,寻购铁甲舰。

历时一年,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欧洲诸强,被徐道台走了个遍。这徐老夫子,却是个有心人,考察的不仅仅是几艘铁甲舰,更把各国的工业和科技情况,察了个八九不离十,且一一记录了下来。

铁甲舰没着落,但这几筐筐笔记,却随了徐道台归得国来。老先生深感西方列强的先进,便潜下心来,将其整理成书,便是这本《欧游杂记》。

好书!好书!小娃娃于信达,已是读第三遍了。每读一遍,便有新的收获。

记得十岁那年,蒋先生的“万山书屋”,曾拣得一本怪书,名作《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其自序云:“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那时年岁尚小,只觉书中所写的人儿物儿事儿,颇是稀奇。而今,看了这《欧游杂记》,才觉那书,真真奇书。翻遍书院藏书,却没寻着。嗯,蒋先生的万山书屋,必是有的。嗯,待得回去,定要向蒋先生借了来,细细参详。

姐夫桌上的公文邸报,也是每日必看的。外面的世界真大哩!外面的世界正巨变哩!

开平矿务局、中国电报总局、天津水师学堂、唐胥铁路、津沽铁路、北洋水师、湖北织造局、江南水师学堂、汉阳铁厂、重庆钢铁公司,哇噻,一个又一个,新鲜的名词儿,不断地出现在邸报上,不断地刷新着于信达的记忆,时时激发起莫名的冲动与兴奋。

尊经书院,隔着将军府衙门五六条街,并不远。于信达蹦蹦跳跳,正往家赶,一个老大的书包,在小屁股上一挞一挞的。

两位老叔,田大刀程大炮,背着双手,随在身后,进得张府四合院,便见大堂上,爷爷,三姐菊儿,姐夫张全有,三人谈得正欢。

“哈!爷爷!孙儿想你得很哩!”小孙孙边叫着,边飞叉叉地往老爷子怀中扎去。

“去去去!十四五岁的人了,咋还老发嗲哩!”老爷子口里嚷嚷着,却忙忙地张了张臂,把小孙孙箍在怀中。

“你们在说啥呢?”小孙孙撒过了娇,偏了头,看向姐夫。

张全有:“嘿嘿,打教!打教!”

于信达拍起手来:“哇,又打起来啦?”

老爷子激愤起来:“他妈的,这洋教,真不是个东西!”

老爷子与孙女婿张全有,谈论的自然是民教冲突的事儿。

重庆打教,前后两次,事儿闹得挺大,早惊动了朝廷。敕令邸报,必过张全有的手,小张管家自然知道。

老爷子说得唾沫横飞,小张管家只是听,间或笑一笑,并不插话。

待得老爷子说完了,也说累了,小张管家接道:“何止重庆府哟,便是咱成都,省城,近来也传着打教的风声哩。唉,这世道,咋就没个消停哩。”

咹?成都府,竟也乱起来了?哎哟哟,咱家小孙孙,回三河,对,回三河,稳当些!

小孙孙听说要辍学回家,心里老大的不痛快。但既是爷爷的决定,态度又如此决绝,断无更改的可能。

更有菊儿姐,老拿了一双大眼珠子瞪了自己,嘿嘿,看那架式,若是拂了爷爷之意,这小妖怕是当场便要发作,变作老虎要吃了自己哩。

罢了!罢了!且回三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