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学堂
作者:金佶 | 分类:穿越 | 字数:307.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八三章 大转移
“如果父皇觉得这五万匈奴人还不够,儿臣还可以去让他们再去抓人过来。儿臣认为大草原上应该还有一百多万人。匈奴单于也不是真的能管理到草原上所有的部族。即使是大汉,还有很多不纳税的野人。”
钱汝君认真的对皇帝说道。
即使来大汉这么多年,钱汝君的见识开阔,对政治人物也没有什么好感。
他们做的事情,其实也就是办成国家“大事“的时候,替自家带来更多的好处。
“父皇,你要相信儿臣,大草原上并不是只有牛马羊,还有很多的矿产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煤矿可以减少我们伐木,减少伐木可以减少水土的损失,关中盆地现在如果继续这样砍伐下去的话,未来这个地方会造成水土流失的。”
“你说的是那种会冒黑烟的东西?那种东西的确可以烧的比木材还久,但是就是会冒黑烟,空气变得不是很好。水土流失是什么东西,你能够详细讲解吗?”
皇帝刘恒觉得钱汝君重视会蹦出一些他好像听得懂的名词,但是他有不熟悉。
简单的来说,这个名词太过白话,不像是文雅人所应该讲的话。
皇帝刘恒其实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文人,虽然他本身没有什文学才华。
钱汝君从以前就不是很喜欢什么都不懂的人。
而且,对方不懂的不是别的,而是平常国中都教过的课程,这会让钱汝君觉得非常鄙视。
然而在大汉,对方不懂这种东西,钱汝君觉得,这真是荒谬。
皇帝不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
这该有多傻啊?
这事后世小学生,都能够懂得的有关于日常生活的灾害。
钱汝君只能理解为这个时代,有带多她不懂的名词,在解释后世同样浅显的道理。
皇帝不知道,不是他真的不懂,而是她对这时期的专有名词懂得太少了。
“水土流失,就下雨的时候,或者是有水的地方,水会把土壤带走的一种现象。
本来,这是真正的现象,一个地方,也有自我生成土壤的力量,只不过速度很缓慢。
如果流失的速度买没有超过生成的速度,就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如果超过了这个速度,并且超过许多,对一个地方来说,就是会构成灾难。
在极端情况之下,这种灾难,我们马上就能够看到。
草原大概是最脆弱的一块地方,因为在所有的草下面都土,只有一层薄薄的植被在保护。
这时候,不用雨水,光是风就能够把灰尘扬起,带到别的地方去。
黄土高原就是这样产生的。
土壤裸露,所有的土就会被水和风带走,甚至所有的养分都会被带走,就再也没有办法耕种了。”
“你是说,我们伐木造屋的行为,对大地是有害的?”
皇帝若有所思道,对皇帝来说,农业出产非常重要,这是封建王朝的根本。
没有粮食,大汉就没有钱粮。
有钱人,其实对大汉朝廷来说,没有任何贡献。
“对我们大汉来说,这个土壤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作物。”
钱汝君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她就用这一点来跟皇帝说。
“而且一个地方的作物最好不要一直种同一种作物,要轮着更换,我们才能够让土壤的肥力得到恢复,因为每一种作物能够供给的养分,还有吸收的养分是固定的,不会突然多出来,也不会突然减少。如果没有办法做到种不同的东西,那么就施肥吧!
儿臣已经教给皇宫里种植的方法,为何过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还没有见到民间做到呢?他们顶多烧些木头野草,来给土地增肥而已。不要嫌脏啊!”
“你说的东西,为何朕以往都没有听过?这不是会影响到我们关中盆地的农作?这倒是一个大问题。以后得少让他们砍树。看来,你带来的水泥建筑,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再继续下去,肯定会水土流失,现在已经有一些征兆了。草原也是,每年的东北季风会夹带的黄沙,把表面的土壤向南方带动,南方是得到了肥沃的土壤,但是也会污染空气,而北方失去了土壤,也会也寸草不生。
草原会更为凄惨,一旦长不出植物,大片儿黄沙会南下,会伤害田地里的作物。
不要以为儿臣在危言耸听。
河流也会失去原本的清澈而变得黄浊,黄浊的河水,会让河流产生淤积,虽然会造成新的土地,
但是更会造成泛滥,黄河这一条河流,到了平原的时候是向东北流去的。
这个方向,还在冬季过去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北方的冰还没有融,融化的时候,南方的冰已经溶解了。
这种情形在高原上的问题还比较小,大部分淹没的土地不算太大,但是如果在平原地带,这一个黄河出水的问题,可能就是几万亩地的问题了,可不是小事。”
钱汝君努力的从,脑袋里挖掘以前的常识,希望能让帝皇懂她们那时候的领导人学问。
第六八三章 大转移
在那个时代,她只是个平民小户的,人家这些淹大水,闹大灾的事情,跟她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想办法在自己受灾的时候逃开,也就可以了。
幸好交通很方便,南方淹水到北方,北方淹水,到南方,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最怕的是海水倒灌,灌到最后,北极的冰融化,南极的冰融化,最后海水面上升平地再也没有办法住人的时候,他们会无处可去。
钱汝君巴拉巴拉的讲,皇帝反而非常认真的听,不管钱汝君是不是在胡扯,这些名词,在皇帝的眼中都很珍贵。
他认为,这是属于神仙的学问。
难得钱汝君有心情讲,他就努力听,并且努力记。
甚至没有让宦官在旁边帮他一起记。
估计他认为这些是帝王的学问,外人不能学。
其实他在各个地方,奏报灾情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提到这些事,只是他们解释的理由,大部份没有什么科学的根据,而是说上苍的惩罚,也没有去想解决的方法。
也不能说没有解决方法,他们的解决方法,就是膜拜上天。却把上天暗示他们的方法视而不见。
“以前把你分封到金麦去,让你在那里发展,或许是父王的错误。”
皇帝刘恒突然有感而发。让钱汝君突然汗毛都竖立起来了。
每当皇帝开始说她也听不懂的话,就知道事情要坏。
“啊?什么?”
