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女主三国

作者: | 分类:穿越 | 字数:236.7万

第二卷 第145章 树林骑兵

书名:女主三国 作者: 字数:4204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4:59

真是曹军。曹军为何这么长时间没攻下徐州?

演义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中说:“夏侯惇赶来。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这说明曹军已经开始攻徐州了。

紧接着,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中说,“命糜竺赍书赴北海……正商议间,忽报黄巾贼党管亥部领群寇数万杀奔前来。融喜,修书付慈……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乃同云长、翼德点精兵三千,往北海郡进发……两下夹攻,大败群贼,降者无数,余党溃散。孔融迎接玄德入城,叙礼毕,大设筵宴庆贺。又引糜竺来见玄德,具言张闿杀曹嵩之事……玄德离北海来见公孙瓒,具说欲救徐州之事。玄德遂与关、张引本部三千人为前部,子龙引二千人随后,往徐州来……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就从太史慈出城求援算起。在演义中,太史慈单骑到平原,距离四百里,用时两天;刘备整军、自平原到北海,用时三天;北海解危,庆功宴一天;刘备从北海到右北平,一千里,假设刘备没有带兵,轻装前往,去时五天;归来时借有兵将,需时八天。再从北海带兵到徐州,七百里,用时四天。合计用时二十三天。

也就是说,在演义中,第二十三日,曹操没有攻下徐州城。

本书中太史慈求援当日救徐州,往平定送信;次日田兰向平原写信;第四日糜竺执笔代写公函;十日后领地来人,郭图献计南下设伏,田兰进驻泰山郡;第十一日郭嘉、于禁到,田兰点兵;十二日取东阿;十三日战典韦、取范县;十四日宿营接山;十五日宿营巨野龙堌;十六日移师鄄城南面的马楼;十七日开挖地道;二十日攻陷鄄城、兵变;二十一日宿营接山;二十二日宿营山阳;二十三日再宿营接山;二十四日在山阳与于禁汇合。现在是二十五日。

比演义多了两天吗?不。本书同样是说,第二十三日,曹操没有攻下徐州城。第二十四日,曹操拔营北上,宿营小沛。现在是第二十五日,曹操正在过九里山。

演义中,曹操在攻徐州之前。先有青州兵三十万。“遂留荀彧、程昱领军三万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余尽杀奔徐州来。”论兵力,演义中的曹操起兵二十七万,本书仅起兵四万;论将领,演义中文官多带了郭嘉、荀攸,武将多了夏侯渊、于禁、李典、乐进。既然演义中第二十三日都没有攻下徐州,那么本书中实力更小的曹操同样没有攻下徐州,就没什么不正常了。

如果实在要给个理由,那就是:因为曹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徐州百姓与其城破而死,倒不如护城而亡。百姓的人数,往往是大军的数十倍。危急关头、性命攸关的时刻,徐州百姓潜力爆发,拼死抗争,最后守住了城池。

曹操为什么北上呢?

刚取范县,田兰准备打鄄城的时候,郭图曾经对田兰说,我军攻掠东阿之后,当时就应该调头南下设伏。那个时候鄄城有济阴的关羽施压,范县有张辽的主力逼迫。曹操闻信。必定回师急求。

郭图接着还分析道,哪知我军转眼又取了范县。之后,再怎么围困鄄城,曹操都不会回来的了。因为我军已经暴露了能够夺取鄄城的实力。能取而未取,必定是个圈套。以曹操之精,定然全力攻打徐州,不会回来的了。

事实比郭图当时分析的还要糟。田润的军队不是围困鄄城,而是攻陷了鄄城。既然已经攻陷了,曹操回来救什么呢?

不救什么!曹操什么都不打算救!当日鄄城兵变,使得田兰军营关押的俘虏失去了看守,跑了三千多人。三千多人中,又有一千人左右跑到了徐州。曹操因而得到了关于兖州战况的详细报告,知道济阴、东阿、范县、鄄城均已被占领。如果回师北上,什么都求不了。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还要北上呢?

