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260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1章 论秦
芒未用极简单的语言,陈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斗争,让席间一时陷入沉默。春申君沉思了好一会,才道:“应侯之才,吾不能也!”
那名门客又问道:“应侯诚有大功于秦,然伐阏与,得无惑乎?”
见那名门客揪着阏与不放,芒未有些无奈,道:“伐阏与,固非应侯本意,实出穰侯。彼时应侯才为客卿,主军事;而穰侯以赵欺秦,必伐之。胡阳之败,太子死魏,穰侯无以逃其罪,乃免相。”
春申君道:“胡阳之出河内也,吾与应侯亲迎至洛阳;比及秦太子悼薨,归葬芷阳,吾与王皆与也。独不闻穰侯之罪。”
芒未道:“穰侯、华阳君,皆太后弟,太后旨下,二人无敢不从。免穰侯及华阳君者,实出太后。穰侯之免也,秦王以太后病笃,朝夕奉之。穰侯数往,而不得独见王,乃离咸阳,而归于陶。”
一名门客不屑道:“一代英主,托庇于妇人裙下,得勿愧乎!”
芒未道:“凡英主之行也,但闻其效,不顾其道。托庇于妇人,而有益于家国,何愧之有?”
春申君道:“夫君子之争在道,而人臣之争在事。吾等皆人臣,非敢坐而论道,愿论其事,勿及其道!”叫停了众门客的道德批判。
又有一名门客道:“阏与之战,固如所言,非应侯之策。而长平焉得托辞于穰侯耶?”
芒未道:“应侯拜相之前,久营河东,所为者何?盖上党也。是故长平之战,实出于应侯,非出穰侯,固也。”
那名门客道:“其远交近攻乎?”
芒未道:“河东与上党,固非远也,自当攻之。”
春申君道:“方赵得上党,举国而守之,吾等皆以其不可攻也。而秦卒攻而胜之,盖出意外。其胜之道奈何?”
芒未道:“长平之战,武安君主之,而王亲至河东以为援,应侯不与焉。是故未知其战之道也。”
芒未说完,席间一片惊叹声:“武安君……!秦王……!”
春申君赞道:“秦王亲至河东为援,而武安君主之,虽廉颇亦勿能为,其赵括何!”
叹息良久,春申君道:“应侯虽勿与,必有其见。其见奈何?”
芒未道:“秦残河东,以得无益之上党,虽胜无所得也!”
春申君道:“秦胜之后,转兵太原、武安,赵国不安,邯郸震动,诸侯皆惊,岂得谓无所得?”
芒未道:“应侯以为,屠赵军于长平,上党残破,自当退守河东,以复其力。惟武安君以邯郸震动,当因其惧而下之。秦王听应侯,众军皆归国;又听武安君,复尽起关中之卒,一出太原,一出武安,果不胜!武安君责应侯坐失良机,应侯责武安君见事不明。卒将相失和,以贻邯郸之失。”
春申君道:“吾闻武安君之死,一则以幸,一则以悲。其幸者,人屠终自灭也;其悲者,名将末路,一至于此也!其言武安君之情。”
芒未道:“武安君怨王之不听己,乃托病不朝,王亦不问。邯郸战不利,王复请于武安君,武安君固辞不出;复以应侯请之,亦不出。王以临危惧战,违逆王命而杀之!”
春申君问道:“王屡命,武安君何屡辞?”
芒未道:“武安君有二子,伯最孝,而仲最贤,伯常留府,而仲常随军。长平之战,仲战死,武安君悲之,亲为服丧,哀恸难已;遂得头风之症,每发则头痛如裂。未能视事,固也,非止怨王也。而王以律杀之,以儆效尤,而示王命不可违也。王愿应侯亲杀之,应侯固谏而不从,乃因司马靳杀之!”
春申君道:“吾等皆闻,武安君贬为士伍,而意常怏怏,有怨言。应侯说于秦王,秦王乃杀之。吾每疑之。今闻大夫之言,乃知其情。武安君曾不为秦王用,秦王乃杀之,固不欲为诸侯用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此议论纷纷。芒未沉默不语,昂然看着这群人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解见,不觉悲从中来:崇尚实际的秦人从来不会发出如此不着调的议论,谁的议论略偏离主题,就会被主持人拉回来。他又偷眼看向春申君,春申君似乎很享受自己的门客能够掀起如此巨大的头脑风暴!
