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
作者: | 分类:穿越 | 字数:236.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卷 第458章 卷地江流
“原来,绝军师还准备假扮大理军队分兵围困成都。想不到。想不到。真是我有千算,她就有万算。三万降服十万,还不损一兵一足,奇!真当得一个‘奇’字。”王济恩道:“当传谕三军知晓,鼓舞一下我军的士气。”
待王济恩吩咐亲兵,将次主力军大胜的消息,传颂三军之后,言寿风问道:“不知公公对于吸引大理军队,有些什么办法?”
王济恩笑道:“哈哈哈哈,你我两人,年纪都是一大把了。老哥俩,还称什么‘公公’、‘帮主’的。往后,你就叫我‘王老哥’;我呢,就称你为‘言老弟’好了。”
二人进到帅帐之后,重新落座。王济恩让亲兵奉茶,言寿风却只喝白开水。推让了几下,王济恩不再勉强,继续前面的话题,说道:“虽然说,得知圣驾的消息之后,我军的战略发生了改变。由阻挡敌军变作了吸引敌军,但是呢,我们作战的战术却不能改变。变了,就会引起敌军的猜测。敌军如果起了疑心,就会踌躇不前。反过来,就会误了我们的大事。
“已经打过的几仗呢,言老弟既是一帮之主,我就只是简单地说说,言老弟一定能懂。
“总之,我们把大理军师入川的路线调动了一下,然后就来到了这个地方。在这里,大理军队如果要想不受到很大的伤亡,是绝对过不了山的。从旁边绕道呢,却只有两条险道。我们就派出了很多的哨兵,监视大理军队的一举一动。他们若是假装绕道呢,我们就置之不理;他们若真的是想绕道呢,我们就调集人手,事先设下埋伏。这样一来,我军就占据了主动。
“大理方面,这次真正统兵的,乃是监军杜闻秀。这个杜闻秀,乃是造反的出身,曾身经百战,很会带兵。当他查觉到我军的布置之后,就让他的师父、挂名的元帅席大猷出面,杀死了我们的哨兵。
“昨日,我和尊重兄弟设下计策。重伤了席大猷,为的是重新派出哨兵。结果,计策成功了。
“如果我军现在撤走,没有足够的理由,杜闻秀肯定不会追击。所以,我军只能按照一般常理,重新派出哨兵,重新阻截绕道的大理军队。好在四月十二,还有半个月。从这里到成都,只有四日行程。尽可以从容布置,等待时机。”
听了王济恩对军情的介绍,言寿风心中更是没底,但自己也没有更好的主意,也只好看看再说。
这跟当初在雷绝招军中的感觉可不一样。雷绝招的聪明,自己是深有体会的,一切都不用自己担心。这个王济恩,无论怎么聪明,想来亦相当有限。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失误。自己若是能想出什么来,说不定就能帮上点忙。
由于心中有事,第二日的早饭。言寿风没有胃口。中午,胃口有了,又因心情不顺,也没有吃。到了晚上,真是饿极了,一口气就吃了三大碗。
“皇帝不差饿兵。”言寿风自言自语。打了个饱嗝,却忽然想到一个主意,赶忙跑去找到王济恩,连声道:“饿了饿了,没粮了,没粮了……”
王济恩笑mimi地看着言寿风,并不言语。言寿风一阵激动过后,道:“哎,王老哥,听懂了没有?”
“言老弟适才说了些什么?”
“没粮啊!只要我们谎称缺粮,不就可以撤兵了么?”
