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作者:大罗罗 | 分类:历史 | 字数:225.8万

第322章 只要“国人”涨起来,一切都会好起

书名: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作者:大罗罗 字数:5132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03

南京,皇城,小皇宫。

小皇宫又称南宫,就是原来的东王府,现在成了“日薪一百两”的大明共和皇帝朱慈炯的皇宫。

共和皇帝虽然早就提出要加薪水了,但是他的这个提议却被大将军府和尚书省给搁置了,压根就到不了国人议政会。所以朱慈炯也就没钱去修复那座朱元璋传下来,现在已经破的不像样子的庞大的紫禁城了。

不过朱慈炯毕竟是吃过苦的天子,当年大过年的咸菜滚豆腐吃得也挺开心的,现在好坏也是“百两日结”的天子,这可是一百两银子啊!

只要不胡乱败家,不给下面的大太监或内务府的奴才往死里坑,一天一百两银子怎么都够花了。

而且,这共和天子还能赚点外快,还有个挺会持家的杨贵妃,在她的操持下,皇上家的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反正这回李中山跟着陈永华、卢三好一起入宫觐见的时候,瞧见小皇宫内外已经粉刷一新了。之前因为交战而破损的地方也修好了,进进出出的宫人和仆役(共和天子没有太监)都穿着体面,看着营养都不错。宫里头的各种摆件、挂件看上去也挺精致。虽然那个样式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皇家专用的奢侈品,就是从民间商铺买来的寻常百姓的物件,但是美观实用还省钱,似乎没什么不好的。

“复甫,三好,咱们这位皇上看起来小日子过得不错啊!还有闲心在《国士评》上写怎么吃鸭子.”

在南宫正殿外的一间给候见的大臣歇脚的廊庑里面,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一份名为《国士评》的报纸的李大将军,就随口和大明朝尚书省的两位二把手(并列的),说起了共和天子的幸福生活。

这份《国士评》是一份挺有意思的报纸,是国人议政会里面的几位大佬合办的,由天地会出资,李中山自己也是发起人之一。

他本来想办一份报纸来宣传自己的主张,不过他自己太忙,没有精力去管,于是就丢给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了。

在这三位的操办下,就这份《国士评》居然很快就火起来了——那可是原儒三先生办的专门“品评天下”的刊物,怎么可能不火?

由他们仨办起来的《国士评》之所以会火,可不仅仅是因为三人的声望,还因为他们和如今大明的“看报阶层”还真的有挺多共同语言的。

在这份《国士评》上面,除了通报一下“明内外”的大事儿和国人议政大会的通告,还有那些议政会大佬写得辩论文章,就突出一个“点评”。有评时事的,有评诗词歌赋的,有评古今人物的,有评各地特产的,有评戏曲的,有评小说的,有评南京城内吃喝玩乐的,甚至还有评秦淮河的姑娘们的

而且这些“点评文章”也不是都用生涩难懂的古文写的,有相当部分是用很容易读通当代(指大明共和年间)白话写的,识多点字儿的人都可以看懂。识字不多的,也可以听懂。所以这份《国士评》从一开始就很火,受众极多。三天发一期,每一期光是正版的印刷量都超过十万份,如果算上盗印的,几十万份都有了。

要知道这份《国士评》还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才开始发行的,几个月间就大火了!

而在最新的这份《国士评》上,李中山还看到了署名“共和天子”的文章。这是一篇评论南京板鸭、盐水鸭和烤鸭那家好吃的文章这个皇上懂得还真多,真是博学啊!

“写得还不错啊!”李中山看完了共和天子的文章,笑着对陈永华、卢三好说,“没想到咱这皇上好这一口。”

“那是皇上在赚钱呢!”卢三好笑道,“这几期评鸭子,前几期还在评四大织造的绸缎,再之前还评过瓷器.这些都是收了银子后才写的。他的文章可不便宜,一篇文章都能收个二三百两润笔,都快赶上皇俸(皇帝的俸禄)了。”

“还有这样的事儿?”李中山一愣,心说:这皇上成了个广告达人了?不过这也说明大明东南的工商业经济发展得很不错啊!唔,这都是本大将军领导有方。现在朝廷没钱打仗了,得让大明东南的商人们多出点银子才是啊!

陈永华道:“皇上也不是乱点评,能得到他好评的东西那可是真好啊.所以他的润笔一直在涨。刚开始的时候是三位先生想让皇上赚点润笔,等于变相涨点皇俸。没想到大家还挺喜欢他的点评,读得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南京城内的买卖人花钱请他来点评自己的货物,而他的润笔也越来越高了。”

“这就是原君素王,”李中山笑道,“原君素王是接地气,是真正知道民间疾苦和喜好的.而咱们的这位皇上虽然是先帝之子,也早就不是长于深宫的皇子,所以什么都知道。”

“我还听说皇上还想评一评秦淮河的姑娘.”陈永华笑道,“评一个新秦淮八艳,不过那位杨贵妃不许,所以只好作罢了。”

“贵妃做得对!”李中山点点头,笑道,“咱这位皇上是素王,必须是有德之君,点评青楼女子可不合适.不过咱们倒是可以请皇上出面评一评我大明国人看涨的行情。”

“啥叫大明国人看涨的行情?”

