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叫你夺回气运没叫你要它命啊
作者:财神入怀 | 分类: | 字数:6.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8章 科举养崽10
忙活了好一会儿,最后沈家三父子还有沈家大媳妇以及温言,一块去村口坐牛车往镇上赶去。
如沈家二郎说的那般,赶牛车的铁牛果然额外要了四个铜板作为他们将水桶放上牛车的钱。
沈老爷子虽然心疼,但四个铜板也还在接受范围之内,咬咬牙,爽快地将钱给了。
牛车悠悠地在小道上走着,一路上同村的人瞧见沈家水桶里那一个个悠闲游着的胖鱼,一个个酸溜溜地问他们哪儿来的这么多鱼?
沈家人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会大剌剌的跟所有人都说温言的特别之处,只是打着哈哈糊弄了过去。
实在是糊弄不了的,直接装聋作哑不作声。
其他人也不会想到会与温言有关,只当他们这是闷声发大财,不想将生财之道告诉别人。
他们也理解,换做他们,他们有捞这么多鱼的本事,同样会藏着掖着不告诉其他人,所以后面也没啥人再穷追不舍了。
牛车悠悠地在小道上走着,他们从村里出发的时候,天还未亮,等他们到达镇上时,太阳已经跃出山坳,金黄的阳光铺满大地。
秀水镇地处江南水乡下的某个小镇,虽比不上江南的富庶,但也还算热闹繁华,总比一些人迹罕见的边陲小镇要热闹的多。
牛车在秀水镇大街一旁的茶棚停了下来,村民们下牛车,各自去采买忙活,两个时辰后,牛车再启程回村里。
沈家三个男人提着装着鱼的水桶下牛车,然后寻了一处人流量还行的地方将水桶搁在那儿,紧接着沈家大郎和二郎便开始叫卖。
“新鲜的活鱼嘞,活蹦乱跳的大肥鱼嘞。”
沈家卖鱼,宋玉春便提着篮子准备去将手帕给之前的掌事的瞧瞧,看是否能够入她的眼。
这次她带来三条手帕,一条绣着小猫,一条绣着小兔子,一条绣着蝴蝶。
她的绣工精致,而且温言给她画模板的时候又画得十分灵动,所以她绣得也是活灵活现,并不呆板。
宋玉春本想带着温言一块去卖手帕那儿,顺便带她去转转。
“婶婶你去吧,我和阿爷他们卖鱼。”
宋玉春见状也没再说什么,想着快去快回。
“曦丫头,吃不吃肉包子,阿爷去给你买。”
其实他们来镇上是带着干粮来的,但现在沈老爷子和沈老太太一样,十分稀罕温言,所以愿意给她花钱买吃的。
“我不饿,谢谢阿爷。”
古代得肉包子再怎么好吃肯定也比不过温言系统里卖的,更何况她也不想用沈家的钱,让他们好好留着吧,所以便拒绝了。
哪知即使她已经说了不饿,沈老爷子还是去旁边的包子铺给她买了两个肉包。
温言心中还是有一点点被触动,但也知道他们现在对她好纯属因为她给沈家带来了好运气和收益罢了。
不过这种知恩图报的总比那种理所当然的索要别人付出要好的多。
温言最后将肉包子都分给了沈家三父子,她则是吃了一小口。
味道是不怎样,但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这鱼怎么卖?”
终于,他们迎来了第一位询问鱼的顾客。
“小的十八文一条,大的二十五文一条,童叟无欺!”
沈家二郎比沈家大郎要外向些,听到有人来询问,赶紧笑呵呵开口道。
按照鱼的大小,他们分为了两个价格,十八文和二十五文,是他们昨晚在家就商量好了的价钱。
现在猪肉一斤要十三文,他们的这一条鱼有小的两斤多,大的三斤多快到四斤了,这个价格,完全算得上物美价廉了。
询问的人眉头一皱,“小的十五文一条,给我来一条。”
十五文,对于沈家人来说已经很心动了。
毕竟这鱼他们相当于是白来的,这钱也相当于是白赚的,所以即使十五文一条,沈家二郎也心动想卖掉。
温言扯了扯沈老爷子的袖子,沈老爷子在沈家二郎看过来的时候轻咳两声,随后他看向询问的人。
“这位小哥你看我们这鱼,又大又肥,还活蹦乱跳的游着,多新鲜,买回去炖鱼汤正好嘞。”
水桶里的鱼看着却是精神得很,而且个个膘肥得很,虽然有点贵,但是还是让人舍不得走。
“行,我看你这鱼比其他吊起来的死鱼瞧着是讨喜不少,你等我回家拿个盆来,我也不想提着死鱼回家。”
“得嘞。”
买鱼的家就住在不远处,回家拿个盆很快就回来了。
付了十八文买了一条稍微小一些的鱼就那么抬回去了。
卖出去第一条后,后面再卖就十分好卖。
甚至有户大户人家大手一挥,直接买了六条,不消半个时辰的时间,鱼便全部卖了出去。
一共五条小一点的鱼卖出去九十文铜钱,七条大一点的鱼卖出去一百七十五文钱,十二条鱼一共加起来卖了二百六十五文钱。
而宋玉春的三条帕子掌事的看了很是惊喜,三条手帕全收了不说,一条手帕居然还给了十二文钱,所以她的三条手帕一共卖了三十六文钱。
沈家这次这么一出来,居然一共挣了三百零一文钱!
这可是他们之前拼死拼活忙活小半年才能够有的收入!
这一下简直是太过惊喜了!
沈家三父子和宋玉春瞧着温言的视线,那是要多稀罕就有多稀罕。
果然如家里老太太说的那般,曦丫头当真是他们沈家的小宝贝,和她爹一样,都是他们沈家的福星。
沈老爷子高兴,直接大手一挥让温言要啥就买啥,满足她的需求。
温言的确买了不少东西,不过那些接下来都是能够帮得上沈家赚钱的东西,所以得花。
一下子花出去三十文,沈老爷子虽然有些肉疼,但也乐呵呵得并未说什么。
最后一家五口人拿着给沈括带来得干粮去寻他了,这次赚了这么多钱,还是沈括自家得小丫头赚的,所以沈老爷子做主从中拿出一百文给沈括。
毕竟他读书很费钱,沈家的钱本来也是为了供他读书的。
沈家老大两口子对此一向没什么异议,以往沈家二郎在媳妇的撺掇之下,会有些不愉快。
但这次他同样没有任何想法。
这钱再怎么说也算是老三自己的闺女挣来的,给老三用,也没什么。
而且就像他爹说的那样,他们是一大家子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没有读书的脑子,自然只能够寄希望于老三。
他们五人来到书院门口,寻了个人进去告诉沈括。
很快,一道十分单薄消瘦的身影急匆匆从书院里面快步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