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女主三国

作者: | 分类:穿越 | 字数:236.7万

第二卷 第220章 半将强兵

书名:女主三国 作者: 字数:4059 更新时间:2024-10-11 00:59:31

于禁还是没有理会。此时。甲丙两队均已横向展开。其展开的长度,还略微长于孙军五千士兵的长度。但是,士兵们钢刀没有出鞘。人人左手持弓,右手拿箭。箭尾的分叉挂在弓弦之上,但弓弦并没有拉开,弓也没有举起来。

太史慈、于禁都不言语,让士兵们与孙军就这么对峙。对于孙军来说,是需要引敌来追的。而要引敌来追,就得给敌人以追击的理由。那个理由,就是自己不敌,败退了。而要显示不敌而败退,不打是不行的。一定要打,而且还不能一打就退,那样就太假了点。还需要坚持一下,然后再败退。敌军不怀疑了,这才会放手追击。

现在就没有打。而且,周瑜发现,田军这边的士兵居然少于孙军。这就有点难办了。五千人,怎么才能有合适的理由败给两千人呢?周瑜没有想出来,因而就没有发布攻击的命令。整个战场之上,就只有陈武一人在高声漫骂。

太史慈、于禁这样的逼而不攻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给包抄士兵争取时间。孙策不是在北崮山和小红山设下埋伏了吗?田军的八千士兵不是绕道抄到埋伏者的身后去了吗?所谓绕道。就是要多走路。多走路,是需要时间的。这些时间,就得甲丙两队来争取。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陈武嗓子都骂得有些嘶哑了,敌军仍然不为所动。最后,陈武忍不住了,就这么单人走向了敌军。

“目标,这名敌将,”于禁命令道,“举弓,放箭。”结果不言而喻,陈武堪堪冲到三十步距离,就被突然而至的一千箭矢射成了刺猬。“搭箭。”于禁又命令道。

与眼前的五千孙军交战,于禁和太史慈都知道,孙军打不了多一会,就会掉头逃跑。因而就不能总是站在远处放箭。最多发两箭,就要冲向敌军,展开近身肉搏。那样敌军就不能够轻易逃走了。因而箭矢的消耗量将是很低的。既然消耗很低,射将领就完全可以的。

陈武就这么死了。然而,陈武的死亡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陈武之死,让周瑜看到了敌军有很多弓箭。其实建业守军一直就有很多弓箭,只是周瑜一直没有想起来。周瑜就想,虽然敌军人少,但弓箭多。我军一冲,敌军一放箭,这就可以逃跑了吧?于是,周瑜就下达了全线进攻的命令。

甲丙两队所站的位置,距离孙军一百步。孙军一直都在弓箭射程范围之内。但那何时射箭。却由孙军做主。太史慈、于禁这边,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孙军开始攻击了,就等于是拖到了最后的极限。因而,先是周瑜的命令,再是孙军的动作,然后才是田军的箭雨。

周瑜命令的是全线进攻。孙军里面,周瑜自己招募的那一千人听到命令,立即行动。其余四千士兵,都是来自寿春的降兵。而这些士兵平时都只接受孙策的命令,孙策领军在外,士兵们就认陈武,但陈武又偏偏死了。因而这些士兵的动作就慢了好几拍。

太史慈的位置在偏北的方向,因而最先察觉到孙军那一千人的进攻。太史慈喝道:“举弓!”带的是甲队,甲队士兵当然举弓。但实际上,乙队的士兵也同时举了弓。这是因为,士兵们事先都知道,太史慈的这一下“举弓”的命令,是需要全军遵守的。

“射!搭箭,举弓,射!”通常。只要求第一箭听从命令。发了第一箭之后,就全凭士兵。动作快的就箭快一点,慢的就射慢一点,凭自己的能力就是了。此时,太史慈一连命令了两箭,是因为总共只射两箭的原因。

两箭射完,“冲啊——”还是太史慈下的命令。于禁没有半点不服气的意思。由太史慈还是于禁下达这样的命令,不取决于己方,而取决于敌方。敌方孙军哪个方向的士兵先动,就决定了己方由哪个方向的将领下达命令。