“就是啊,这个国人又不能买卖交易,怎么就看涨了?”

饶是陈永华和卢三好,也不明白李中山这回想怎么忽悠人了?

李中山合上手里的《国士评》报纸,笑着对二人道:“三好,复甫,咱们现在不是手头比较紧吗?而且当下又是用银子的时候.现在这形势,明、周、清三国拼到最后就是比谁能够压倒性地投入军费!

如果光靠收税,咱们即便拿着江南和广东这两个富得流油的地盘,也不一定有必胜的把握。毕竟交税这事儿大家都不是很喜欢的!

而可以迅速、大量筹集到银子的办法依旧只有两个,一是发卖国人、国士身份,二是向江苏、广东的商人们举债!”

“世凯,这个放卖国人、国士身份的事儿反对的人可不少!”

“就是啊,几乎所有已经拿到国士、国人身份的人都不希望咱们大量发卖国人、国士身份。而已经或即将实行国人议政的州府,也都不支持过快增加国人议政的州府。”

李中山早就知道这个情况,当下只是笑了笑,道:“这个国人和国人议政本来就是买卖!国人多了就不稀罕了,能分得的利益也就薄了。而国人议政的地方多了,流官的位子就少了.那些买到了国士身份,又能通过官吏试和乡试的读书人,当然就更不希望别处的州府都搞国人议政。一旦搞了国人议政,那些州府的流官位子就会减少,许多佐贰官都会转为地方议政推荐了,这样他们去外地当官的机会就少了。”

这个国人和国士当然都是有好处的!

首先,这个国人、国士都有一定的政治特权可以见官不跪,守审时可以不挨板子,可以议政,可以上书言事,可以优先进入地方官校。

可别小看这点特权,有了这点特权,地方的官吏可就不能随便拿捏了。

其次,国人、国士只要从军,就有资格分到土地或是大都市的宅地(地段当然不好了)。对于没有产业的国人来说,这点经济利益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三,国士相当于拥有秀才功名,只要通过地方上的官吏,就可以在本地出任低级官吏,而且还可以考乡试当举人。中举之后就可以去南京和广州的维新学堂读书,学习新儒学和经世致用之学。从维新学堂毕业并通过考试后,就能成为进士,然后就能当地方上的中级官吏。

当然了,地方上的低级官吏,也可以晋升成为中高级官员,而不必去考乡试,去维新学堂读书。

而国人也可以通过从军立功受封国士,从而取得任官的资格,也可以直接考入南京和广州讲武堂——从讲武堂毕业就是国士!

而成为国人、国士的途径,目前还放开着的,主要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考上秀才了考上秀才可不大容易!每一次院试,一个县的生员名额最多只有二十人。

也就是说,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国士数量是极为有限的,根本不可能形成国人议政的基础,也很难摊薄现有的国人、国士的利益。

当然了,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秀才国士,也不可能给予如今的大明朝多少助力。

“大将军,您一定是想到什么高招了吧?”

“大将军,您要有什么高招,就说来听听,下官和三好兄就帮您参谋一二。”

卢三好和陈永华听李中山这么一番分析,就知道他一准有高招了!

李中山点点头道:“高招谈不上,损招倒是有一个!就是‘只要国人涨起来,一切都会迎涨而解’!”

“涨起来?”

“怎么涨?”

李中山道:“就是当国人的门槛要往上涨大大的涨,不断的涨!只有这样,之前当了国人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这个国人当对了。这样他们就不会强烈反对咱们扩大国人规模。而之前没有成为国人的人,也会因为国人涨起来了而跟风买入!而且国人卖贵了,自然不需要卖出去太多就能把银子都凑够了。

另外,为了创造出需求,咱们还可以对国人、国士的继承问题进行规定!”

“继承?”

“这个要怎么继承?”

李中山道:“我的意思是,这个国人身份可以继承,但只能一对一继承,继承人可以是儿子、兄弟、女婿、侄子,甚至是长辈。但一个国人只能将他的身份传给一个亲人,不存在国人的儿子都是国人的说法。另外,王、公、侯、伯、子、男等各爵的儿子,都可以得个国人身份!

而国士的身份则不能继承!

这样,许多有钱而无爵的国士、国人,就会替自己刚刚出身甚至还没有出身的儿子,先买一个国人身份了。”

陈永华皱眉问:“那那没银子的人还能成为国人吗?”