“呵,不错啊。言帮主韬略过人哪。来人──”王济恩转身对进来的亲兵道:“传我令箭,让粮草辎重连夜转移,到夹江吴场待命。”
“真的把粮食运走呀?”言寿风有些不解。
王济恩道:“当然要真的运走,使军中真的断粮。明日,我再让哨兵深入侦察敌军的粮草所在,后天再调派人马抢夺,大理军就知道我军真的缺粮了。”
四月初一,壮烈的夺粮之战开始了。
凡两军相持,胜负未决之时,谁有粮食,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对自己的粮食及供粮道路,必须派驻重兵,防止敌军抢夺或者焚烧。对敌军的粮食及供粮道路。则要尽可能地派精兵予以袭击。
这些道理,双方的统帅早就心知肚明。到现在为止,大理、四川两支军队的粮食都很充足,储粮地点都设在易守难攻的地方,故此,还没有因为粮草而发起战争。
现在,川军缺粮了。就不得不花费很大的代价,去夺取很少的粮食。到了傍晚,川军共战死一百二十人,伤六百多人,耗费弓箭万余支,却只抢到千余斤粮食。
“跟我也玩这一手?”杜闻秀心里想。四川是粮食丰产地区,军队在本土作战,又怎会缺粮?定是前面又设下什么埋伏,等我去钻。“是真是假,到时候我一试便知。”杜闻秀经验丰富,指使士兵,将川军所有的死者都集中在一起。在挖坑掩埋之前,杜闻秀亲临现场祭奠,然后叫士兵一一划开已死川军士兵的肚子,查看食物残渣。士兵检查后报告,有少许饭粒,有树皮、野菜。还有土疙瘩。
“嗯?真的缺粮了。”杜闻秀很是吃了一惊。
随后几日,王济恩让军队多设旌旗,火把,虚张声势之后,然后率军悄然撤至夹江。
兵法曰:归师勿遏。
意思是说:当敌军没有任何明显的原由而忽然退走,必须侦察清楚,认真加以判断。如果敌军果真是因为粮草用尽、战斗力衰竭而退走的,就应该派遣轻锐部队乘势追击。如果敌军只是一般的回国,则有可能设有伏击,那样,就不能进行追击了。
现在。川军缺粮,虚张声势之后迅速撤退,按照兵法所言,大理军队理应予以追击。甫石良、周泽国等个别性急的将军为了请战还闯进了帅帐。
送席大猷回大理疗伤之后,元帅一职便由杜闻秀暂代。故此杜闻秀道:“众将稍安勿躁,本监军代行元帅之职,自有主张。如今川军缺粮,又凭空撤退,两件事都悖于常理。定是他们后门失火,发生了大事。说不定,西夏、吐蕃、吐谷浑等国的军队也已经开进了四川。值此非常之期,我军应该不急不躁,明日开拔,缓缓前进,至乐山、夹江一带择地驻扎。然后坐等西夏、吐蕃、吐谷浑诸国与四川打个你死我活,到秋后我们再加入战斗,方为上策。”
四月十一日,大理军队到达眉山县的象耳镇。从象耳镇至成都,正好两百里地。一般的行军,要走两日;若是急行军,则一日可到。按照圣驾的行程算来,大理军队到达此地的时间正好。
但是,大理军队进入象耳镇之后,立即开始打桩、埋灶、建雕斗、绑栅栏,忙得不亦乐乎。显然,他们是想做长期的驻扎。
“是时候了。”王济恩放下手中的茶碗往地上一摔,喝道:“来人──击鼓,升帐!”
上弦月将圆未圆,朦胧中略有些泛黄。天上有很多云彩,时不时挡住月亮,露出星光。空气里水气弥漫,稠密而又粘滞。被行军时的汗水打湿的衣服一直未干,冰凉地,影响着大理士兵的睡眠。
这里也有山。但和大理的山比起来,只能算作一个个土包。在昏暗的夜色下,山树草木都是一片漆黑,什么都分辨不清了。
忽然间。东面响起一阵今人心悸的鬼哭之阵,惊醒了大理士兵的好梦。紧接着,五六个高低不同的鬼哭声随即唱合,混响成章。很多士兵都坐了起来,不能再睡。
杜闻秀叫过亲兵:“传令下去,这是野猫叫春,不用理它。”刚说到这里,一声狼嚎立即从远处传来。杜闻秀接着说道:“这就好了。狼来了,野猫就要走了。”
恰恰相反。野猫的叫声非但不停,而且更多了。更为奇异的是,一个男人的哭声竟然也夹杂其间。“反了!去查一下,看看是谁在哭。”杜闻秀一下子坐起身来,道:“胆敢扰乱军心,拉出来,即刻斩了!”