钱汝君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错相反的,她在外面过得很好,自由自在并且快乐。
她感觉是皇帝老头,又要坑她了,也不知道皇帝又想到了什么事情。
“我从你的话语中感到,治水跟治土,其实你很有经验,而且丰富,甚至旱涝问题,水患问题,你都有办法解决!”
皇帝缓慢的说道。
大汉这方面的问题很多,都需要有人解决,可惜,大汉这方面的专家太少。
就算有,也懂得没有钱汝君说。
“金麦城那个地方,本来是不适合居住的,但是你能够把它开发成可以居住新政,一个交通往来非常棒方便的城市。现在哪里变得非常富裕,甚至在某部分比长安更好。
以前,这快土地就是个沼泽,原本是水的土地,你把他变成可以行船捕鱼的地方。
你的大才大智远不止朕所看到的那样,你还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没有做,关中盆地的事情暂时还不会发生,因为现在关中盆地的树木还很多,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开发。
你说的事情,朕会吩咐下去,让下面的地方官能够多注意,不再滥垦滥伐,在开发的时候也会保留适当的土地,保持绿化,但是南越那附近的土地,几乎没有人,可以开发耕种,或许可以让你去那个地方试试看。”
钱汝君觉得皇帝现在在胡言乱语。
“父皇,你是要我去那里当地方官吗?我是皇亲国戚,不适合吧?”
她的封地在金麦,是不适合到南方去的。
“你年纪到了,其实该给你一个夫婿,就把你的夫婿配到那边去当官,只不过,暂时你的夫婿现在还不能封侯,和侯就不适合当地方官了,
对于你的夫婿,我不要求他有什么身份,或者是其他什么要求,他甚至可以是一个乞丐。
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嫁给他,然后我把他封官到南边去,让他去开发南边,好建立功劳,以获得足以娶你的资本,要不然,你也会看不起他。
你以前就说,有更多的人开发土地,就能够,产生更多的粮食,让朝廷的赋税增加,你也说过,其实南方的耕作比北方更为有利,如果能够把那个地方的疾病去除,可以让更多的人活下来,那么那个地方生产出来的,耕作的农作物,将满足我们大汉全体的需求,为了这一个目的,你就找个夫婿,朕等着封他官呢!”
皇帝刘恒越说是越兴奋。但是钱汝君脑子上的黑线,变得又粗又大。
“父皇,您不能这样坑而成,儿臣不想嫁,儿臣的年龄也还没有到啊?”
“不想嫁,那你就找个女人来,我也能够接受女子,只要她外表是男人的样子。
只不过以后这样子,就生不了小孩,没有后代,你打造的一切,朕都要接受了。你也不会甘心吧?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本朝的公主哪个不是跟夫婿以外的人生小孩,
刘嫖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靠,原来皇帝都知道他的女儿是什么样子。
话说回来,大汉女子在发展婚外情的时候,的确是没有遮遮掩掩的想法,甚至会把事情公告周知,被戴了绿帽子的男人也觉得没有什么。
或许是这些娶到公主的基本上就没见过靠自己的好男人。
能够让公主捞到一点好处,他们还不是跟着享用。
那些想当公主情夫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优秀的东西。送给公主的礼物也就不会差了。
大汉男人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
得到实惠更为重要,在这个年代生活太过困难,想要更好的生活下去,必须把握每一种机会,让女人去外面找男人,也是男人发展机会的方法。
甚至有些有钱人家,会特别接受贵族家庭的妾室,娶来当自己老婆,听说这样可以省教育费。
皇帝,对钱汝君来说,平时也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她说过的话皇帝鲜少有不听的。
但是对于婚嫁这种事情,皇帝刘恒,似乎就很固执,坚决要钱汝君赶快送出候选名单。
钱汝君都快疯了。
原本以为婚姻的危机在十五岁才会开始,想不到皇帝竟然那么早就想把她嫁出去。
还很好心的,发现钱汝君对于朝廷的官员,还有他们的子弟以及勋贵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子弟,都非常的不满意,特特别开恩,让她随意挑选,只要选中一个他就给他封官,让他出去,治理南方的土地。
当然娶她还必须有所成就才行。
所以钱汝君可以选不止一个候选人。
南方虽然有许多封国,但是州郡县其实是还在的,甚至,海南岛在大汉时期,要治理,也没人阻挡大汉设官治理。只是皇帝认为没有什么必要。
也就是说,其实钱汝君,如果能够到南方去,就可以正大光明的以培植夫君的理由砍树。
把树砍了,来开辟良田,一年三季可以种出很多的粮食。
其实钱汝君认为大汉的百姓,不缺土地。
即使开发荒地,也能活的下去。
最重要的是他们就算再怎么耕种,粮食也不够,不是因为土地不足的问题,而是耕作技术的问题。
就算钱汝君种了更多的粮食可以拿出去销售,但是对于这些,种不出足够粮食的百姓来说,他们也是买不起,用不起,只能接受朝廷的救济,或者饿死。
但是救急,不救穷,朝廷也是这种态度。
给人家鱼吃,不如教人家怎么结网捕鱼,做个好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