卢三好也是一个意思,点点头道:“是啊,咱们大明天朝,也不能只认银子吧?”

“那当然!”李中山道,“当今乱世,咱们怎么能断了壮士立功晋升之徒。不过这个门槛也得提升,原本当兵就能当国人,现在要改成当兵满十年或是立了一定军功才能当国人!

另外,当了国人的兵,就可以得到一块足以让他们全家衣食无忧的土地!这样一来,之前当了国人的兵士,都会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而新来的兵士,为了当国人和分到土地,一定会加倍努力的。”

他的这个办法就跟早年的罗马公民权一样!

这个罗马公民权曾经可是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许多想要得到罗马公民权的罗马海外行省的壮士甚至不惜为罗马当兵征战!

而且这些很不容易才当上罗马公民的非罗马族人,对于罗马的认同感也是非常强烈的。

现在李中山把这个罗马公民权包装成了大明国人,现在先用来忽悠大明国内的壮士和有钱人,将来有机会也可以发一点给仰慕大明强盛的外国人。

“办法倒是不错。”陈永华问,“可就怕咱们哄抬国人价钱的办法没有人认。”

卢三好想了想,问:“世凯兄,你不会是想利用《国士评》来鼓吹国人有多值钱吧?”

李中山点点头道:“不仅《国士评》要帮着鼓吹,咱们还得动用一切手段来鼓吹咱们得让大家都知道大明形势大好,三分天下那是固若金汤一般的,所以这个国人以后一定会涨得更高,现在不买入,一定会后悔一辈子!

咱们甚至还可以搞点托,好让大家都知道国人身份供不应求!”

他这个办法就是人为制造供求关系紧张,发布虚假的利好消息,进行虚假交易以哄抬价格.拿这套来对付大明的士绅和壮丁,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哈哈哈,还是大将军有办法!有大将军运筹帷幄,朕自可高枕无忧了!”

李中山刚刚把自己要怎么炒高国人身份,再来个高位增发,圈上一大笔银子和壮丁的法子跟陈永华、卢三好和盘托出,朱慈炯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李中山、陈永华、卢三好赶紧站起身顺着声音看去,就看见一个春风满面,文士打扮的大明共和天子已经健步如飞走了过来。

“臣等恭请皇上圣安。”

三个臣看见皇上来了,赶紧行了揖拜之礼。

朱慈炯则挥挥手道:“平身平身,大家都坐吧.坐下之后都跟朕说说,朕要怎么帮着鼓吹这个国人的行市?”

听朱慈炯这么一说,李中山、陈永华、卢三好都笑起来了。

这位皇上可真是大明朝难得一见的明君啊!有这样的明君,何愁没有四家归明之日?

大清国,北京城,皇宫大内。

刚刚办完大婚的康熙皇帝,这个时候正在干清宫设宴款待自己的国舅爷杨起隆。

这位皇帝的心情看上去也不错——他的新婚妻子已经有了两月的身孕!刚一完婚就有两月身孕了,这可是好兆头啊!

当然了,这个乐太医和小桂子公公都帮康熙算过日子了,这个肚子里面的孩子,一定是他的!因为这个康熙在和杨小弥举行婚礼之前,已经先让她侍寝了。

而且乐太医还告诉康熙,经过他仔细把脉,杨皇后肚子里的孩子有六成的可能是个男孩,是个女孩的可能只有三成!

还一成可能是双胞胎!

不管怎么说,是男孩的可能很大!

所以康熙已经给自己未来的太子起好了名字,就叫“保清”——保住大清!

当然了,保住大清也不能光靠康熙的儿子,康熙自己也得努力。而今天他在干清宫摆宴款待杨起隆,就是为了努力保清。

“杨三哥,”康熙客气的管自己的大舅哥叫“杨三哥”,然后又和颜悦色地对他说,“朝鲜方面已经驱逐了朕派去的使臣他们拒绝接受我大清的监国,看来是准备造反了!”

朝鲜国当然不可能接受大清的监国了。之前的大明和大清都没派出监国,现在的大清都这样没落了,凭什么向强大的朝鲜王国派出监国?

朝鲜王国没有联合大明讨伐“胡清”,就已经是宅心仁厚了。大清居然还想派监国,简直是无理取闹!

“皇上放心,有臣在,朝鲜王国翻不了天!”杨起隆信心十足地说。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又道:“杨三哥,这次的朝鲜征伐,直接干系到朕的威望,千万不能出意外你如果没有把握,朕就再多调一些军队给你,一定要万无一失。”

“皇上放心,”杨起隆道,“这一次朝鲜征伐有水陆大军三万,而且还走海路进兵,直捣朝鲜王京,一定可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好!”康熙笑道,“那朕就在北京等你的捷报了.这可是灭国之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