一会儿亲兵来报,哭声来自营地之外,不知是否有人溜出去了。“多点两支火把,我亲自去看看。”杜闻秀一边说,一边起身披上软靠。
此时大理军营看起来似乎平静,士兵们都在各自的帐篷之内,没有出来。但每一个帐篷的里面,都变成了沸腾的稀粥。营外响声四起,猫叫、狼嚎、人哭,撩人耳鼓。
杜闻秀有些焦急,加快脚步,往返巡视。闻听得帐篷内人声逐渐鼎沸,军心不稳,却无计可施。
派出二十人出外巡逻。巡逻队所到之处,暂时无声,过后又恢复重前。
直到派出三支小队之后,杜闻秀才发现了问题。
猫叫和狼嚎不应该同时出现,这是疑点之一。男人的哭声也过于飘忽,巡逻到东,他就在西;巡逻到西,他就在东;岂有边跑边哭的道理,这是疑点之二。因此,杜闻秀判断,一定是川军在捣鬼。
杜闻秀叫过亲兵,让大将甫石良调集两百步兵待命。隔了一会儿,甫石良准备完毕,过来请命。杜闻秀面授机宜:“甫将军,你把这儿、这儿,两个地方的栅栏移开,分兵从两路杀出,冲出百丈之后,再两路合围。黑暗之中,近战不利,要多用弓箭。如果发现川军的尸首,务必带回。”
果如杜闻秀所料,营外的鬼哭狼嚎确属川军捣鬼。再次剖开尸首的肚子,里面只有树皮、野菜、土疙瘩,再也找不到饭粒了。
原来还是这支川军。
一个月以来,这支川军和自己堂堂正正的列阵交战,只有在冕宁大桥镇的狭窄谷地那一次。其余时间都是躲藏起来、诡秘莫测的。但无论他们怎么掩藏,兵力不多,则一望可知。
兵力既已不多,再加上缺粮,依然前来滋扰,岂不是找死?想到这,杜闻秀下令:“击鼓,集合军队,分头搜索敌军。”
大军的聚集实际上是很慢的。聚集之后,还要分派将领的统带范围,预先确定大致的行进路线,然后才能先后跨入营门。
此时,营地周围的川军自然已经逃离。
下半夜,天色更加昏暗。象耳镇方圆百里,水系发达,江河溪泉众多,湿气特别重。此时接近打霜的时间,地面上已经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
雾中搜索,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杜闻道吩咐另一个监军庖西田道:“须注意沿途经过的山石树木,重要的用笔记下,以防迷失道路。”
前面跑过来一个甲长:“启禀元帅,前面有座木桥。过还是不过?”
“前后距离拉开一点,过。”杜闻秀道。
道路崎岖,难进难退;水回曲折,忽东忽西。一顿饭时间过后,雾更加浓密。杜闻秀忽觉不对,问道:“这雾里,是不是有一股烧木柴的烟味?”旁边亲兵使劲闻了闻,答道:“是有烟味。”杜闻秀立即喝道:“传令,停止前进。向后转,后军作前军,撤退。”
有烟味,自然是有人在焚烧木柴。不用说,又是川军。青烟夹在薄雾之中,看上去差不多,闻上去就差多了。川军这迷魂阵,布得也太差了。
桥到了。杜闻秀记得,木桥离宿营之地不过一里多地。今夜虽然没有找到川军,但亦未中川军埋伏,得失大致相当。
军马的四蹄钉有铁掌,铁掌踏在石桥之上,声声脆响,十分悦耳。杜闻秀忽道:“停。叫庖监军过来。”
等庖西田纵马驰近之后,杜闻秀道:“快,把记载拿出来,看看我军经过的到底是木桥还是石桥。”
庖西田拿出记录一翻,是木桥。
“多准备几枝火把,下去几个人,检查一下。看看这座石桥,是不是木桥改的。”
士兵检查后回报,确实是座石桥。
迷路了。“调转方向,撤退。”
这里确实是座石桥,只是王济恩事先叫人铺上木板,竖上栏杆,改作了木桥。等大理军队过完之后,再撤掉伪装,还原成了本来的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