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流寇

作者:傲骨铁心 | 分类:历史 | 字数:207.5万

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

书名:大流寇 作者:傲骨铁心 字数:3177 更新时间:2024-10-11 11:18:27

艾能奇、刘文秀的归降,不仅使数万西军将士归顺,减少顺西两家不必要的伤亡,也令大顺对西北诸地的攻略再无困难。

艾能奇以定北将军名义派人前往固原劝说杨皇后,同左丞相汪兆龄奉表降顺,并传檄西北诸地命其部将易帜,暂仍驻原地安抚军民,待大顺接收。

坚持要张献忠皇后杨氏同左丞相汪兆龄奉表归降,是陕西总督孟乔芳同巡抚张国柱的意思。

艾能奇同刘文秀虽一个是西营的定北将军,一个是抚南将军,但二人是臣而非君。

法理上,张献忠死后西营只要没有推出新君,那么杨氏这个大西皇后就代表西营的最高权力,而汪兆龄这个丞相则代表大西政权(中央)。

所以,只要杨氏同汪兆龄奉表,便代表大西政权彻底向大顺朝归降,哪怕领军在外的孙可望同李定国依旧不降,他们也不能再代表西营,现仍在西军控制下的各地官吏法理上也不受孙、李节制提调,从而从根本上瓦解孙、李这两支西军的抵抗意志,为进一步解决孙、李集团创造有力条件。

得悉艾能奇、刘文秀归顺之后,大顺监国陆四大为高兴,命李过以兴国公领衔文武平定西北,又改任孟乔芳为甘陕总督,张国柱仍为陕西巡抚。西北诸地巡抚以下官员任免由孟乔芳推荐,李过总揽,报行营知晓、吏部报备便可。

陆四更写亲笔信给李过,要求注意任用西营有识之士,如前番被俘或投降的西营文臣择才视用。

如原西营右丞相严锡命,陆四对他印象不错,意可为布政人选。其余尚书、侍郎、学士等人,或选西北任职,或报呈吏部选调山东、山西、河南等地任职,从此使顺西人材彻底合流,再也不分彼此。

同时,这些“革命”阵营的西营官员大量补入大顺政权,对巩固大顺政权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和正面意义,否则,大顺初期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构架不可避免的会充斥大量降官。

这些原统治阶级降官的任免,肯定会让大顺这个农民起义造就的政权出现“旗帜向左,实际向右”的局面。

针对西北境内其余西军力量,陆四指示以抚为主。对西北各地的土司力量,却是授意李过要加大打击力度,改土归流,顺者为流官,不顺者大军剿杀,不留后患。

至于张献忠妻子杨氏如何安排,陆四仔细思量之后给李过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就是尊张献忠为西亲王,则杨氏为西王妃,可于张献忠老家或西安建西王府,使杨氏为张献忠守节。

第二个方案则是仿明朝旧例,封杨氏为大顺的一品诰命夫人。杨氏是否替张献忠守节或改嫁,任由杨氏自己决定。

不管杨氏选择哪个方案,陆四都表示对杨氏及其家族都予以善待,其兄弟子侄有才能者也都可以给予一定官职。

相对第一个方案,第二个方案显然更加“文明”,也更加人道,毕竟杨氏年纪尚小。

乱世之中,改嫁也是常态,程朱礼纲早已崩乱,倒不虞杨氏改嫁会引发什么风波。

当然,如果杨氏不肯归顺,则大顺肯定无法给予优待。

至于汪兆龄这个大西左丞相,如果愿降,陆四的意思是其可任甘肃巡抚。

总之,只要杨氏同汪兆龄能将大西“法统”交出,陆四就绝不亏待。

李过将行营转来的监国亲笔信交艾能奇、刘文秀看,二将看后都没有异议,当下各自遣人往固原劝“义母”降顺。

张国柱从凤翔赶到华亭帮助李过处置西营归降事务。

李过现在麻烦的是如何整编西军的事,这件事可不是仅仅给出两个军编制这么简单的事。

华亭城下艾能奇、刘文秀统领的西军有六万三千余人,马铺岭那边有被窦名望收编的两万余西军,凤翔、武功、陇州等地收编和俘虏的西军士卒更是多达十余万人,其余西北各地又有几万西军等待收编,足足二十多万西军降兵又岂是两个军编制能够解决的,即使从中汰其老弱只择精壮,至少也要保留十五万人。

西营将领任命这一块,也是问题多多。

艾能奇、刘文秀领军归顺不仅封侯还给予军提督官职,那窦名望献计杀白文选,又收编其部两万余西军,要不要给予重用?王自奇自降顺以后便极力配合顺军西进,整编收拢两万余人一直配合顺军作战,又要不要给予酬谢?