如果在白天,甲丙两队对孙军如此这般地射出两箭,四千箭矢能杀敌两千以上。这当然是于禁训练的结果。但在这样的夜晚,效果就差了一些。只杀死了一千五百人左右。

两军对冲。这似乎是传统所说的两军相逢勇者胜。黄盖一马当先,冲了过来,正遇一名甲队士兵。黄盖一鞭击下,那名甲队士兵举刀一挡,被震得虎口流血,腾腾腾退出好几步,坐倒在地。第二名甲队士兵一刀斩向黄盖左腿。黄盖左手鞭一划,既挡敌刀又反攻敌兵,连消带打。双方兵刃相交,当的一声,力均力敌。第二名甲队士兵的力量竟然与黄盖的左手旗鼓相当。那招连消带打的招数就夭折了。第二名甲队士兵连环五刀砍出,盖黄左鞭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右鞭跟上,才将士兵击退五兵。但盖黄右鞭尚未抽回,噗地一下,盖黄的右脚小腿已被第三名甲队士兵砍了一刀。黄盖盛怒之下,趁着巨痛还没有传到脑际。含忿一鞭,狠狠地击向第三名甲队士兵。然而,这时,黄盖的战马倒了。这是第一名甲队士兵下的恶手。黄盖猝不及防之下,跌倒尘埃。三名士兵上前,很快就将黄盖杀死。

这就是田兰的甲丙队士兵。俗话说得好,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田兰士兵会的招式不多。就是颜良文丑各自传授的五招。总共十招,翻来覆去的练。到最后,就算是颜良、文丑亲自试招,在同为步战的情况下,也不过仅仅稍占上风。所以,说田兰的士兵人人相当于半个武将,是一点都不夸张的。除甲丙队之外的士兵,格斗能力略微差一些,但综合素质也是很不错的。

黄盖这样的武将,未能幸免于难,孙军其余五千士兵就更不行了。甲队拥有一千杀三万的光荣历史,丙队拥有攻取东阿、俘敌五千的辉煌战绩。两只部队凑在一千,实在是给了五千孙军足够的面子。

在周瑜的想象中,应该是孙军前冲,建业守军放箭。再冲再放箭。当孙军即将冲到建业士兵身前时,然后就下令撤退。这样就足够了。

实际上。孙军并未做到全军发动,敌军就射了一轮箭雨。孙军刚一动,敌军又射了一轮箭雨。并且孙军还没有跑出速度,敌军就如虎狼一般突然倒冲了过来。

黄盖的死亡,周瑜看得很清楚。居然是被对方三名小兵杀死了。周瑜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暗想,那一定不是什么小兵,一定是千夫长之类的校官。念头还没有转过来了,却又见到另一边的韩当吃瘪了。那一边,对付韩当的有四名小兵,多出一人。结果也有所不同:韩当被活捉了。

如果是千夫长的话,就已经有七名千夫长了。但建业守军看上去却只有两千来人。这是什么原因呢?周瑜再看其他将领的情况。蒋钦、周泰都不知上哪儿去了。然后,周瑜才看了一下士兵,也就是整体的战况。

这样的观察顺序,不怪周瑜。这年代就是这样,重将领不重士兵。因而周瑜直到这时才观察士兵。这就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周瑜看见孙军的士兵,在与建业守军一对一的情况下,多数情况是一招未能使足,就被对方杀死。极少数使了两招,照样被杀死。有几名孙军对一名建业守军的情况。通常要十名以上的孙军,对一名建业守军才能够维持不胜不败。

孙军以前最大的优势就是将领。但今夜的建业守军仿佛如有神助,三五个小兵就能战胜一名孙军将领。孙军将领的优势已然荡然无存。

孙军的人数,开始的时候倒是占据优势的。五千对两千。一交手,就被弓箭射去一千五。三千五对两千,就没有什么优势了。而这些建业守军仿佛就是杀人的阎罗,人人如狼似虎,战斗力惊人。孙军不断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此时周瑜放眼望去,发现剩下的孙军已不足千人。因而周瑜急令,全军撤退!