回顾一下曹操为什么打徐州,不错,是因为曹操的父亲被徐州的将领杀死了。曹操跟他父亲感情很好吗?不知道。到处都查不到。没有足够的证据赞成或者否定。演义第十六回曹操设祭祭典韦的时候,曾经对众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众将皆感叹。众亲戚又该是什么感受呢?

这样说,并不是论证曹操不在乎亲情,而是论证曹操更在乎将领;或者说曹操为了拉拢将领有时候宁愿牺牲一点亲情。父亲死了,打徐州报仇。现在荀彧、荀攸、程昱、曹洪、典韦、吕虔全死了,其中的曹洪本是亲戚,又曾经在渑池追击董卓的战斗中救过曹操一命;其中的典韦就不用细说了。总之,听到众多将领士兵阵亡的消息之后,如果曹操无动于衷,他就不是曹操!

曹操必定得有所表示,有所表现,有所表明。曹操必定会说出立刻拔营北上报仇的话。但这样的话。还不能称之为军令。曹操毕竟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敌军既然能够迅速攻陷自己的四座城池,其战斗力必然就非同小可。曹操一定会掂量掂量,谋定而后动。

好在鄄城跑过来的败兵很多。在一千多人里面,有的最初是守濮阳的;有的是守东阿的;五花八门,各色具备。因此,曹操很快就知道了,敌军的总兵力并不多,也就三万左右的样子。其中的田兰军战斗力非凡,连拔三城,令人心生恐惧。

但是,这样的恐惧在曹操心里是不存在的。倒不是因为曹操狂妄或者什么的,是因为曹操在得知田兰军可怕的同时,也得知了田兰军被关羽军干掉的消息。有很多鄄城败兵都看见了,田兰军最后只活出来几百人。这是千真万确的。

既然敌军自己都乱了,曹操当然就要北上报仇了。坐失良机的人还是曹操吗?

徐州与兖州的距离约为四百里,两头皆是平原缓丘,唯中间九里山地形险恶。个人行动需要两天半。军队行动约为三日。两头各走一日,九里山走一日。这倒不是因为九里山占地宽广,而是因为道路艰险,需要侦察而行。

今早,曹操的军队就开进了九里山。不久,侦骑回报,说是发现了埋伏的痕迹。但伏兵已经撤走。曹操颁下严令,全军缓行。遭到不能确定的树林,放火烧之。郭图所见的乌云,就是曹军火烧森林的青烟。

既然名为九里山,就说明过山的道路约等于九里。九里的距离,应该很快走到,但那九里其实说的是直线距离。而且还未经测量,只是估计着瞎说。山路盘旋,实际的路程为七十余里。曹军天一亮就进山,一路走走停停,先头部队通过。到达山阳的时候刚交申时。因为道路已清,后续部队不需要停留了,半个时辰之后,殿后部队就走出了山口。曹操本人,就在这支队伍之中。

此时,经过二十多日的徐州攻城战,曹军尚有三万人。随军将领有夏侯惇、曹纯、许褚。曹操的虎豹骑建制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这时是骑兵戌卫。号称一千人,实际有一千四百多人。但其中的一千人已经被典韦带走,随后被田兰歼灭了。

攻徐州这么多天以来,部队都没有得到过好好的休息。昨日自徐州急行一百五十里至小沛山脚,就是为了今日的平安过山。平安过山,虽无功亦无过矣。这让曹操感觉很好。明日,正常行军能到鄄城。但如果到达了,很可能立即交战。所以,明日,只会走大半的路程,到巨野龙堌一带宿营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明日不会很累。

不走了,就让士兵好好休息吧。曹操四下一望,打量着地形,以便给部队指定扎营的区域。眼睛一瞟,看见了一里之外胡集方向的大片树林。曹操心里暗道:嗯,能藏五千人。不过,若真有五千人设伏,为什么不在九里山里面呢?这山外的地形嘛,可比山里差远了。