张国柱却说这事好办,首先既然监国同兴国公都对艾能奇和刘文秀表态不动其部,那就将华亭城下这六万西军编成两个军,即第十一军、第十二军,每军三镇建制,以艾能奇为十一军提督,以刘文秀为十二军提督。

此外将辛思忠部同王自奇部合编为一军,将赵忠义部同窦名望部合编为一军,每军也是三镇编制。

不过因为辛思忠同赵忠义原属第二军编制,现在将二将各编为一军,那么原先的第二军如何补充法就需要行营核议,因此辛思忠部同赵忠义部都为暂编,故可称暂编第一军,暂编第二军。

张国柱建议可由辛思忠领暂一军进驻兰州,因为辛思忠早前在李自成麾下时就同贺锦攻略过西北,对西北人文地理很熟悉,且其惯用骑兵作战,在西北更能发挥作用。

赵忠义的暂二军则可以进驻宁夏。

艾能奇的第十一军同刘文秀的第十二军一支可调到河南战场,一支可调往汉中,为南征做准备。

其余西军部分补充顺军,部分为地方兵马,协助地方缉捕盗匪,维持治安及驿道。

李过沉思之后同意张国柱的这个暂时过渡法,便将此方略书写成文报送行营备案,同时将整编方案通报西营诸将。

但却没有立即让艾能奇同刘文秀一往河南,一往汉中,而是以老哥哥身份带领二将前往平凉,等待固原方面回信。

这也是为了安定艾、刘二将之心,而且西北眼下也离不开艾、刘二将,须等固原方面奉表定局之后,才可以让二将另调他处。

固原城中此时已是人心大乱,很多留守的西营官吏在知道平凉丢失后就纷纷弃官不做逃往他方,杨氏所居的行宫内侍宫人也跑了不少,甚至有个胆大包天的太监竟想抢夺杨氏的珠宝,幸亏汪兆龄带人赶来及时,才没有出现大西皇后被太监抢劫的闹剧。

“夫君死了,儿子降了,叫我这个皇后怎么办?”

看到跟汪兆龄一起进宫的兄长杨万年,杨氏顿时泣不成声,一头拥在兄长怀中哭泣。

“娘娘莫哭,天还没塌下来,万事有哥哥在,有哥哥在...”

杨万年心疼妹妹,嘴里说着有哥哥在,可他这个哥哥又能做什么。要兵没兵,要权没权,宫人太监都敢抢劫皇后娘娘,他这个空有虚名的国舅又能济得甚事。

“将这狗贼给我乱棍打死!”

汪兆龄命人将那胆敢抢劫皇后的太监打死后,来到杨皇后面前,轻叹一声,此时饶是他从前多么机变善断,也不知如何是好。

“丞相,万岁在时就信重你,如今万岁不在了,丞相总得拿个章程才好。”

杨氏渴求的看着汪兆龄。

杨万年看了眼汪兆龄,犹豫之后说道:“丞相有什么要对皇后说的,只管说便是。”

汪兆龄又叹一声,将刚刚收到的艾能奇来信从怀中摸出,恭敬递给杨氏。

“娘娘,这是定北将军给臣的信,信中内容委实大逆不道,臣不敢擅断,还请娘娘做主。”

● тTk дn● C 〇

“什么?”

杨氏用帕子擦去眼角泪水,接过汪兆龄递来的书信仔细看了起来。

阅后,面上阴晴不定,久久不语。

见状,汪兆龄道:“娘娘若不愿降顺,臣拼死也要护娘娘往东府那边。”

“东府?”

杨氏却是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万岁在时,东府敬我为皇后。如今万岁不在,东府还能认我这个母亲?”

汪兆龄没吭声,因为他知道皇后绝不会同意去孙可望那里的。

杨万年事先便已看过此信,听了妹妹的话,又见汪兆龄不吭声,遂轻声对妹妹道:“定北、抚南、窦指挥、马、王二都督皆已降顺,我大西实际已是山穷水尽,妹妹若有想法但说出来便是,不管你做什么决定,哥哥我都支持你。”

杨氏踌躇,似心中煎熬,半响看向沉默的汪兆龄:“现下看来,似乎只有奉表一途了。”

汪兆龄不能再不吭声了,顺军给出的条件的确够优待了,他可不能不识时务,当下点头道:“大顺对娘娘,对臣,都算仁至义尽。”

“那好,既然丞相都说大顺对本宫优待,那本宫奉表降他便是,只是,”

杨氏话锋一转,“我不要做什么西王妃,什么王妃,听起来好听,实际不过寡妇而矣。”

汪兆龄一怔,却是不敢接这话。

“妹妹的意思是?”

杨万年听妹妹语气不愿做西王妃不由有些失望,因为妹妹要是西王妃的话,他这王妃的兄长怎么也要沾些光的。

杨氏未答其兄,反神情平静对汪兆龄道:“丞相替我回话顺军,要本宫奉表归顺可以,但本宫要改嫁他大顺监国。”