是得全军撤退了。这完全就是羊羔与豺狼的交战。绝不能这样下去了。五千孙军,虽然是引敌来追的诱饵,但却并没有打算让建业守军全部吃掉。如果真让建业守军全部吃掉了,孙策那边的埋伏就成了空设。

周瑜下令之后,纵马便走。没跑多远,忽一将斜刺里插了过来,一刀斩下。周瑜连忙举起斩龙剑挡住。将领一刀不中,跑了过去。调转马头,冲过来又是一刀。

周瑜其实还是有武艺的。周瑜的个人武艺比孙策自然比不上,却也差得不多。周瑜性子高傲,要做就做人上人,不能做人上人的就不做。因而周瑜平时根本就没有上阵厮杀。投孙军之后,周瑜就一直没有马上作战的兵器。有人问起,周瑜就说自己乃一介文官,不擅武艺。

来人是于禁。真要说起来,于禁的个人武功要稍逊于周瑜。但周瑜这边没有趁手的兵器。斩龙剑,只是一种装饰性的佩剑,因而周瑜处于下风。

周瑜抽了个空子,趁着于禁战马冲过。拨马便逃。可惜,没跑几步,就被田军小兵缠上了。这个时候,孙军只有几百人了。因而田军就富裕出来较多的人。拦住周瑜的,便有十几个人。周瑜冲了一次,右边两名士兵挥刀砍来。周瑜挥剑一挡,剑被击飞。战马的左边又一名小兵挥刀砍来,周瑜让过,砍中马身。右边击飞周瑜长剑的士兵弃了兵器,一个抓住了周瑜战马辔头,一人抓住了马鞍。硬是让战马停住了。战马一停,七八个士兵一拥而上,活捉了周瑜。

战斗很快进入了尾声。开始有孙军士兵投降。田军放过跪地投降的士兵不杀,很快,有样学样,最后约六百名孙军士兵就全部投降了。

打扫战场,有很多环节。通常由郭图这样的行军教授进行安排。太史慈、于禁这样的武将,多半会遗漏一些事情。不过,这一次,郭图事先有交待。他们也不需要全面打扫战场。只消将孙军将领一个个揪出来就行了。

揪将领出来,说困难也困难说容易也容易。比如这个时候,凭穿戴,凭俘虏士兵的指认,就能揪出将领,也就比较容易。要是此时不揪,过些时候再揪,恐怕就困难了。

很快就确认了,黄盖、朱治、吕范被杀死,俘获了周瑜、韩当,蒋钦、周泰下落不明。

俘虏,很少。丙队这边,留下了一百人,负责将六百名俘虏及周瑜、韩当二人押送建业。其余一千九百人重新整队,开赴有埋伏的浅谷。

曾经分析过,伏击最大的前提就在于出奇不意,在于敌军没有防备。就比如前不久田豫的幽州兵伏击关羽的范阳兵那样,在关羽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先杀了将近一半人了。于是,胜负便因此而定。

但如果被伏击的军队早有防备,伏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蔡琰在找到三官山那样的独特地形之前,就曾经想过。兵法云,遇谷莫入。因而山谷设伏,要想敌军不防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硬要打,就不叫伏击了。无非是将战场由城池搬到了谷地。于是,那具体的地形是否能够胜过城池,就成为了打与不打的分界线。

三官山的地形胜过了城池,而孙军这边,北崮山和小红岭就不行了。名称上,都叫山、叫岭,但其实上,地形却不够险峻,树林也不够密集。这样的地方,在敌军有防备的情况下,是不宜设伏的。

敌军有没有防备呢?换句话说,建业城过来的军队,会不会猜到这儿有埋伏呢?孙策认为,猜不到。今夜孙策等了很久,应该到来的人儿却一直没有来。多等了约半个时辰,来了几十个人。这几十个人到了埋伏之所就喊:“孙将军、孙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