很快,曹操就指定了扎营的地盘。由于大将不多了,全军分为三个万人队。由夏侯惇、曹纯、许褚分别统领。曹操自带骑兵戌卫,跟在曹纯的军中。三个万人队的营盘,按照次日出发的次序,夏侯惇居北,许褚居南,曹纯在中间。当然,三个营盘并不是排成一条直线。而是因为地形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勾形。

现在的位置是许褚居北,曹洪居南,夏侯惇在中间。划定地盘之后。部队就需要先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然后才是挖坑打桩,树立栅栏。

就在这个时候,田兰的三千马军从树林里冲出来了。

上午,田兰安排战争演练,自认为头头是道,说得唾沫横飞。眼见得郭图、于禁、太史慈的脸色越来越凝重,十分用心地听着自己的一言一语,突然间,田兰找到了一种做老师的感觉,心中充满了自信。于是,奇思妙想接连迸发,就仿佛战神附体一般。

郭图、于禁、太史慈三人的脸色为什么会如此凝重呢?其实,并不是因为田兰的奇思妙想,而是三人都发现了,田兰的演练安排里根本就没有敌军!战争演练,通常把军队分为两个部队,让两个部分相互交战;也有分为三个部分的。但无论怎么分,总是要分的。如果都是自己人,那还叫什么战争演练?

难道是田兰忘记了分一些士兵去当敌军?于禁、太史慈很快就否定了这种念头。因为他们明显地感觉到田兰的安排十分出人意表,若用于实战,当有惊人效果。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于禁望了一眼太史慈,从对方的眼里于禁没有得到答案。于禁又望了一眼郭图,却见郭图遥望九里山的深处,若有所思。

于禁不由得也跟着看了一下九里山。当下虎躯猛然一震,惊吓莫名。于禁本来也以为田兰的安排与关羽有关,一直都在为关羽为何会从南面来而感到疑惑。这时见到天边的烟云,于禁迅速做出了判断:是曹军而不是关羽。关羽的部队是到不了这儿的。

太史慈反应过来的时间要比于禁慢一点。跟于禁不同的是,太史慈跟着田兰两次到接山、两次下山阳。从鄄城外张辽的军营出来的时候,田兰的人马不足两千,是非常弱小的。那时,太史慈也在为关羽有可能的追击而担忧。两上两下,田兰就摆脱了关羽,会合了于禁,太史慈也不明白是什么道理。反正太史慈相信是摆脱了。这是因为,就算没有摆脱,也不需要害怕关羽的军队了。

太史慈完全没有想到,田兰在会合于禁、强大起来之后,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找关羽报仇,而是立即安排与曹军交战。如此广博的胸襟,太让太史慈太感动了。难怪文丑没来!

距离山口一里之外胡集方向的大片树林用于设伏的确不够好。这是一处缓坡。坡前有道路,同时也适合宿营。但可惜的是,树林并不是从坡底就有的。树林的边缘距离道路至少有五百步。因此,就算是道路这边的人没有提防,伏兵从树林里冲出,还没跑到,同样会被发现。在交战之前就被发现了,那还叫什么伏兵!

曹操没有想过树林里的伏兵有可能是骑兵。这是因为兵法说,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欲战须得平易之地。这就是说,骑兵与步兵作战,如果遇到山林或水洼的地形时,应该急速离去。这些地形是骑兵的必败之地,不能与步兵交战。骑兵作战必须选择平坦的地形。因而,看见树林,曹操就想不起骑兵。

其实,田兰的骑兵并不是要在这片树林里与步兵交战。树林,只是一个隐蔽的出发点。冲出树林之后,就是坦途。骑兵之所以锋利,就在于速度。五百步的距离不但不是坏处,反而变成了好处。因此,骑兵设伏于这片树林,正合适。田兰未习兵法,歪打正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