而从宴会开始至今,芒申坐在芒未的身边,不发一言,显得毫无存在感。芒未又偷眼看了芒申一眼,见芒申正有滋有味地品尝着席中案上的酒肉果品,每一种都十分享受地慢慢放入口中,细细咀嚼,缓缓咽下。芒未恍然,也学着芒申的样子,细嚼慢咽地开始品尝案上的吃食。
春申君看出了芒未的放弃,但他不能放弃,只能硬撑着和诸门客应付着,保持宴会所必须有的欢乐气氛。
黑夜渐渐来临,案上的食物也越来越少,堂上的门客们开始逐渐辞去。春申君根据他们的地位,或送至阶下,或送至门外。院中的门客们见堂上的门客开始离开,也很识相地成群结队地辞别。春申君也一一出来,作揖相别。其他人也都不等春申君转身回堂,纷纷起身告辞。而堂上的人除了那些被春申君事先约好留下夜谈的外,也都开始辞别。不一会儿,热闹的宴席宾客散尽,只留下狼藉的鼎簋,交给春申君的家臣、僮仆们收拾。
那些家臣们先将堂上打扫干净,换上了新的酒果,重新摆设好案几和坐席。堂上悬起灯笼,照耀大堂犹如白昼。这时门客们只有三数个人在席,他们都是春申君的心腹门客,在春申君的邀请下,参加今晚的会谈。
待诸人重新坐定,春申君对芒未道:“席间荐大夫于众先生,众先生或有不知,或有少识,言语荒诞,大夫休怪!"
芒未道:”臣岂敢。众先生议论恢宏,实发前所未发,臣深领受!“
闲言叙毕,春申君转入正题,道:”昨夜得大夫教,尽知秦事。然犹有惑,愿大夫为解之!“
芒未道:”但献芹见耳!“
春申君道:”应侯往秦,臣适奉王入质咸阳,相结颇欢。论及当时之势,无不以为秦强而诸侯弱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应侯与吾,愿以道行,以有余而奉天下。是故入秦之初,楚助三晋而伐燕;而赵诳之以易地,穰侯愤而为韩魏伐阏与,皆以有余奉不足也。非有道之人,孰能为之!此吾所知阏与之事也。后则不然,中更胡阳,下邯郸,道河内而归秦,何以致也?“
芒未道:”臣闻诸应侯,秦出中国,必道宛洛,山川修阻,道路难通。而太行雄据晋地,而河绕之,表里江山,秦羡之久矣!然太行为晋地,秦人难通。其必通者,固当取诸晋人。是以为韩魏伐阏与者,欲通太行道也。“
春申君问道:”其道何如?“
芒未道:”韩魏引胡阳从太行入,道高都,历长平,出上党,而至于阏与,此其一也。从阏与而下,则至武安、邯郸,乃中更所察。盖以地理不通,遂为赵奢断其归路,不得已道邯郸而出大道,阻于河内。王闻之,一则以喜,一则以惊。其惊者,数万秦人困居河内;其喜者,伐阏与而及于邯郸!夫邯郸与咸阳,山川阻隔,道路不通,非所能及也。若得山道相通,邯郸岂足攻之!遂令应侯营河东,以为取上党之基。应侯筑路于河东数年,乃知轵、虞坂之道,可通南阳、茅津;出翼城而东,乃至长平、上党,则至邯郸也。——非必道阏与而往之。“
春申君道:”应侯筑道,吾亦有与焉。时值义渠之乱生,咸阳震动。应侯乃引老惫之民数千,通直道于义渠,义渠之乱遂平。复乃有蜀道之通,吾亦知之。唯河东亦以筑道为之,吾不知也。“
芒未道:”世人皆以为应侯献远交近攻之策,意在韩魏,岂知意在河东也!韩魏有殽函之险,洛阳居其中,不取洛阳则韩魏不能及。及中更得太行之形胜,王遂属意于太行也。故中更之归也,应侯出河东;而操旧业,以筑路为法。彼时,秦在河东,仅皮氏、魏、虞诸邑而已,安邑虽献,而魏人尽出,安邑才秦人数千,聚邑寥寥;魏之名都,曾不若秦之一县。及道路为通,四方辐辏,而财货毕至,乃得安邑之用也。因安邑之盐而易天下之粮,安邑仓廪为满。因粮而募民,河东得实。此皆应侯筑路、经营之功也。“
春申君道:”道路之通,其功如此耶?或闻道路之通也,盗贼出没,强寇横行,而莫之能制,致乱之由也。何秦独异?“
芒未道:”道通之初,实乃有之。应侯乃申秦律,得一盗贼如得一级;若盗贼自缚而致者,以一爵免其罪;缚他盗而至者,加一爵免罪。不数月,盗贼远匿。“
一名门客有些不解地问道:”若夫‘一爵’‘加一爵’,皆何意也?“
芒未道:”秦律,罪人若有爵,献一爵,则减罪一等。如罪当斩者,献一爵,减为宫刑。若贼缚一人来降,则减为刖;缚二人来,再减为劓;此之谓也。若群盗缚其首者来降,皆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