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深空之流浪舰队

作者:最终永恒 | 分类:科幻 | 字数:132.7万

第两百九十六章 昆仑山试航

书名:深空之流浪舰队 作者:最终永恒 字数:2067 更新时间:2025-01-22 01:38:33

这样的小型核聚变引擎,在“昆仑山”当中,总共有个,它们分布在昆仑山四面八方的各个位置。这样的设计不仅带来了力学构造上的优越『性』,还带来了另外的好处承受风险的能力非常强。

就算被昆仑山的小型引擎受损了一部分,只要其余的部分能够启动,飞船还是能够正常航行,不至于丧失行动力。

这些小型核聚变装置是地球文明的现成科技,到现在已经相当成熟。它比起以往的大引擎,对核燃料的利用率更高,能够将更多的质量转换成能量。

核反应生成的巨大能量,一部转换将通过引擎室中的特殊装置形成高能微博,对飞船进行推进,另一部分则是传统的离子引擎方式,将高温灼热的等离子流喷『射』出去。

只有微波推进以及等离子推进的双重方式,才让这艘十亿吨级别的母舰有足够的前进动力。

“最后一批人回来了吗”仔细地检查了一下每一个关键部位的参数后,张远对着身边的助手问道。

这位秘书办公室的年轻助手名叫李成,43岁,精通物理学以及数学,43岁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年轻人的标准,但却已经是昆仑山号副舰长的候选人之一了。不得不说,整个文明这么多年的时间,也是人才辈出,精英荟萃,诞生了好多天才。

“报告舰长,都回来了。”

既然格利泽人所有的事宜都告一段落,张远也松了一口气,“那么,六个小时后,昆仑山号,第一次试飞正式开始”

舰长命令很快就传达了下去,飞船上的各种工作人员全都忙碌了起来。

当然了,这一次的航行只不过是试飞,母舰上并没有装载大量的人员以及货物。而第一次试飞,航程中必然会暴『露』大量的缺陷,到时候还需要统一改进。

六个小时很快就过去,电视台上的漂亮女记者正乘坐着小型飞船,进行一场声情并茂的直播。

“流浪计划,指引着我们去触碰各式各样的文明即便这一路可能会异常坎坷,可能会充满激荆棘,可能会遇到强大的敌人,让我们遭受全灭的风险”

“但我们不会因此而后悔”

约莫有一千多万人,正在地表目睹这一艘母舰的第一次试航。热闹的讨论声和电视台的声音交织成一片。

随着最后一秒钟的过去,突然间,天空中绽放出了『乳』白『色』的光芒,把所有的喧闹声都掩盖下去了。就好像突然出现了两万多个小太阳,把整个大地完全照亮

从地表上看,强大的等离子脉冲划出了一道道肉眼可见,延绵数万公里的日光灯。

个小型引擎组成的功率实在太强,摄像机已经充斥着一片白『色』的强光。甚至连这位直播的记者小姐姐都呆愣了那么几秒钟,紧接着,她才回想起正事,调小摄像机的光圈,开始科普微波推进方面的常识。

“啊,隔了这么远的距离,我们宇航服的温度还是上升到了300摄氏度这完全就是一个个强大的小太阳啊它们就是我们最新的引擎技术,微波引擎。”

“这种能量引擎的比冲非常高,可能已经到达了常规推进的极致”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推进方式吧。”

“传统核聚变引擎理论喷气速度最高可以达到千米秒。微波的反推速度就是光速,粗略的算千米秒。看起来后者比冲高15倍以上,不幸的是,这一类纯能量引擎能量消耗极大。”

“微波引擎的推进消耗大概在100兆瓦牛顿,聚变推进在喷气速度千米秒时大约10兆瓦牛顿。同等推动力夏,微波引擎的能量消耗,是离子引擎的100倍”

“其实也就是简单一句话,总能量,总质量比一定下,比冲有一个最佳值,物质利用效率才最高所以两种引擎的结合,才能够让飞船机动『性』达到最高。”

“当然了,对于超远距离星际航行而言,这两种推进只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因为我们发现一种新的利用宇宙本身的宇宙弦推进来自黄金太阳号人类分支的新科技”

不过,根本就没有人搭理电视台的科普,地表上的工程师、科学家以及学生们,一个个全都在狂热的欢呼着,欢呼“昆仑山”的第一次远距离试航。

“等我大学毕业,刚好可以上飞船哈哈”

“真的有点儿迫不及待啊”

一位一百多岁的中年人说道:“不不不,你们要知道,星际远航其实是非常无聊的一件事。绝大对数时间都要在虚空中度过有时候还不得不冬眠,实际上可没有那么快活。”

年轻人摇了摇头,“但你们不觉得,这种星际旅行非常浪漫吗而且我们现在掌握了新的推进方式不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才能抵达另外的星球。”

“”感谢黄金太阳号的人类,我们什么时候向他们发送信息呢,我们的发展也很不错啊”

而在“昆仑山”主控室内部,张远等人也在紧张地观察着飞船内的各个参数变化。说实话,因为这艘飞船的吨位太大了,对材料的『性』质以及飞船本身的力学结构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这艘飞船的绝大多数区域,都是由分布式结构组成的。因为单一的龙骨不可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吨位,所以与其说昆仑山是一艘超级母舰,不如说是36艘大型飞船联合而成的

其航行的复杂度,相互之间的配合,远远超越了曾经的“地球时代号”

“幸好多了13台万能工厂的生产力,否则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生产出这么多的新材料。”张远紧张地看着屏幕上的各种数据,到现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命令都是由人工智能执行完成,人类能够『操』作的部分非常小。

“昆仑山”还在某些部位,特别是传感器位置,采用了和万能工厂类似的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