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江山不夜

作者:沈璎璎 | 分类:穿越 | 字数:24.4万

正文_第十三章 良宵06

书名:江山不夜 作者:沈璎璎 字数:3363 更新时间:2024-10-11 01:46:53

犹记得当年这柄扇子牵出种种情孽,终于是被太后收了去,一直藏在清宁宫中。他遽然侧头瞪着太后,然太后亦苦笑看他,目中尽是疑惑不解与一抹淡淡悲悯。

“啪嗒”一声,扇子被撂回盘中,皇帝冷然道:“泛泛之作,也只好做戏班子的道具罢了。”他竭力平定了语声中的情绪,“……这戏本子谁写的,我竟没听说过。”

即刻有管事内官跪奏道:“这一出叫《洛水悲》,是义乌人汪道昆的新作。”

“汪道昆。”皇帝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一时却想不起来是谁。

那内官又磕了个头,方战战兢兢问:“陛下是……另点一出?”

皇帝刚要说都赶下去,忽见座中众人个个凝神屏气,眼观鼻鼻观心。他定了定神,心知方才闹的这出定要惹人遐想了,遂冷笑道:“另点做什么?挺好的本子,让他们唱完吧。”

旦角儿回到台上,颤着声音唱了下去。

皇帝面带严霜,端坐不动,暗暗察看在座各怀心思的众人。皇后的唇间挂着一抹端凝的笑容,他知道,每逢她这般笑起来,定是揣着一副隔岸观火的心肠。太后神情严峻,时不时朝他看一眼,大约也在斟酌是谁设局。梁毓太妃埋头剥松子儿往太后桌上递,她大概悔得想把自己的舌头吞回去,连带仙居长公主也是一脸僵硬的假笑……再看几位亲王,杨楝云淡风轻地坐在远处,似乎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杨樗抱着一只大石榴,半张着嘴看得目不转睛,大约觉得那个旦角儿实在生得好……

皇帝紧绷的心忽然松弛了一下,这种时候,也只有没心没肺的朴拙小儿还笑得出来。他随口问道:“二哥儿,洛妃的掌故,你也看得懂吗?”

杨樗慌忙放下石榴,认真回道:“儿子读过曹子建的《洛神赋》。曹子建属意甄氏,可是甄氏却归了他的兄长魏文帝,后来甄氏死了,化作……”

皇帝听着心里就有些不舒服,正要喝住杨樗,却听见屏风后面传来贤妃刻意的咳嗽声,顿时疑心大起。

且说屏风后那一众妃嫔,听到“平阳公主亲”皆猜想是影射淑妃,这《洛水悲》的戏文细究起来又是暧昧不伦——又兼方才徵王上前,大家才闷声看了淑妃的笑话。贤妃自是其中最得意的一个,只想着今晚谢迤逦必定不得安生了,不想却听见皇帝忽然考问杨樗,她不免又担心杨樗多说多错,连声咳嗽制止。

这一咳,杨樗却会错了意,以为母亲提醒他说点要紧的。

“还有一首关于洛妃的唐诗:国事……国事……”,他憋了一脸的汗,不觉向身边的小内侍何足道望过去。《洛水悲》一开场,何足道就把这首诗念给他听,还叮嘱他背清楚了以防皇帝忽然提问。如今果然有了卖弄机会岂能放过,不想脑筋不好使,一时就记得头两个字了。

何足道亦朝他努力比着口型。终究是小孩子悟性好,杨樗忽然想起了最后两句,遂大声念了出来: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哐当!”

金卷荷杯砸在了白玉台阶上,皇帝两手紧紧抓着桌沿,颤声道:“圣贤书不好好读,就在风流逸闻

上用心?”

杨樗哑口无言,连跪下磕头都忘了。

徐太后立刻回护道:“他小孩子懂什么,也不过是看见什么就记住什么了。李义山这首诗素有盛名,皇帝何必多心?”

皇帝慢慢转过身:“是朕多心了吗?”

他的脸色比白玉台阶还要苍白,比秋水月色还要冰冷,唯有一双眸子深深地望向自己的母亲,看得太后心中一凉。

“义乌人汪道昆……”皇帝缓缓道,“朕好像记得这个人。”

“皇帝——”徐太后终究是不忍,又不能斥责,又不好劝慰,胸中千言万语涌动,也只得道,“皇帝累了……”

徐皇后亦开言:“陛下吃了螃蟹一直不太舒服,不如先回宫休息,臣妾在这里陪着母后赏月,也是一样的。”

徐太后摆了摆手,正要说散了席吧,忽见一个面生的内官在人群里探头探脑。她心中疑窦大起,立刻将人喝了过来。

原来却是司礼监的一个传话的内官,慌慌张张磕了头就道:“谢驸马府报丧了。”

徐太后道:“几时的事?”

“就在半个时辰以前。”

“那也罢了。”徐太后点了点头。皇帝却似乎没听清楚,犹自喃喃道:“是谁走了?”

