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作者:过清风 | 分类:历史 | 字数:107.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75 返回大唐
“为何不让她留在你身边?”
“以你的年龄,恐怕这一别,日后再见便难了。”
李恪淡淡的问道。
推古天皇自然也明白,与孙女一别,怕是再无相见之日。
但总比留在自己身边,面对无望的未来好。
于是,便说了为何要让村美惠子跟着他去大唐的事情。
李恪见她言辞恳切,便同意了,只是他却有另外的考量。
等到了出发那日,推古天皇未曾想到,李恪竟然将她也带上了船。
村美惠子自然是喜极而泣,可以不用和奶奶分开,实在是太好了。
来送行的人都各自站好,无比恭敬。
“殿下,您真的要离开了吗?”领
头青年一脸不舍的说道。
李恪让他按照他说的管理倭国,若是有事情可以写信禀告。
而后便大声的对那些前来送行的倭国百姓说道:
“尔等皆是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在你们脚下踩着的是你们的根本。”
“现如今,土地已经回到你们手中。”
“该如何做,想必你们都已经知晓。”
“希望你们为了自己,为了家人。”
“能发愤图强,共同进步。”
李恪的话音才落下,便有人振臂高呼:
“蜀王殿下,万岁!”
“蜀王殿下,万岁!”
“蜀王殿下,万岁!”
李恪看向下方的无比激动的百姓,察觉到系统提示自己的魅力值又有所提升,便更为开心。
“出发!”
他一声令下。
船只即刻起锚,一艘艘的航行出海。
倭国有不少渔民也跟在他们身后,一直护送着。
“你们回去吧,外海过于危险,你们不能再过去了。”
楚飞来到甲板上,对那些跟着的渔船大声说道。
这些船只知道再往里走,便会遇到危险,只能朝着大唐船队不住的挥手送别。
直到大唐船队消失。
.
李恪在倭国留了部分人员,但只是负责前期管理。
待他回到大唐,将事情禀告给李世民之后,相信李世民会再委派官员过来管理。
大海之上,风平浪静,众人也都习惯了乘坐船只,一个个的没什么不良反应。
唯独初次坐船的推古天皇和村美惠子,两人都吐得昏天暗地,十分难受。
香菱见二人实在难受,便让医者过来给他们看看。
医者为两人扎了两针,才稍微止住他们不住想要呕吐的举动。
然而,村美惠子还是觉得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至极。
就在她觉得自己半条命都快没了的时候。
终于到了地点,船只靠岸。
是蜀王殿下的船队!
有人认了出来,立刻大声嚷嚷着。
赵虎也得到消息,即刻赶到码头迎接。
待李恪从船上走下来后,赵虎赶忙迎上去。
“见过蜀王殿下,您辛苦了。”
他抱拳行礼道。
倭国之事他已经知晓,报喜的奏折也已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李恪倒不觉得辛苦,这一趟倭国之行,他收获也颇多。
“造船厂如何了?”
李恪问道。
“回禀殿下,已经又造出十艘战舰。”
赵虎知道李恪是在询问战舰之事,便赶忙回道。
“不过殿下您之前给的图纸中。”
“那艘最大的却还在制作中,有些难点,工匠们一直无法完成。”
“他们就等着殿下您回来呢。”
李恪之前到造船厂后,便给了他们一些战舰图纸,制作上当然是从最容易的开始。
李恪到倭国去后,他们就开始制作最大的那艘战舰,但却遇到难点,一直无法克服。
于是李恪让楚风安排随行人员休憩之事,自己则与赵虎去了造船厂。
皇宫之中,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一侧的杨妃为其研着朱砂。
帝王所用之物,自然与旁人不同。
“也不知道恪儿如何了?。”
щщщ. ttкan. c o
“这孩子去了那么久也不派人送封信回来。”
杨妃放下朱砂墨条,颇为担忧的说道。
“孩子大了,他自有安排,你也不必太过担忧。”
李世民又蘸了墨汁,继续批阅。
闻言,杨妃只得轻轻叹息了声,却没再多说什么。
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离不了这个俗礼。
“也差不多了,皇上略微歇息下,吃口茶吧。”
杨妃将刚刚泡好的茶水端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又写下两字后,才放下朱砂笔。
“好!”
他接过茶杯,饮了一口。
还未放下杯盏,便有宫人进来汇报。
“启禀皇上,有急奏送到。”
宫人手中的托盘上,端端放着一本奏折。
“哦?”
李世民放下茶杯。
“哪里送来的急奏?”
“回皇上,是关于蜀王殿下的。”
宫人立刻回道。
“快呈上来。”
李世民立刻说道。
待看过奏折后,李世民不由得开怀大笑,蜀王李恪不愧是自己的儿子。
“好!”
“蜀王再立奇功。”
李世明赞道。
杨妃也高兴不已,儿子有出息她自然高兴,但却也万分担忧。
这功劳背后,还不知这孩子究竟吃了多少苦。
有没有在战场上受伤。
“可说了恪儿现在在哪里?什么时候回京?”
杨妃关切的问道。
“这会儿估计已经到大唐了。”
李世民笑着说道。
“他还带了倭国的推古天皇回来,自然是会回京的。”
听他这么说,杨妃才放下心。
翌日早朝之上,众多臣子也都知道了蜀王李恪拿下倭国的事情。
一时间,朝堂上下热闹成一片。
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蜀王党更是开心。
试问有哪位皇子能如蜀王一般,能文能武,拿下这般多的战功。
“蜀王不日便会回朝,诸位还得好好想想,有何礼物能送给他了。”
李世民难得高兴,竟与诸位臣子开起了玩笑。
朝堂上便更加热闹。
“蜀王殿下,不愧为皇上的儿子,勇猛威武,都是皇上悉心教导之故。”
臣子中有人夸赞。
李世民闻言更是高兴,李恪很能给他长脸。
原本他没有想动倭国的心思,毕竟只是番邦小国。
但隋朝时期,海域附近村镇便时常会有倭国海盗抢劫掠夺,着实令人烦扰不堪。
李恪拿下倭国,一劳永逸,日后沿海城镇便不会再遭受海盗骚扰,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