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作者:晴了 | 分类:历史 | 字数:653.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937章 毕竟他金毗昙,已经成为了王的男人
第2937章 毕竟他金毗昙,已经成为了王的男人(求订阅求票票)
迎着那金文颖的目光,牛大掌柜一脸语重心长地解释道。
“那是自然,我汉唐商行是做生意的,又不是做慈善的。”
“这些物资,可是我汉唐商行半卖半送给你们新罗国的,你们想想,一石大米,按照市场价格,怎么也得两百钱。”
“可是我们给你们什么价?居然才八十钱,这价格,可是赔本。”
“还不是因为我们董事长的要求,不然,谁会这么做,另外,像这样令屋子里边温暖如春的铁炉子。
一个才不到一百钱,还有这些成套的冬装,一套才要伱们不到一百五十钱。
要知道,之前在你们新罗国王都金城,那可是这个价格还得往上再翻上一番……”
“不过你们放心,这些东西,都不用你们掏钱,毕竟签下这份大合同的是我们董事长,和你们国主。”
听到牛大掌柜这话,金文颖与那廉宗不禁相视苦笑,的确不用自己等人掏钱。
毕竟现如今的新罗流亡政府,就是一穷二白的主,就连现如今那些汉唐商行帮他们赎回来的战俘,花的也都是汉唐商行的钱粮。
这让廉宗想起了双方即将签约的那些日子,大上等金毗昙可真是愁白了不少的头发。
但是好在,新罗流亡政府中的所有文武官员都很清楚,以如今之新罗,想要光复,必然要借助大唐。
可是大唐朝廷什么时候能够帮得上忙,那还真不好说,而汉唐商行看在程三郎的面上,愿意出手相助。
而且愿意无偿地提供无息贷款,帮助新罗流亡政府在那库衣岛上建立城邦,以作复国之用,就已经算得上是仁义尽了。
所以,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就背负吧,好歹无息,不会增加。
#####
金文颖打量着这厚厚的帐册,抬起了头来看向跟前的廉宗,忍不住道。
“也不知道我新罗光复成功之后,需要多少年才能够偿还清楚……”
“这谁能知道,不过,这位牛大掌柜,可真是给咱们新罗留下了好东西,你看这张库衣岛矿藏图。”
“这里不但有煤矿,还有铁矿,甚至还有铜矿……单凭这些矿产,只要咱们有了足够的人手,怕是最多也就十年光景,便可还清所欠贷款。”
“十年,那岂不是说,咱们新罗国民,需要在此落地生根。”
“金将军,不管怎么样,呆在这里落地生根,好歹能以我新罗国主为尊。
总比留在那大唐境内,处处受唐国律令约束,连个唐国子民都不如要好吧?”
“这我自然是知道的,不过我有些担心,一旦我新罗在此时间一久。
唐国不愿意我新罗重归故土,我新罗又当如何自处?”
金文颖这话一出口,廉宗看了一眼金文颖,沉默了良久之后,脸上浮现出了苦涩之极的笑容。
“如今能渡过眼前的难关再说吧,这样的大事,自有国主还有大上等他们操心。”
听到了这话,金文颖张了张嘴,亦是颓然一叹,的确,就凭着现如今的流亡政府,能干点啥?
“你我二人最好尽快地把大事给办妥,如今,第一批由着汉唐商行赎买归来的新罗遗民,已经从耽罗岛出发了,预计用不了太久,就会到达库衣岛。”
“……”
#####
新罗国国主真德女王,已经在去岁之后,就已经下嫁给了那金毗昙这位大上等。
金毗昙这位昔日的新罗一品官,已经变成了新罗女王的王夫。
虽然有人提议,女王既然已经下嫁了金毗昙,那么就应该将王位交给她的夫君金毗昙。
只不过这个提议,几乎遭到了所有非金毗昙嫡系大臣的强烈反对,当然犹以那金毗罗和金庾信反对最为强硬。
哪怕是那位昏庸老迈的阏川,这一回也站到了反对方去。
毕竟按照新罗的王位继承制度,唯有圣骨血脉,方可成为新罗国的王。
而且,就连大唐与那新罗所签下的《新罗二十一条》里边,也写得十分的明确。
这让金毗昙无比的蛋疼,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代表着新罗国主与大唐所签下的那份《新罗二十一条》。
居然会成为自己登临王位的重大障碍,偏偏那位原本一直作为自己靠山的程三将军也表示无能为力。
毕竟这是你们新罗国的内部政治,他不适合掺和,再加上他帮忙金毗昙为新罗国之主,那么就代表着两国所签下的《新罗二十一条》是堆废纸。
面对着这样的局面,金毗昙这位新罗女王的王夫,只能继续尴尬地呆在他大上等的位置上参政议政。
并且还要跟其他的新罗国大臣们一样,奏事的时候还必须要向自己的新婚妻子行礼。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尴尬事,但好歹,与真德女王成亲之后,夫妻二人自然是同心一体。
至少大权不会再旁落到其他人身上去,毕竟他金毗昙,已经成为了王的男人。
他现在做的,不仅仅是需要在朝堂之上耗费大量的心力,而且还得耗费大量的体力在某些事情之上。
每天夜晚,这位年过四旬的金毗昙也不得不硬起头皮,把自己当成一头干劲很足的老黄牛,努力耕耘。
毕竟,《新罗二十一条》上确定规定,一旦新罗国圣骨断绝,那么新罗将会再没有国主。
新罗将会自动成为大唐的羁縻藩属,大唐有权指派大臣设立都督府以治之。
这上面可是盖着新罗国王印,以及大唐国鸿胪寺少卿大印的正式公文。
当然,鸿胪寺少卿的大印必须是正经的,不是程三郎习惯用的白萝卜,或者红萝卜章。
而是李恪这位兼职性质的鸿胪寺少卿,李恪极力表示不妥当,但考虑到程三郎同意黑锅他背之后。
最终化装失忆丢失印章,被程三郎捡到,自己盖完之后,又送还了李恪。
这里边,就有证人英国公李绩,登州水师主帅吴中郎将等一干人。
至于为何这份条约,没有谁来搭理,自然也跟大唐皇帝陛下当初的那道旨意有关。
那就是将辽东诸国以及倭岛,也就是现如今的扶桑岛诸国蕃事,皆委予李恪这位兼职鸿胪寺少卿。
所以,备案的国书,传到了鸿胪寺那边,也只会直接被鸿胪寺的官员直接归档保存。
毕竟这是程三郎与齐王李恪那两只妖蛾子的事情,惹又惹不起,谁会乐意去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