徐太后心中隐忧,见皇帝两眼空茫似魂儿掉了。

只听屏风后面哗啦啦一阵杯盏落地之声,宫人们连连唤着“谢娘娘晕过去了……”

皇帝终于明白过来了,胸中一阵刺痛如千刀割戮,哇的一声就呕了出来,整个身子都软倒在龙座下。徐皇后急忙抱住了他,将他的头放在自己膝上,一边拍着背一边疾唤人取温水来。

阵阵刺鼻气味扑面而来,皇后看着自己织锦锦绣的凤裙里兜满了皇帝呕出的秽物,心中掠过一丝厌弃。再细看时,那些黄白汤水里竟然漂着一股猩红,她心中一惊,忍不住哭出了声来。

“还不快传太医!”徐太后厉声道。

皇帝悠悠醒转,仰头见一位珠围翠绕的美人抱着他,似曾相识又真伪莫辨,不觉张了张嘴。皇后凑近了些,听了三个字,模模糊糊的像是“对不起”。她不觉呆住,疑心自己听错了。

因为皇帝突然病倒,这场中秋晚宴只能草草收场。徐太后命人立刻将太素殿收拾出来,把皇帝挪了进去。皇后则领着众妃嫔候在殿中不敢走,连谢迤逦母子亦另辟一室叫人看了起来——生怕乱中有个差池。

一众皇子亲王、公主驸马当然也不敢走,都跪在殿外丹墀上。秋凉露重,玉阶生寒,更兼皇帝病危情势不明,各人心中皆是惶惶不安,谁都不敢多说一句话。而那个“气病了皇帝”的倒霉戏班,自然是被带下去大刑伺候着了。

杨楝跪在人群后面,将夜宴,南戏,洛神,扇子,诗赋,杨樗,汪道昆……他将晚间诸般异象一一琢磨过来,忽然想起扮洛神的那个小旦,分明是上回和冯觉非碰面时留在门外弹琴唱曲的那个歌伎!

难怪那么眼熟!他又惊又怕,他们把这个局做得如此巧妙,连他都被瞒过了。依方才的情形,皇帝即刻就要对杨樗动怒,可是……熙宁大长公主死得真不是时候

他心中暗叹,不由得回过头朝蓬莱山望去,歌尽筵空,水色沉沉,蓬莱山上的灯火次第熄灭。这时她定然已知道了消息,他想。如果他不与她为难,或者她还来得及与外祖母见上最后一面……然而,公主既死,她便再没有理由闹着要回去,这样也好……可是,她定然恨极了他,她定然一边哭一边骂他……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霎时淹没过了他,他试图摆脱这些根本不要紧的事,认真面对眼前的诡局,然而每隔一阵子便不知不觉陷入对她的种种想象,似乎隔着一池茫茫烟水,能清晰地听到她的哭泣声。

直跪了一个多时辰,殿中才传出旨意,道龙体稍安,并无大碍,请诸位回家安歇。众人如蒙大赦,迅速离场。杨楝暗暗舒口气只想赶快走人,却又听见李彦拖长声音道:“请福王殿下与徵王殿下少待片刻。”

杨楝的心顿时抽紧了,撩起衣摆重又跪下。一时人都走空了,杨樗亦被领入殿中,偌大的丹墀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跪着,情势透着十二分的诡异。

难道皇帝怀疑上他了?还是……今晚的戏文果然挑起了他的妒意?

他跪于冰凉的砖地上,心如火焚,思似转轴,唯恐什么时候一道圣旨出来,他就被扔进了宗人府大牢。他暗暗打量着进出的内官,并没有熟识可靠之人,今晚是李彦当值,周录一直没有出现。一时郑半山背着药箱出来,趁空朝他这边走了几步,却是还未开口,就被李彦催着离开了。

杨楝忍不住问道:“请教李公公,陛下传我,所为何事?”

李彦笑道:“陛下并没有传唤殿下,只是教殿下等着。这殿中多有妃嫔宫眷,咱家也不方便请您进去,只好委屈您了。”

杨楝别过头,只当没听出这阉人话中的嘲讽之意。

杨樗进去了很久,久得他又忍不住胡思乱想——难道是皇帝病得快要死了?这个念头令他一激灵,如果是那样,他是该松一口气,还是该遗憾对方死太早而徐家尚未倒台?到那时等待他的命运又是什么?

想到这里他反倒清明了些,皇帝把他留在这里不许走,只怕是担心他趁危逼宫。他心中苦笑,他拿什么逼宫,何况还有徐太后虎视眈眈。

更深露重,月落乌啼。挑灯值夜的内官都换了一班,只他一人长跪不起。他直了直冻得僵冷的腰背。沉沉夜色中,巍峨的太素殿有如一头低伏不动的巨兽,双目幽暗,爪牙尖利,看似宁静庄严,却随时会扑上来将他撕成碎片,碾作齑粉。

他所跪的这片丹墀清冷而黑暗,远处几个值夜的内官皆一动不动,形如死人。方才夜宴灯火通明、衣锦烂漫,倏忽间消散无形,只如一场春梦——尤其是对于他,繁华是别人的戏,只这清冷黑暗才是他的真相。

远处湖中的蓬莱山亦幽暗无人,山脚却有一点光亮晃动。他一时以为是草中萤火,然而那一点星光持久不灭,沿着山脚缓缓移动,最后竟然停下了,再也没有走开。

大约是钟鼓司的内官提着灯笼巡夜吧,他久久地注视着远处这一点光亮。墨黑苍穹之下,烟水风露之间,唯有一灯如豆,散出浅淡而温热的光晕,直到日出时分都未曾泯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