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汉室再兴
作者:长弓挽月 | 分类:历史 | 字数:102.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6章 家有一老
卢植对刘和其实并无多大偏见,消除误会,再加上送的蒸馏酒,一切商谈便十分顺利。
在刘和的请求之下,卢植为这酒取名瑶光,取酒水清澈,如瑶池波光之意。
另外关于举荐人才之事,卢植倒也爽快,一口答应下来,但有个条件,一升酒一个人,这让刘和哭笑不得,没想到这还是个有趣的老头。
都快成老丈人了,当女婿的还敢少了你的酒不成?
接下来的时间,涿郡各地依然忙着修路盖房,督亢亭的集市也初具规模,作坊中以酒坊和木工、铁铺为主,酒坊是为了赚钱,木工则是赶造农具、车辆等等,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
蒸馏酒还需要进一步改良,所以刘和只建造了三十个酒甑用来蒸馏,主要部分还是在酒窖和酒池之上。
蒸馏这种技术并不能长期保密,迟早会泄露出去,其他人也能模仿,但酒窖和酒曲就不同了,这才是真正的核心资源。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还需窖池老,拥有一批连续发酵不间断使用的窖池,这才是关键,另外在不断开发其他粮食的酿造方法,只有不断进步,才不怕被超越。
不过具体的原理刘和并不懂,只是个门外汉,还需要专门的人来实践研究,等甄尧回来之后,马上召集各地酿酒师着手研发。
偶有时间,刘和便请卢植到军营中观看练兵,请他及时指导关羽等人,他们的练兵之法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有卢植这种正统大将的指点,每个人都受益匪浅,进步极快。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此言果然不假,卢植无论在治政还是治军方面,都毫无保留地与众人交流,但有所问,无不细心答疑,诸葛瑾和刘平也随之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之中。
一段时间的相处,卢植也发现这几个人个个才能出众,武有万夫不当之勇,文有治国之才,对刘和在幽州这偏远之地,还能吸纳这些才俊吃惊不已。
刘和与卢家定亲的事情已经在幽州传开,甄尧赶忙从上谷返回,但这事是刘虞和卢植在洛阳就定下的,确实无法改变,甄家若要结亲,只能为次,甄尧不敢做主,先回家中报信商议去了。
转眼已到年底,朝廷一道诏令发下,于己巳日,改元中平,大赦天下。
半月之后,左丰又带着一批官员来到涿县,这次却不是空手而来,五百军兵赶着八辆马车,声势浩大。
刘和与诸葛珪等迎接车驾,恭迎圣旨,原来是灵帝对刘和征服鲜卑的赏赐,这次并没有升官奖赏,而是送来几车书籍,共有一千二百余册。
这是刘和在上表战功的时候特别要求的,黄巾之乱,朝廷本就府库空虚,自己升官也够快了,如果还不知足,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猜忌。
便上书朝廷,说胡人不服王化,边民彪悍作乱,皆是因不知大汉礼仪,请灵帝赐下经书典籍,用以训教胡人和边民,服化蛮夷。
本以为能送来几本经文就不错了,没想到灵帝如此大方,竟送来七八车,倒是出乎刘和意料,大概是因为刘和不要封赏,便多送了些书籍。
汉灵帝不但荒淫无度,还是个爱财如命的家伙,因从小家里素贫,为帝后想方设法聚敛财物私藏,很早之前就开西园卖官,各地郡国的进贡也先挑选部分据为私有,甚至还贱买田地,搜刮钱财唯恐不尽。
所以对灵帝来说,不谈钱,一切都好商量,给刘和这么多赏赐也就不足为怪了。
亲自招待了左丰一行,刘和明白这家伙亲自来的意图,临行时又送了一批财物金钱,连那些随行的士兵每人都送了一千钱,权当一路的辛劳费,使者欢欣而去。
诸葛珪不解道:“宦官当权,人人厌恶,君候为何如此亲近,还送礼贿赂,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刘和笑道:“我这也是无奈之举,若不送些好处,便重蹈卢尚书覆辙,被这小人进谗,殃及涿郡及百姓,岂非得不偿失?”
诸葛珪轻声一叹,却也无奈:“只是阉宦贪婪,如虎狼而不知足,若人人如此,岂非助长其恶,祸及天下?”
刘和冷笑道:“先生不必担心,他们吃的太多,迟早会被撑死。”
事已至此,诸葛珪也无奈,叹道:“倒是公子得了这许多典籍,比那千金万金还要宝贵,一定要好好珍惜才是。”
刘和笑道:“这些典籍我自有用处,将来吸纳人才,全仗这些典籍了。”
那些皇家藏书在世家眼里是传世之宝,随便得到几卷或许就能崛起一个家族,但在灵帝眼里,却是一分不值,而且送给刘和也算自家人,所以才没有什么顾虑。
命人把车辆运到家中摆好,这些典籍或许在历史上被董卓一把火给烧了,现在能保存一点是一点,以后若有机会,再向灵帝继续讨要。
虽说西汉时期蔡伦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但这个时期的纸张还不能写字,只是用来包裹东西,能写字的纸比布帛昂贵,还未普及开来。
刘和早有改进造纸的想法,但现在百废待兴,钱粮不足,更没有余力去做这些事,只能往后搁置。
改进纸张质量,再把活字印刷术搞出来,大量书籍的发行,便能普及教育,培养人才,彻底打破世家的垄断。
马上就要到年底,三媒六证的流程进行得极快,但卢植有一个条件,聘礼不许用金银珠宝这些俗物,必须要别出心裁,还要让他老人家满意才行。
这倒让刘和为难了,卢植是达到过人生巅峰的人物,见的世面比自己还大,刘虞一生清廉,更拿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早知如此,就不给他送酒了,若这时候再送蒸馏酒,保证卢植满意,可惜人家每天都喝,现在再送,便不值钱了。
眼看就到下聘之日,刘和还一筹莫展,思来想去,文人闲时所好者莫过于诗酒琴歌,古琴自己一窍不通,唯有“作”诗了。
一想到此事,刘和便多少有些心虚,但这也是无奈之事,谁让自己从后辈变成了前辈?
只是凭自己的记忆要选一首能打动卢植的诗,好像还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