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23.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匡章篇(4)
北亡燕国
休鱼之战、观泽之战,改变了中原的局势。魏襄王嫁女去秦国联姻,韩宣惠王送太子仓入秦为质。唯独赵武灵王有脾气,不割地、不送人,和秦国一战到底。楚国很安分,静静地发展。
就在齐国觉得没事可做的时候,北边的邻居燕国,又一次高调亮相:燕王哙禅让。
自从燕易王参与中原事物,不仅称王,还与赵国、中山国,联合抵抗齐国。燕王哙继位后,加入中原诸侯伐秦。五国伐秦不克,不仅加剧了中原诸侯的局势动荡,也加剧了燕国内政风波。
燕太子平被送入齐国为质,燕相子之,一步步架空燕王哙的权力,逼迫燕王哙搞禅让。对于燕王哙禅让的原因,我在《赵武灵王英雄传》和《战国风云人物君王篇之燕昭王篇》讲过,这里就不提了。
燕王哙禅让,子之成为新的燕王。为了纪念这个老牌的诸侯国,子之也没有更改国号,用和平的手段,结束了燕国七百多年的寿命。也可以说,子之是韩赵魏瓜分晋国、田氏取代姜齐之后,又一位取代国君权力,成为诸侯的人。
谁能想到,燕国积极参与中原事物,称王合纵,却没想到历经两代人燕易王、燕王哙,却被子之取代。这就是公元前316年,战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燕王哙禅让。
子之取代燕国的过程是充满和平,但,他成为燕王,大力改革,成为悲剧。
我曾经在《战国风云人物君王篇》讲过魏文侯、韩昭侯、秦孝公、齐威王变法改革,需要两大因素。
1、 改革的环境:外无战事,内部稳定。
2、 改革的人才:魏文侯有李悝、韩昭侯有申不害、秦孝公有商鞅、齐威王有邹忌和虞姬。
这两个要素,子之都没有。胡乱改革,就会加剧国政动荡。子之新政改革,推行不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这些反对子之的人,聚在燕太子平的旗帜下。这场动乱,被历史记载成为子之之乱。
这场动乱,导致燕国大乱,百姓恐惧。尤其是燕太子平和将军市被与子之对战,加剧了燕国国政动荡。这场动乱,子之获胜,市被被杀,燕太子平逃亡无终山。
燕国乱了,给了齐宣王插手燕国的机会,也给匡章提供了一个舞台,建立功勋的机会。
趁着燕国动乱,齐宣王做了以下准备。
1、 加紧备战,出征燕国。
2、 号召诸侯匡扶正义:赵国、齐国、中山国和戎狄是燕国的邻居。赵国对战秦国,无暇他顾。齐国和中山国联合出兵,参加这次伐燕之举。
3、 列举子之的罪恶,得到燕国百姓的支持。
当燕太子平和子之打得两败俱伤,齐宣王抓住机会,以匡章为将,起五都之兵及北地之众,打着匡扶正义的旗号,拯救燕国百姓,脱离水深火热之中。
匡章光荣成为这次任务的主将,他能交出一份答卷,不负君王,证明自己。
现在来看一下伐燕之战的基本信息:
时间:公元前314年--公元前312年。
参战国:前期是齐国、中山国对战燕国(子之);中期是赵国、韩国对战燕国(燕太子平对战燕昭王);后期是赵国、韩国、魏国、秦国、宋国对战齐国。
涉及君主:齐宣王、中山衅王、燕太子平对战新燕王子之、赵武灵王、韩宣惠王、魏襄王、秦惠文王、宋康王、燕昭王。
接下来,看看匡章出色的表现。
匡章率五都(临淄、高唐、即墨、莒、平陆)之兵及北地之众,讨伐子之。由于匡章打出匡扶正义的旗号,再加上严肃军纪,策略高明,还有中山国的配合,得到燕国百姓箪食壶浆,以迎齐师。
匡章伐燕,相当顺利,创下了一个前无古人的记录:不足六十日,攻破万乘之国的国都。
进入战国以来,乐羊首开亡千乘之国的功勋。匡章首开,不足两个月的时间,攻破万乘之国燕国国都蓟城。燕国是战国七雄,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老牌诸侯国。谁也没想到,历经子之之乱后,会被匡章所攻破。
不足六十日,破万乘之国的国都,这绝对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那么,匡章为什么能够创下这个令人惊叹的第一?
