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我在元末种粮食

作者:清九玄 | 分类:历史 | 字数:149.7万

第四百一十一章 御史中丞杨宪

书名:我在元末种粮食 作者:清九玄 字数:2792 更新时间:2024-11-04 22:14:43

王府大堂内,张阳泉默默坐在案后,埋头处理着公文。

厅堂地毯上,跪了一地的官员,众官员纷纷出声数落着刘伯温罪行。

比如至正十三年,刘伯温在处州带领官兵,杀死了两千多起义军义士!

又比如刘伯温离开元朝时,对人评判过所有起义军首领,将江都军比喻为盗匪之军。

张阳泉默默听着,一言不发。

一刻钟后,一名亲卫进来附耳汇报了一句,张阳泉这才抬起头,道:“请他进来吧。”

亲卫应诺一声,离开了大厅。

没过一会,刘伯温便跟着亲卫走了进来。

“臣刘伯温,拜见大王!”

张阳泉缓缓站起身,微笑道:“刘先生,这些人都是来弹劾你的,我把他们都交给你处置了!”

语毕,径直从耳门离开了大殿。

那些官员这才开始惶恐,刚才他们过来时,张阳泉说:“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不必有任何顾虑。”

他们还以为大王终于要惩治刘伯温,这才兴高采烈的数落着刘伯温罪状。

谁知竟是这种结果?

“大王!刘伯温是酷吏,任用此人必将尽失民心,误国误民啊!”一名官员朝着张阳泉离去的背影凄厉的喊道。

张阳泉没有停留,很快消失在大厅。

“这不是工部的于鹏于员外郎吗?听说你兄长最近开了一家工坊,承接了工部不少工事,赚了很多钱吧?”

一人从殿外走了进来,目视着那名官员,脸上带着冷笑,正是御史中丞杨宪。

于鹏厉声道:“杨中丞,我兄长开工坊是顺应中书省政策,有什么错吗?”

杨宪淡淡道:“你兄长工坊才二十人不到,三个月之内竟接了两个工事,其中造的一座石桥质量根本不达标,你说有没有错?”

于鹏脸色一白,不说话了。

另一名官员怒道:“杨宪,你这奸伪斯炽之徒,专挟邪僻之计,将来定会在青史中留下骂名!”

杨宪扫了那人一眼:“严正中,我虽不知自己会被后人如何评判,却知道你会被后人如何评判!”

那人昂首挺胸,道:“在下问心无愧,后人自有公论!”

杨宪冷笑道:“将来史书上定会这么记上一笔:你严正中负责督察地方义仓时,收受地方贿赂,对一些义仓的粮食亏空,视而不见!”

严正中脸色大变,惊愕道:“伱……”

杨宪截断道:“姓严的,将来赈灾时,有多少百姓会因你的贪婪而饿死,你想过没有?还大言不惭的指责别人奸伪,在场官员之中,就数你最为奸恶!”

众人听后,望向严正中的表情也都出现变化。

严正中惶急道:“你、你胡说!”

杨宪哼了一声,道:“为了调查你的事,我们派出三位监察御史下去走访,你以为打点好官员和胥吏,事情就不会被揭发吗?”

严正中浑身颤抖,嘴唇颤了颤,却没有发出声音来。

杨宪还要再说,刘伯温一抬手,道:“不必多言,全部带回御史台审问,依法办理!”

杨宪应诺一声,招呼随行的文吏们进来,押送着一众官员前往御史台。

出了王府,眼瞧着众官员都被押上马车,杨宪拉开车帘,等刘伯温上马车后,自己也钻了进去。

没一会,车队便离开了王府。

当车队消失在大街上时,两名男子从一棵树后探出身形。

其中一人面色凝重,用蒙古族低声道:“兄弟,看清楚没有,一共四十多名官员,全都被御史台给带走了!”

另一人叹了口气,骂道:“他娘的,汉人的官还真不好做,咱们该怎么办?”

先那人道:“还能怎么办,只能把钱交出来脱罪了!我反正是不想再被关入大牢了!”