有以下原因:
1、 匡章的个人军事才华。
2、 齐国打出匡扶正义的旗号,争取到了燕国百姓的支持。
3、 中山国也派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司马稠。
4、 燕国历经动乱,国力衰退。
说到这里,来介绍一下,参与伐燕的中山国名将:司马稠。
据残存的史料记载,司马稠是魏国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落到中山国,成为中山恒公复国的功臣,也是中山恒公的宫卫大臣。及至中山衅王在位,司马稠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同时也是中山国国相。
司马稠任相期间,干了几件大事:
1、 内稳国政,外应诸侯。
2、 参与五国相王。
3、 联燕、赵对抗齐国。
燕王哙禅让、子之之乱,司马稠响应齐国的号召,出兵伐燕,也开创了一个记录:以千乘之国攻破万乘之国,开疆数百里。
司马稠因为取得的军功,不仅让中山国声名大噪,还得到周天子称赞。司马稠也因为军功,被中山衅王封为蓝诸君,其世代子孙,与中山国同在,永享富贵。当然,他的儿子司马喜、孙子司马子期,也留下了很多故事。大家有兴趣去看《赵武灵王英雄传之胡服骑射篇》,这里就不多提。
匡章没费多大劲,攻破燕国,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如何治理。
匡章身为主将,打,很在行。但,下一步计划,还是要齐宣王定夺。
接下来,发生了一故事:齐宣王问政孟子。
他们围绕的主题,只有一个:王道与霸道。
齐宣王选择了霸道,趁机灭了燕国,将其视为齐国的疆域。匡章负责镇守燕国,以及将燕国的镇国之器和财宝,运回齐国。
齐宣王没有善待燕国百姓,又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反抗运动。不仅如此,齐宣王的对手赵武灵王,也插手燕国内政,打出了一个旗号:平叛驱齐。
赵武灵王没有直接与齐宣王开战,而是用了高明的手段:扶持燕昭王。
赵武灵王有说韩宣惠王释放在韩国为质子的燕昭王归国,并打出平叛驱齐的口号,与齐宣王相争。从燕王哙、子之、燕太平、齐宣王、赵武灵王、韩宣惠王、燕昭王这些有作为的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权力驱逐。
为什么燕昭王会被赵武灵王扶持?为什么赵武灵王要插手燕国内政?为什么韩宣惠王要支持赵武灵王?这些问题,我在《君王系列》讲过。
这场权力博弈很精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是螳螂,谁又是黄雀。然,负责镇守燕国的重担,落在匡章身上。
此时,中原局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齐国和楚国,断交。秦国伐楚国。韩、魏助秦伐楚。齐、宋助楚伐魏。再加上,燕国境内的燕、赵、齐、中山国等混战。最终,引发了第三次中原大战。
齐国有两个战场:
1、 联宋伐魏。
2、 燕国战场。
其中,燕国是主力战场,匡章是重要的人物。因为燕国境内有匡章,还有中山国助阵。齐国和赵国,不分伯仲,没有分出胜负。随着,中原局势的改变。尤其是秦、楚议和。
齐国伐燕,遭到了天下诸侯的进攻。
因此,齐国又面临两个战场:
濮水之边:齐国对战韩、魏、秦、宋四国联军。
燕国:齐国对战燕、赵两国联军。
齐宣王输得很惨,濮水之边输给了韩、魏、秦、宋四国联军。为了迎战诸侯,保卫临淄。再加上中山国被赵国逼迫,不打招呼撤军。战场形成,又演变成了齐国对战韩、赵、魏、秦、燕、宋五国联军。
齐宣王不得不做出选择:放弃燕国,保卫临淄。
匡章没有选择,只能撤军归国。这场亡燕之战,从公元前314年--公元前312年,历经三年,最终落下了帷幕。燕昭王用了三十年,战战兢兢的复国生涯,得乐毅才伐齐雪耻。这是后面的事情,放在《乐毅篇》重点讲解。
总之,匡章用了不足六十日亡燕,让燕国的国力倒退了至少三十年。虽然,匡章没能守住燕国。但,匡章亡燕、镇守燕国,都表现很出色。大争之世,风起云涌,接下来,匡章又会有怎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