銮铃响动,御史台的马车行驶在大街上,引得一众路人侧目围观。

其中不少人都是被派来打探消息的探子,躲在暗处,瞧见车队后,立刻转身离开,将消息汇报回去。

最后面一辆马车内,杨宪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表情显得十分欢快。

“老师,大王亲自帮我们召集这帮官员,再亲手交给您,果然没有人再敢帮他们求情,跟咱们为难了!”

刘伯温扫了他一眼,道:“你能看明白大王用意,也算难能可贵!”

杨宪目光闪动,小声道:“老师,许多南派官员都是因吕良佐而攻击你,身上并无把柄,咱们该怎么处置?”

刘伯温道:“调查一番,如果真无罪状,无罪释放就是。”

杨宪急道:“可他们将来肯定还会盯着您,找到机会就会报复!不如定个诽谤罪名,大王也不会多说什么,您看如何?”

刘伯温沉声道:“他们弹劾我的事,都是真事,何来诽谤?”眼中带着严厉之色。

杨宪赶忙低下头道:“学生知道了。”

过了半晌,杨宪又有些可惜的叹了口气,道:“唉,可惜这批官员之中没有李善长的人!”

刘伯温看了他一眼,奇道:“你为何总盯着李善长?他得罪过你吗?”

杨宪道:“我与此人接触过,他和胡惟庸都是那种精于钻营之辈,若是让他们上位,绝非好事!”

刘伯温摇了摇头,道:“咱们是御史,做好份内之事就好,不可以好恶行事!如果他们将来真犯了法,再处置不迟。”

杨宪唯唯应是,心中却不以为然。

就在这时,马车外响起一阵喧哗声。

“让我们过去,我们有重要事情要向刘相爷汇报!”

杨宪将头伸出车窗外,喝道:“出什么事了?”

一名文吏靠近道:“杨中丞,有两名鸿胪寺的官员拦着车架,说有重要事情要向相爷汇报!”

“让他们过来吧。”刘伯温出声道。

没一会,一胖一壮两名男子就被带了过来。

刘伯温下了马车,朝两人问道:“两位拦车见我,所为何事?”

那胖子道:“下官鸿胪寺丞,孛罗不花,想要举报国子监监丞,周复!”

杨宪也下了马车,听到此话,目光一亮,道:“你举报周复什么?”

孛罗不花义愤填膺地道:“那周复以权谋私,利用招贤馆收受贿赂,简直是在败坏大王敬贤之名!”

刘伯温皱眉道:“他如何利用招贤馆受贿?”

孛罗不花道:“刘相爷有所不知,招贤馆现在由周复管理,因大家现在都走科举的路子,进招贤馆的人越来越少!”

刘伯温点点头。

最近宰相集议时,马玉麟就提过这事,说招贤馆已经形同虚设,不如取消招贤馆,改建成别的。

当时刘伯温不了解招贤馆情况,也就没有多言。

招贤馆由国子监负责,何太公只说考虑一下,再向大王汇报,结果就没有后文了。

孛罗不花继续道:“那周复利用自己管理招贤馆的机会,暗中开设价码,只需向他行贿五十两,就能以贤士之名,在招贤馆住上一年!”

杨宪目光微闪,道:“你可有证据?”

孛罗不花从袖中取出一个钱袋。

“我们发现此事后,苦无证据,便没有向御史台举报。然而周复却发现我们在调查他,私下找上我们,给了我们兄弟各一百两封口费。我们觉得这是证据,这才收了下来!”

杨宪接过钱袋,似笑非笑地道:“多谢两位提供证据,还有别的证据吗?”

孛罗不花迟疑了一下,道:“我们跟踪周复时,发现他经常去净妙斋,不知这算不算证据?”

杨宪摇头道:“当然不算了。”

孛罗不花低声道:“那就没有了。”

刘伯温忽然道:“希武,我和孛罗寺丞去一趟招贤馆,你去国子监盯着。”

杨宪与刘伯温极有默契,知道刘伯温是想打草惊蛇,通过周复反应,来判断他是否有问题。

当即答应一声,策马离去。

刘伯温命手下另一名御史将一众官员带回御史台,随即带上几名随从,和孛罗不花两人一起朝着招贤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